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习作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

2019-09-10李扬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8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李扬

摘  要: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是学生的语言、思维、鉴赏、文化底蕴等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习作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也能够综合体现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因此,本文就从小学语文习作这个角度作为切入点来谈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和价值;习作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是知识运用、思维能力等要素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我们可以说语言建构和运用是一种素养,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也是一种素养。而且,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体现,是一种人文素质、语文素质、态度素质等综合素质的统一体,是实现学生语文学习和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现代化教育改革中最受重视的关键点。那么,如何理解小学语文习作核心素养的价值和内涵呢?我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角度来谈谈小学语文习作中的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

一、小学语文习作之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内涵和价值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阅读中,主动地去积累、梳理、整合相关的语言进行口语或者书面表达,从而掌握祖国语言的文字特点和文字规律,在生活和学习中进行有效地沟通。语言构建和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内容,是所有核心素养的载体,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在小学语文的习作中,最重要的是能够把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一个有结构的系统,进而进行语言的表达和运用,符合语言规律,完成文字习作,这是小学语文习作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对语言建构和运用的最基本的理解,在实际的学生习作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比如,在一次习作中,我看到学生通过学习《孔子拜师》这篇课文之后,在写到求学的有关内容时,学生整合了这些材料,写下这些文字:“孔子就是这样一位历经艰辛前去洛阳拜师的好学者,在他的身上我领悟了学无止境的意义,明白了他成为圣人的原因。”这些文字充分反映了学生的小学语文习作中语言建构与运用的价值。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语言建构与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整合材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在有效的文字阅读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促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进行有效沟通。

二、小学语文习作之思维发展和提升的内涵和价值

思维发展和提升是基于学生思维能力之上的一种品质和素养,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语言文字之上的一种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综合能力的发展。如果提高了这个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学生就能够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观体验,能够联系生活经历和阅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而加深对文字和文学形象的理解,丰富自己的语言和感受,促进以后的语言逻辑表达,提高思维的深度和表达的深度。在小学语文习作中的最重要,就是通过整合文字内容,进行有条理、有逻辑、有深度、有内涵的文字表达,这是语文习作中需要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际的作文写作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比如:在一次课堂习作教学中,我展示了这样一张图片,图片内容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然后我让學生根据想象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一个关于战争题材的图片,我让学生提出三个问题,然后再来进行思考。有的学生提问道: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后来的命运如何?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说明学生的思维已经得到提升,学生对图片的把握有了一定的深度。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便能够进行深度提问和分析,从而达到认识的高度,树立更深刻的立意角度和深度。

三、小学语文习作之审美鉴赏和创造的内涵和价值

审美鉴赏和创造是指学生在实际的语文活动中体验和欣赏、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学生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品质。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总会遇见一些材料需要自己鉴赏和体会,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语言的美丽、思想的魅力、领悟人生哲理,从而能够形成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和创造美。所以,在小学语文的习作中,审美鉴赏和创造就是学生利用自己的审美能力来分析题目的材料和运用学过的材料,这种素养的掌握能让学生表达出具有审美性的语言和文字,给人以美的感受,在实际的写作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比如:在一次作业批改的时候,我看到学生在写到李白的时候,通过《赠汪伦》这首诗写道:“李白是孤独的,当李白乘舟将行时,看到汪伦在岸上送行,心里乐开了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个那么高傲、不可一世的李白,却因为汪伦的这次小小送行而久久不能平复内心的感情,他的内心该是多么的孤独呀!”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解读《赠汪伦》有着自己的理解,这种理解正是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的表现,我们看到了学生审美意识的提高,审美表达的提高,这对于学生的作文还有阅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小学语文习作之文化传承和理解的内涵和价值

文化传承与理解就是指学生能够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深度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出文化视野、文化自觉以及文化自信,能够通过语言文字这个载体表现出对文字的传承和理解,同时还要从内心认同和热爱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和中国文字,在文字中可以很自觉地表现出个人与国家、社会、自然关系之间的思考,表现积极上进的人生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只有培养了学生这方面的素养,我们才能看到学生积极向上的文字,让文字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理解,看到文化得到传承。文化传承和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语文的习作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一次写作课堂上,我问道:同学们长大了最想当什么?在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学生纷纷举起手回答,“我想成为一个科学家,像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家,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想成为一个历史学家,研究研究我们的中国历史”“我想成为一个文学家,腹有诗书气自华,传承中国的文化,让外国人能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上面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爱国之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自信。这个例子说明,我们需要做好文化传承和理解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学生理解中国文化的深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在写作中传递中国文化,表达正能量。

总而言之,想要做好语文的教学工作,我们就要认识到小学语文习作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挖掘其价值体现,进而积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自我并发挥出核心素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文静.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分析[D].聊城大学,2017.

[2].取向核心素养  构建课程形态思想空间  牧养言语人格 拓展母语文化价值版图 “千课万人”第二届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发展课堂”研讨观摩会[J].小学教学设计,2017(07):63.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