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州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问题研究

2019-09-10胡海婷陈凡

锦绣·下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泰州脱贫攻坚对策建议

胡海婷 陈凡

摘要:近年来,秦州市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尽快实现从扶贫、脱贫到致富发展的转变,可从提升扶贫队伍素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挖掘特色扶贫产业、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四个方面着手,确保我市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泰州;脱贫攻坚;对策建议

2016年年初,泰州市全面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并将扶贫门槛从5000元提升至7000元1,以此标准确定低收入人口7. 09万户、11. 72万人、经济薄弱村665个。截至2018年年底,63048户、105522人、508个经济薄弱村实现脱贫。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为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我市坚持问题导向,扎实稳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一、泰州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特点

(一)精准扶贫举措逐步完善

精准脱贫是第一民生工程。“十三五”期间,我市在精准识低收入群体和经济薄弱村的基础上,印发了《中共泰州市委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意见》(泰发(2016)5号)、《中共泰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挂钩帮扶经济薄弱镇村和低收入农户的意见》(泰办发(2016)43号)、《泰州市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实施方案》(泰政办发(2017) 151号)、《泰州市扶贫项目资金申报及管理办法(试行)》(泰委农(2018) 11号)、《关于开展就业精准扶贫专项行动的通知》(泰人社发(2018) 158号)、《关于打赢打好残疾人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泰残发(2019) 11号)等一系列文件,各区、各县级市也有针对性的出台了相关政策。以扶贫政策为支撑,扶贫富民行动、就业精准扶贫专项行动、健康扶贫攻坚行动、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法律扶贫助力脱贫攻坚行动、金融扶贫行动、兜底民生保障行动、改善基础设施行动等多项扶贫举措有序开展。

(二)扶贫工作队伍逐步壮大

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不仅是低收入群体、经济薄弱村的事,也是全市上下的事,需要各方共同参与。挂钩帮扶单位和扶贫工作人员定期走访村(居)和农户,及时在“阳光扶贫”APP上传有效的走访信息,便于相关单位了解脱贫进度,把握脱贫攻坚的重难点,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帮扶单位对经济薄弱村的脱贫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资金上的支持;除了刚性的政治扶贫任务外,2018年我市评定了十大就业扶贫基地(泰人社发(2018) 331号),希望这十家单位能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帮助更多贫困人口就业脱贫。为壮大扶贫格局,我市于2018年10月开展了“扶贫富民行动一一助推农产品销售促增收”,该行动由泰州邮政公司和邮源道地绿色农产品专业合作联合社发起,旨在依托“邮乐食堂”系统,将农村合作联社扶贫的农副产品供应至钩挂帮扶单位食堂,解决低收入农户农副产品的销售难题。

(三)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干净整洁有序的村庄环境,不仅可以帮助村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还可以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提神振气聚人心。为此,我市将脱贫攻坚与大走访大落实新风行动、乡村振兴相结合,于2018年6月开展了大走访大落实新风行动。此次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与以往不同,由侧重于改善困难群众的经济生活条件,到更加注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提升,力争到2020年村民生活质量全面提高。自新风活动开展以来,全市3万多名党员干部严格按照活动要求,入村入户开展逐级走访排查、集中学习宣传,共走访了近3万挂钩村(居)民小组,认领了1896个组长项目,项目涉及整治改善村内人居环境、开展移风易俗助推乡风文明、帮助村民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等惠民利民工程。据统计,我市2018年组长项目共投资1.5亿多元,应于年底前完成的项目总数1837个,完成率达96. 9%。

二、具体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短板,2018年,省委第五巡视组对我市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巡查,在反馈的巡视情况里涵盖扶贫领域的问题。

(一)扶贫领域作风不严不实

扶贫领域作风的好坏事关脱贫攻坚的成败,极少部分扶贫干部存在作风不实、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一是有些地方扶贫对象认定不精准。农户收入来源多样化,部分农户谎报家庭收入,增加了核算难度;极少数村干部核定工作不认真、分管扶贫工作负责人监督不到位。二是有些部门不履行扶贫工作责任。思想认识不够,未深入低收入农户家中走访慰问;帮扶举措落实力度不够,对部分经济薄弱村扶持办法不多,造成扶贫领域资金闲置,未能发挥应有效益。

(二)幫扶对象内生动力不足

从帮扶工作来看,少数挂钩帮扶单位图省事、赶进度,以送钱送物等“一次性”手段进行帮扶,虽一时解决了部分群众脱贫问题,但极易返贫,还造成了养懒汉现象。从帮扶对象来看,一是“等靠要”思想作祟。有的低收入农户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不是靠自己,而是等着扶贫政策送上门,甚至开口索要钱财物;有的穷怕了,不敢有其他想法。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孤寡独居老人、残疾者等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群体,无法依靠个人劳动脱贫。

