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叙事艺术在纪录片中的运用

2019-09-10张瑶

理论与创新 2019年4期
关键词:故宫

张瑶

摘 要:纪录片之于国家就如同相册之于家庭,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随着电视节目的日益繁多與人们观念的转变,纪录片也从最初的以纪实和过程为主转变为重叙事以故事为主的模式,从而使纪录片重的人、事、物以更加鲜明的形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以叙事为主的纪录片不断地受到市场的认可,并更加繁荣。本文以纪录片《故宫》为例,探究人文纪录片的叙事技巧,考察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未来发展及价值内涵,以期通过此文使受众更好的领悟人文纪录片的内在精神,也为其他纪录片的拍摄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人文纪录片;《故宫》;叙事技巧

引言

纪录片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问世以来,以其美轮美奂的画面和高允精美的解说词曾受到观众的追捧,尤其在纪实主义的影响下,纪录片多以原生态的忠实记录为主,在这样的发展之下,纪录片在严谨中逐渐变得枯燥起来,观众追捧的热情开始下降,随着电视节目的多样化发展,观众的需求也渐渐像娱乐化转变,纪录片虽然仍是电视节目不可或缺的重要类型,但是却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纪录片创作在市场的引导下,开始向大众化发展,以叙事为主,多融入故事,使节目更加通俗易懂,也给人很大的启迪,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央视创作了一批纪录片,如《故宫》、《敦煌》等,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因此,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纪录片《故宫》来进行研究,探究其叙事技巧。

1概述

纪录片以其所记录的对象以及描述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六大类,分别为新闻纪录片、文献纪录片、人文社会纪录片、自然科技纪录片、人类学纪录片以及历史文化纪录片,本文中重点分析“人文纪录片”,并以《故宫》为例探析叙事艺术在人文纪录片中的应用,人文纪录片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文”,一个是“纪录片”,因而纪录片在对历史的描述之上,必须要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本部分对人文纪录片的叙事元素、叙事艺术进行了介绍,并对纪录片《故宫》进行概述,《故宫》中大量的情景再现以及贯穿全篇的故事化叙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而选该片进行研究。

1.1人文纪录片

关于纪录片的定义有许多,如欧阳宏生认为纪录片是从某些角度如文化或历史角度,对该民族的文物、宗教等进行的历史反思;肖平认为纪录片是用摄影机客观的描述社会事件,通过影像来反映历史。最早具有纪录片性质的摄影产生于1895年,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火车进站》,该片以纪实为主,但是第一部公认的纪录片确是1921年弗拉哈迪所拍摄的《北方的那努克》,后人认为该片不但描述了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还反映了时代特征,也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由此,“纪录片”这个概念开始出现,总而言之,纪录片就是以真实的人或者事为表现对象,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在展现其本质的基础上引发人们思考的一种形式。

人文纪录片包含范畴极广,对历史遗迹的记忆、对地域文化的描述、对人文精神的书写,均属于人文纪录片,人文纪录片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精神的描述,更有着人文精神传播的作用,有着极深的价值内涵。

1.2人文纪录片叙事元素及叙事艺术

一个事物无论怎样定义,都离不开事物的本质,作为纪实的纪录片,首先其所拍摄的对象必须依据现实的素材,其次纪录片的拍摄必须阐明摄者个人的观点,并且可以引发观众的思考,最后,纪录片必须是艺术性的,是美的,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叙事元素的合理搭配,可以使记录的事物更加完善,可以使叙事艺术有具体表现,叙事艺术的应用,则可提高纪录片的观赏性价值。

(1)人文纪录片的叙事元素

人文纪录片以人为主题,通过情节化故事化的叙述,将人物串联起来,以小见大,影射出大环境下的历史,展现出某种人文精神。因而,人文纪录片中,其叙事元素必然包含历史事件、复杂的人物、历史情境以及故事化的叙述语言,如何将这些叙事元素整合,传播出要表达的人文精神,方能充分体现纪录片的价值。具体来说,以纪实化的手法对历史事件进行演绎,可以丰富人文类的纪录片的可观赏性,在尊重历史人物的基础上,将复杂的人物通过各种故事串联起来,可以使人们更多的了解到当时的社会形态,在充分了解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情境尽力还原,能提高历史纪录片的真实性,故事化的叙述语言则能提高纪录片的吸引度。

