APP下载

关于如何落实体育课程改革的措施研究

2019-09-10乔英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8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体育教学改革

乔英

摘  要:课程系统是教育的中枢,要使教育课程能够充分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就必须具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因此,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关键领域。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主要领域之一,在这场规模浩大的教育改革运动中也深受影响。文章针对如何深化体育课程的改革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学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由此带来了学校体育的新一轮改革运动。体育课的名称也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也出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一、体育课程改革的具体表现

(一)调整体育课程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建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的目标体系,即学习领域目标和学习水平目标,在学习领域目标下又分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与社会适应目标。

(二)改革课程内容结构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和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等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各个领域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三)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和知识信息量的急剧增长,学校体育的教学方法、内容、手段、结构、目标等各方面已经发生历史性的变革,我们必须一改传统的单一、枯燥、被动型、重复型、竞技型的体育教学方法,主动地适应新时代体育课程发展的新要求。

(四)改革教学评价体制

评估是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过去高校体育教学的考核评价是“重结果、轻过程”,并站在竞技的立场上考查学生的成绩优劣。而今,人们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更重视过程的评价。

二、关于课程改革的建设性意见

(一)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是要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竞技运动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化和正规化,完全将竞技运动的内容和方法移植到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倾向。

(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的开始到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参加体育活动的实践过程。

著名法国教育家曾说过,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看成是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阶段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体育只看成学校这一段的事,那么,体育在教育中就变成了插曲。这就明确了终身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关系以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依据和目标。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就必须认识到,体育不能只是局限在个人发展的某个阶段活动,而应该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动内容。应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身体锻炼的形式和内容,以增强体质、延缓生命衰老,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兴趣是激发、保持学生体育行为的初始动机和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自觉性、积极性以及最终效果的重要因素。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体育的前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注重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强调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服务者;后者强调的是如何教会学生主动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不可能是知识的唯一擁有者,不存在对知识的垄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样化的。但是,承认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能否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在体育教学中应实施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爱好、特长的不同,让学生有选择项目的权利和余地。当学生选择了自己所爱好和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后,教学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要做到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在教法上提出必须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倡教学互动以及对教法、学法的探索和研究,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运用多样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事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和练习,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需求进行区别对待,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赛.终身健身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策略探究[J/OL].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7):103-104[2019-08-30].https://doi.org/ 10.16730/j.cnki.61-1019/g8.2019.07.062.

[2]徐少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4):31-34.

[3]安庆标.基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8):272+274.

[4]刘蕾.中国化体育课程的改革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8):288-289.

[5]李鑫,李健星.中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9(15):436.

[6]何娟.健康中国背景下山西省民办高校体育课改与创新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08):40-42.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体育教学改革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