(三)产业扶贫基础比较薄弱

一方面,大部分经济薄弱村脱贫产业单一,多以种养殖业,即第一产业为脱贫产业,主要农作物为小麦、水稻、玉米、油菜花、豆类等,科技含量低;加工环节薄弱,未将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利润空间小,导致农户收入不高。另一方面,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够强。农业产业化是农户可持续增收的重要路径,现代农业背景下,龙头企业可更好的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我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0家,从数量上看较为可观,但较为分散,不利于集聚发展。

三、深化脱贫攻坚的对策建议

摆脱贫困齐奔小康是广大人民群众最真切的获得感,“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2,以下建议对优化我市精准脱贫路径或有参考意义。

(一)提升扶贫队伍素质

一是提高扶贫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扶贫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事关扶贫对象的认定、扶贫政策的宣传、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为增强扶贫和社会救助队伍的业务能力,将社会救助工作与扶贫工作有效衔接,2019年6月,我市举办了扶贫和社会求助工作培训班。建议这种培训要形成常态化机制,以便及时解决扶贫领域遇到的难题,减少工作上的失误,提高扶贫工作效率。二是强化基层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基层扶贫人员是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主力军,其工作作风是脱贫攻坚能否顺利完成的保证。因此,要选强配优村级党组织的成员,选聘年轻退役士兵(士官)、优秀青年人才、种养殖能手等担任见习村官,同时,聘请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的新乡贤担任村干部,带领年轻村干部迅速成长起来,以加强村组织的带动力。

(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彻底拔出帮扶对象贫困的根子,还是要靠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第一,扶贫政策宣传到位。少部分群众认为扶贫是形式主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挂钩帮扶单位和扶贫工作人员深入到农户家中进行政策解读,讲清扶贫的标准和政府的扶贫举措,解除群众的思想防线。第二,提高群众参与意识。扶贫要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使群众自觉摈弃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主动提升基本文化素质,参与种养殖技术及劳动技能培训,积极寻找就业岗位,引导群众通过个人努力实现脱贫。第三,树立典型激发活力。用身边人的脱贫事例教育身边的人,发挥脱贫典型的示范性,使贫困群众看得到脱贫的希望。通过开展脱贫典型表彰大会,与其他群众分享、交流、传授自己的脱贫经验,激发低收入农户向上、向好的一面。

(三)挖掘特色扶贫产业

我市以产业扶贫为根本,要走稳、走好、走远产业扶贫这条路,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一方面,特色产业要找准。深挖各村(居)特色,考量低收入农户的生产能力,寻找合适的脱贫项目。以兴化市沈土仑镇为例,沈土仑镇从山东考察回来,请教相关专家后,决定在柏九村、姜朱村、张谭村栽植白枇杷,打造白枇杷产业园,并优先安排三个村的低收入农户护理果园,不仅帮助低收入农户就近就业,还优化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保障措施要到位。要使特色产业立得住,一要有资金保障,泰州市及各辖区、各帮扶单位、各镇财政等要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二要有技术支撑,请农业专家、地方种养殖能手等专业人员,对从事特色产业的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保障脱贫后该项目农技人员充足。

(四)提高脱贫攻坚质量

为高质量的实现低收入农户的“两不愁三保障”,一要压实扶贫责任。坚持将政策、资金、项目等向经济薄弱村倾斜,加强监督考核,明确奖惩机制,彻底扭转少部分扶贫工作人员作风不实的问题,确保脱贫攻坚扎实开展。二要巩固脱贫成果。部分已经脱贫的低收入农户、经济薄弱村的脱贫根基还不稳,为杜绝返贫现象的发生,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強经济薄弱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继续挖掘、发展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培育产业带头人,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抓好学龄儿童的教育,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三要强化政策兜底。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通过就业帮扶等举措仍无法脱贫的特殊群体,纳入社会保障进行兜底;对因病、因灾等突发事件导致贫困的家庭,做好救助衔接工作,在政策范围内,及时提供各项救助。

参考文献

[1]张宇英爽,阜阳市颍泉区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19.

[2]马媛媛.脱贫攻坚背景下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困难与出路[J].农业经济,2019 (6):82-83.

[3]人民论坛专题教研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株洲经验一一株洲市社会扶贫的创新探索[J].人民论坛,2017 (11):126 130.

[4]泰州市人民政府,《2018年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B/OL].http://zwgk.taizhou.gov.cn/art/2019/3/13/art_46 320_20 36107.h tml.

[5]泰州市人民政府.《中共泰州市委关于省委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DB/OL].http://www.taizhou.gov.cn/art/2019/4/15/art_392

2168212.html.

作者简介

胡海婷(1988-),女,江苏徐州,中共泰州市姜堰区委党校,科员,法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劳资关系、马克思主义。

陈凡(1988-),女,江苏泰州,中共泰州市姜堰区委党校,科员,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金融数量分析。

猜你喜欢

泰州脱贫攻坚对策建议
泰州港—重庆港集装箱直航航线正式开启
泰州古韵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泰州学案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