(2)人文纪录片的叙事艺术

人文纪录片的叙事艺术需从其叙事特点、叙事方式以及叙事结构上体现,将人本精神体现于内,方能使纪录片的的表达效果更佳。

叙事特点方面,人文纪录片需把握其纪实性的本质属性、细节化的叙事倾向、多维度的叙事趋势与哲理化的叙事发展;叙事方式方面,人文纪录片则需把握其电视手法与叙事视点与叙事时空;叙事结构方面,要充分利用阶梯递进式结构或板块式结构与中心串联式结构,将故事完美串联,最终展现一部经典的纪录片。

1.3纪录片《故宫》概述

《故宫》是2005年它八十岁生日时所创建的,在过去的五百多年前,故宫是帝王的舞台,在历经风雨之火,故宫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宝库,《故宫》的创作,耗资百万,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尤其是《故宫》中多数场景以动画的形式展示,这是以往其他建筑类的纪录片所没有的,高超的动画技术,更加真实的将故宫还原,让我们可以更加真实的感受故宫这数百年来的历程。

纪录片《故宫》共分为十二集,每一集之间有英国的联系,有平行的联系,以精彩的叙事配以美伦的场景将《故宫》这一系列完美的演绎出来,《故宫》这部纪录片,不仅让观众了解了故宫,更让观众们升腾起民族的自豪感。

纪录片《故宫》中叙事元素安排合理,叙事艺术发挥充分,也展现着人文精神,因而本文选取《故宫》作为研究特例,探析叙事艺术在人文纪录片中的应用。

2《故宫》中的叙事元素分析

人文纪录片中,叙事元素包含历史事件、复杂的人物、历史情境以及故事化的叙述语言,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合理应用,讲述故事,引发人们的思索。

2.1历史事件

人文类纪录片中,由于年代久远,很多的历史事件都只能通過文字来探知,而与历史事件有关的历史古迹则更加少之又少,历史事件的实际场景更是缺少影像资料,为了丰富人文类的纪录片的可观赏性,使其画面语言更加出彩,则必然需要一些演员来进行扮演,在充分了解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借助科学技巧,通过布景等方式将历史更加真实的表现出来。《故宫》中有不少这样的画面,如永乐皇帝修建紫禁城之时,所动用的两万民工以及一千多头骡子来拉石头,这种场景让观众直白的感受到修建紫禁城的难度,再比如家国之间,珍妃与慈禧的对抗,这一系列的场景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上,使画面更加丰富。当然,《故宫》所描述的跨度时间长,在新世纪后故宫大修的场景,则是有影像资料的,这些资料更加具有真实性,《故宫》将历史事件通过演绎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加深了观众对故宫的了解。

2.2复杂的人物

作为人文纪录片叙述的主体,如何处理好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将这些人物通过各种故事串联起来,是纪录片最需要考虑的,只有在尊重历史人物的基础上,才能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才能使观众在这些人的身上有所反思。复杂的人物对比在指点江山一集中的表现十分明显,该集中,将明朝与清朝相对比,在巨大的时间跨度中,讲述了政治的变迁,时代的变化,以及人物心念的转变,如明代的“听政”,引入惠亲王绵愉,并引入“礼仪”,再到清朝的“听政”,引入孝庄、慈禧等,同时还在其中融入了明清两朝上朝时的不同,再继而由上朝引入了皇帝的“请求免朝”,请求免朝的皇帝是明朝弘治皇帝,免朝的原因是1498年宫廷失火,由皇帝的请求免朝再到正德皇帝的傍晚宣布“今日免朝”,甚至多年后万历皇帝的多年“不上朝”,以此再引入“国家机器”,指出明朝虽然皇帝不上朝,但是其“国家机器”仍然在运行,所以皇帝不必事必躬亲,但是由于“国家机器”的不同,在明朝灭亡后接替明朝的清朝,政治制度的不同,导致清朝皇帝需“勤政”,在这连串的叙事中,该纪录片不但将各人物描述出来,还将其进行串联,引入“国家机器”等政治体制上面,在吸引观众的基础上让人们更多的了解了故宫,了解了当时的社会形态,这些手法都使该纪录片更加完美。

2.3历史情境

历史究竟是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景又是什么现在已不得而知,通过书中的描写,还可以探知一二,在充分了解史料的基础上,《故宫》对于故宫中所发生的场景尽力的还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故宫。故宫是一座伟大的博物院,凝聚着中国文化历史的结晶,其建筑、书画、瓷器玉器等都给人以震惊。纪录片《故宫》从不同的角度真实再现了故宫的场景。如故宫“盛世的屋脊”,巍峨如故宫,也并不是如神化一般不可破坏,故宫在其简称之后的二百多年里,多次经历雷电、失火等灾害,但是故宫却在这样的情境下一次次重建,最终达到了建筑的顶峰。从故宫的建筑上看,无论是建筑所用的材料还是建筑所用的技巧,甚至建筑上所搭配的颜色,都令人目眩神迷,但是这些建筑的建造却并不容易,《故宫》充分再现了故宫建造的困难以及建造中人民的智慧,如三大殿中的楠木,运送到故宫所走的是水路,再如殿前的整块汉白玉,则是通过冰冻与滑冰的方法运来,看纪录片场景,似乎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建造了举世瞩目故宫。在书画方面,乾隆皇帝弘历对书画的喜爱也是用过演员来表现出来,观看之后,似乎皇帝一家的生活场景也历历在目,真实再现的故宫,凝结着多少人的汗水与智慧啊。

2.4故事化的叙述语言

故事化的叙述语言,可以增加纪录片的趣味性,提高纪录片对观者的吸引度,通过故事化的语言,为观者解惑,引起观者思考,如《故宫》中介绍永乐迁都,并没有直白的说明永乐何时迁都?为何迁都?如何迁都?迁都过程?而是以通俗化的语调来为我们解答了出来。何时迁都?1403年。在纪录片中,这样写道“人们收到的类似今天的贺年卡上”,这个贺年卡上再也不会有“建文”的年号,因为建文帝已经是过去,现在在位的是永乐皇帝。为何迁都?因为永乐皇帝是夺了他侄子的帝位,登上皇帝的宝座,内心不安,也因为曾经作为“燕王”的他更加适合北平的环境。如何迁都?在朝会上提出迁都之后受到大臣的反对,至此,永乐帝便开始用迂回的方式慢慢将经济政治中心往北平迁移,最后完成迁都。当然,在这里的叙述中,并没有完全以讴歌的形式出现,而是引入了建文帝是否没有去世这一政治谜团,引入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其一就是去寻找建文帝这一说法,符合历史,也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3叙事艺术在《故宫》中的应用

人文纪录片的叙事特点、叙事方式以及叙事结构中,均体现着人文纪录片的叙事艺术,纪录片《故宫》将纪录片的叙事艺术充分运用,不但让人们看到了过去,更让观众看到了未来。

3.1叙事特点

叙事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为纪实性的本质属性、细节化的叙事倾向、多维度的叙事趋势以及哲理化的叙事发展。

(1)纪实性的本质属性

人文纪录片的本质属性便是纪实性,在纪实的基础上,运用故事化的一些手法来记录曾经发生的事,所以在叙事时,必须以“实”为主,对于书中所描述的不实之处,应当用逻辑化的思维进行考虑。故宫的建造之难,有专家考证,故宫的修建长达十年左右,但是在《明实录》中有描写,故宫的建造仅为三年,这些与逻辑不相符之处,在《故宫》中都有所体现,将所查询到的资料一一列举出来,还原给观众最真实的情况,当然,在以“故事化”为主的现代纪录片中,也会插入一些传说,来增加纪录片的趣味性,如在故宫初初建成之时,永乐皇帝曾找到一位善于推算未来的胡姓官员来推算故宫的未来,这位胡姓官员说,故宫将会在“明年四月初八”发生火灾,永乐帝将其投入大牢中,并扬言若未发生火灾便杀了他,在第二年四月初八,果然发生火灾,是雷电击中所引起的,至于这则传言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是故宫确实发生了火灾,在听故事的同时,对多风多雨的故宫,又增一分怜惜。

(2)细节化的叙事倾向

细节是增强纪录片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措施之一,纪录片中对细节的详细描述,使观众在点滴中感受到故宫的美,感受到故宫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故宫藏瓷中,将瓷器的精妙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如瓷器的胎质、釉色、造型、款识等方面一一介绍,将瓷器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表现出了我国古老文明的传承。对细节的描述,贯穿于纪录片《故宫》之中,可以让观者有眼前展现事件的具体情景,更加真实的感受历史,如清乾隆皇帝弘历喜爱收藏字画,修建“三希堂”,“三希堂”名字的由来在纪录片中也描述出来,《伯远帖》、《中秋贴》以及《快雪时晴帖》作为书画界绝世的珍宝,是我国书画文化的最重要的表达,为三件稀世珍宝,乾隆皇帝时常把玩,故而将存此三件珍宝之处命名为三希堂,也蕴含着“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含义,细节化的讲述,丰富了观者的历史知识。

(3)多维度的叙事趋势

在人文纪录片中,如何将一件事叙述的更加完整,如何将一个人的形象表现的更加丰满,自然,是从多维度方面进行叙述。整体来看《故宫》,如何将故宫完整的表现在观众面前,肇建紫禁城、故宫藏玉、宫廷西洋风以及从皇宫到博物院等,这些节目很好的串联在一起,从故宫的初建到繁盛,从故宫的礼仪到故宫的风格,从故宫的藏宝到故宫性质的转变,观众从不同的角度在了解着它,故宫的全貌展现在观众的严重,仿若能透过屏幕看到故宫的前世今生。

(4)哲理化的叙事发展

哲理,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纪录片,不单单是“记录”,更重要的是“启示”,在纪录片中,以哲理化的方法来叙事,可以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让观众们用理性的思维来考虑,这才是一个纪录片长生的本质。《故宫》指点江山一集中是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引入,展现各种活动,如祭祀活动等,接着使嘉庆和道光皇帝作为辅助,同时引入了英国人斯当东的视角,以“跪与不跪”的角度来体现大国皇帝“指点江山”的气概,以英国使团日记中“中国人从小就受到做人要和气、待人要礼貌的教育”等语录,体现中国人的人生观,从不同角度叙事,引发人们对人生观的的关注与思考。

3.2叙事方式

叙事方式的运用需通过电视手法与叙事视点以及叙事时空来展现。

(1)电视手法与叙事视点

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纪录片必须包含着相应的电视手法,在纪录片中,镜头的推拉,远景进京的切换,都要給人以视觉的美感,通过这些美感,来充分展现出纪录片的魅力,让观众透过镜头,体验到“出人意料”的结果。《故宫》这部片子中,多处使用了这种手法,如对日晷的拍摄,由远及近,并至尽头处给了观众一个特写,让观众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冷冶夫曾说“纪录片的创作,其题材的选择,放在首位的应当是有故事的人或者事”,《故宫》所叙述的事,跨度很大,在故宫中,朱姓与爱新觉罗氏的明清两朝都曾以此为家,一代代传递,但是《故宫》的叙述却并没有按照这些皇帝的在位顺序一一列举,而是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几个,在不同的重点集目里,以不同的先后顺序出来,礼仪一集,开始为朱厚熜拒绝礼部的提议,冒着不做皇帝的风险而与礼部相扛,从这样的视点出发,给人以极大的戏剧效果和冲击力。

(2)叙事时空

叙事时空的交错包括地理空间的交错与时间空间的交错,通过这些交错,来将相似或者相反的人物、事物进行对比,加强对比感以及叙事的效果,同时也扩展了叙事的空间。《故宫》的大修,将过去的大修方式与当下的大修方式进行对比,在突出故宫修建之难的基础上,以强烈的对比感增加了观众对故宫的自豪感,在时间空间交错后,引入了地理空间的交换,过去故宫的大修,所需要的材料来自于云南山中的巨大楠木,楠木的运输则又是可以叙事的,环环相扣,这样的时空交错,在扩大叙事结构的基础上,也让人们对故宫的认识更加深刻。

3.3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分为阶梯递进式结构、板块式结构与中心串联式结构两大类,叙事结构的合理编排,方能将纪录片的故事更加合理的展现出来。

(1)阶梯递进式结构

阶梯递进式的结构是纪录片按照客观规律以及逻辑来进行安排的,各个层次之间循序渐进,从逻辑上、关系上都存在一种递进的情况。如前文所举的例子,以“礼仪”引入“听政”,再从“听政”到皇帝的“请求免朝”,由皇帝的“请求免朝”引入拖沓一天后决定“今日免朝”的皇帝,再之后是万历皇帝的多年“不上朝”,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明朝依旧在运行,以此再引入“国家机器”,指出明朝虽然皇帝不上朝,但是其“国家机器”仍然在运行,所以皇帝不必事必躬亲,继而由明朝的“国家机器”引入清朝的“国家机器”,从而一层层递进下去,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

(2)板块式结构与中心串联式结构

板块式结构与中心串联式结构两种经常放在一起进行,中心串联式结构是所有的版块围绕一个中心啊,板块式结构是将所要叙述的事物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在这个大的主题下面可以设置很多的小主题,针对这些小主题进行拍摄,这些小主题之间是相互存在的,但是却全部为大主题所服务,《故宫》系列共十二集,每一小集都可以作为单独的一集存在,不用看前后集也可以看懂,如故宫藏玉,则从玉的角度来讲述了整个故宫所发生的关于玉器的故事,就是这样的小集最后凑成了《故宫》系列,这些小集居于平行关系,相互之间又有联系,并且都服务于《故宫》,这中间板块式结构无论从哪一集看,留给观众的都是美的独立的。

3.4叙事方面的人本精神架构

纪录片中人本精神的架构需要通过三种方式来体现,分别为人物关怀的增强、秉承人本理念发展民族历史文化以及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共鸣弘扬主旋律,《故宫》很好的利用了这种人本精神的架构,在凸显故宫的基础上让观众深刻的体会到了《故宫》所包含的人文价值。以人为本的观念贯穿于《故宫》之中,家国之间,这一集里没有什么高高在上的皇权,有的只是朱姓和爱新觉罗氏两家的宅院生活,以大众的语调讲述了两家的生活,其间有父母之爱、祖孙之情等,给观者以触动;从皇宫到博物院该集中,讲述了紫禁城到故宫的转变,紫禁城再也不是那个只有皇帝可以居住的地方,这里再也不是皇宫,而成了一座博物院,是我们共同的财产,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国宝大流迁,随着叙述画面一点点转变,甚至透过纪录片可以看到1933年的那一天,那两个强盗运走我国大批的文物,没有声音,连天都在呜咽,不知道那些文物合适才能归来,简单的叙述,却让观众产生了更浓的爱国之情。

4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未来发展及价值内涵

人文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制作耗时长、成本高,但是会予以观众美的享受,会获得历史的知识,会领悟纪录片所传达的精神,因而,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拍摄需充分运用各种方式,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把握好创作方向,将精神传达,才能展现出一部经典的纪录片。

4.1国家政策扶持发展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越来越需要通过文化的传播来彰显我国的综合国力,在这种时候,纪录片的重要性则凸显出来,以纪实为主的纪录片将充分的展现出一国的实力,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基础上,人文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将会有着非常辉煌的未来,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也为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4.2创作方向上的把握

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人民越来越认识到个人存在的价值,并且注重自己精神文化方面的发展,更加关注自己的过去与未来,在这种情况下,对纪录片的关注则成为了必然出现的情况,然而当下社会“娱乐化”氛围越来越浓厚,所以纪录片的创作虽然仍需以“纪实”和“严谨”为主,但是也需关注观众的“本体意识”,使创作更加“大众化”,这样才能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新世纪以来,我国人文纪录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研究领域有所拓宽,把握好的创作的方向,是一部经典人文纪录片的前提。

4.3精神层面的价值内涵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精神文明的发展,人文精神的价值越来越凸显出来,尤其是物质水平的提高,在巨大的诱惑之前,有些人則难以把控这种诱惑,此时,人文精神的纪录片则是很好的一剂提神汤,以纪录片中展现的人文精神给人以思考,让人们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内心所期待的是什么,将纪录片的价值充分体现。另外,人文精神也可以推动市场化发展,使人民生活更加富强与满足。

5结束语

中国文化博大精神,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中国文化,人文类纪录片是重要的来源,本文以纪录片《故宫》为例,来探究人文纪录片的叙事技巧,在引言部分介绍了纪录片的源起,第二部分从《故宫》的基本内容、创作、信息传达以及社会影响等角度对其全面解析,第三部分讲述了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与技巧,最后是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未来发展及价值内涵,《故宫》是中国人文纪录片成功的代表作,中国人文纪录片想进一步的发展,则需与时俱进,走一条适合自己适合世界的纪录片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韩耀丛.纪录片再现真实的再思考[D].台南艺术学院音像艺术管理研究所,2011:03

[2]王列.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5:03.

[3]赵玉明.电视辞典[M].湖北辞书出版社,2015:50.

[4]赵玉明、王福顺.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145.

[5]赵玉明.广播电视简明辞典[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76.

[6]朱羽君.中国应用电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

[7]杨伟光.中国电视专题节目界定[M].北京东方出版,2006:08.

[8]王列.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264.

[9]王列.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264.

[10]周红华.论中国电视节目的故事化倾向与创新[J].新闻传播,2009,(08).

[11] 唐承群、黄杨慧.《再说长江》——纪录片故事化的成功范例[J].传媒观察,2006,(10).

[12]冷冶夫.故事是纪录片的灵魂[J].传媒,2012,(07).

[13]朱海平.电视纪录片故事化的实践与探索[J].新闻记者,2009,(01).

[14]李道明.小众媒体与纪录片[J]北京:北大在线-新青年-电影夜航船-纪录片专题四“纪录片论坛”.

[15]景秀明.纪录片的魔方[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6.

猜你喜欢

故宫
香港故宫
《故宫日历》虎年上新
Visiting the Palace Museum 参观故宫博物馆
眼缘
讲述故宫600年风云史
雪中故宫
故宫“木腹龙”的故事
故宫
故宫
都曾围观故宫 只是姿势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