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

2019-09-10蒋向红

炎黄地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措施问题

蒋向红

摘 要:在城乡规划建设当中,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城乡规划。城乡建设的发展首先就要符合当地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情况,要紧密结合着城乡发展状况,以及城乡经济状况和社会及生态情况。要想建设好城乡规划,就必须先要制定好一套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设计方案,并围绕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建设。所以,当地的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从长远考虑,并做好城乡规划设计计划,紧密围绕计划实施,基于此,文章就当前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规划;问题;措施

0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改革不断步入深水区,迫切需要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找到改革的途径,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为此,现阶段,我国不断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在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城乡规划方面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解决方案,促进城乡规划可执行性的提高,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研究城乡规划的可执行性成为了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1 当前城乡规划所面临的问题

1.1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缺乏长远的发展意识

我国的城乡经济状况比较复杂多变,由于城乡各区域的面积较小,且集中性不高,存在很多管理上的难题。正是因为如此,我国的现行的城乡规划都是在基于表层现象来进行探讨的,缺乏了一种科学发展的理念,长远发展的思想。并且,我国现目前大多数的城乡规划的弊病的历史性根源来自于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受到过去经济体制的影响,现在的城乡规划开展工作时的思路都在受着制约和束缚。所以,为了要建立起新型的、科学的、合理的城乡规划管理机制,就要用科学和谐的新思路来看待问题,并进行指导。

1.2城乡规划对建设时序和实施路径考虑不够充分,缺乏规划弹性

在城乡规划过程中,由于城乡发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以要求城乡规划方案应该具有一定的规划弹性,从而能够合理应对临时出现的波动和异常。但是,在现阶段的城乡规划实际中,对建设时序和实施路径并没有进行充分考虑,城乡规划方案缺乏弹性。现阶段的“静态蓝图式”城乡规划方案,使得其在实施过程中也不能及时应对临时波动状况。也就是说,现阶段的城乡规划不能及时应对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规划过于死板,缺乏弹性,应变能力不强,从而导致了城乡规划方案的可执行性不高。

1.3民意没有在城乡规划得到充分体现

在现阶段的城乡规划过程中,规划师的设计思路过于闭塞,长期受到计划经济时代观念的影响,在设计内容方面,对于空间形态的探索过于重视,但是在如今多元化不断发展的时代,这种单一的城乡规划模式不能维系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平衡。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城乡规划过程中忽视了实际生活中多方面因素对于设计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吸取民意诉求,从而导致城乡规划方案脱离了人民大众,无法顾及多元主体的利益,从而失去了可执行性的基础。

1.4过于重视“硬”规划,忽视了“软”规划,理解片面

将城乡规划付诸实践,必须把实施机制作为最根本的支撑点,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实施机制往往与各级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城乡规划的实施中,由于受到技术路线的影响,或者受到传统规划思想的影响,设计人员对于城乡规划的空间形态、空间布局等“硬”技术过于重视,而对于实施机制等“软”技术的理解存在偏差,使得城乡规划中的“软”技术长期处于被冷落、被漠视的位置上,不能得到正确地理解。但是,因为规划的实行同政府的行政机制、财政机制以及社会保障机制等实施机制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联,如果城乡规划过程不能将实施机制等“软”技术摆在正确位置上的话,城乡规划的可执行性也不会有所提高。

1.5缺乏对实施主体的认识以及同大多数实施主体的交流

现阶段,我国的城乡规划探索不足,与实施主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工作做得不到位,也是导致我国城乡规划的可执行性迟迟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在一般情况下,规划人员与编制组织主体的交流还算比较多,但是在现阶段,编制组织主体通常是规划建设部门,这与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不相符。现阶段的规划建设部门职能已经不再具备全局性、综合性、完整性,而仅仅是一个承担着一定城乡规划职能的专业部门。这种现状导致了规划不能与大量实施主体进行充分交流,规划编制也不能明确解释矛盾冲突所在,更没有指出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从而使得城乡规划方案的可执行性不佳。

2 城乡规划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案分析

2.1落实以人为本,在城乡规划中充分考虑民意

在城乡规划过程中,为了增强城乡规划编制的可执行性,应该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的宗旨和原则,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民意,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城乡规划。所谓的公众参与就是指在城乡规划过程中,通过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思想碰撞,实现对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满足。与此同时,公众参与也使得大家的想法在城乡规划中得到体现,从而不断提高规划编制的可执行性,减少规划编制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的错误。城乡规划涉及不同利益主体,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思想存在很大的分歧,所以为了保证城乡规划编制的可执行性,应该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和想法,在规划编制中充分体现民意,提高规划编制的可执行性。

2.2多方位切入,拓展规划的实行范围

将多方位切入的观念应用于城乡规划中,有很多好处。一方面,既有利于制定多元因素,实现多价值观和多学科的交叉、合作;另一方面,多方位切入的城乡规划编制又能够拓展城乡规划的范围,使城乡规划日趋科学化、合理化、可操作化[4]。另外,由于城乡规划是一项受到社会、伦理、空间布局等多方面因素限制的工作,而多方位切入更加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来实现对规划目标的统筹兼顾,推动规划方案的制定进程不断向好的一方面发展,不断提高规划编制的可执行性。

2.3全面统筹兼顾,注重不同部门的利益协调

在城乡规划的实践中,规划部门一直是占据主导地位的部门,但是在城乡规划的整个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还有其他的行政组织结构在发挥作用。所以,在城乡规划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规划编制的可执行性,应该充分做到全面统筹兼顾,做到多个部门的利益并重,以此来保证城乡规划工作能够得到其他部门的支持,促进城乡规划的发展。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该加大探索城鄉规划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注重利益协调,共同携手促进城乡规划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开展城乡规划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协调参与工作的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由于城乡规划工作所要涉及的领域广、需要考量的要素庞杂,所涉及的部门也相应的多。所以,在参与部门众多的前提下,如何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部门的工作,都是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3 结束语

城乡规划的进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会出现问题和弊病,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城乡规划的各个阶段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提前做好防预。更重要的是,城乡规划设计革新的关键就是思想的改变,为了城乡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贯彻好“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断革新决策和方案,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以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案解决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

参考文献

[1]城乡规划发展之路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J].谢隽毅. 住宅与房地产.2018(09)

[2]浅谈生态视角下的城乡规划工作[J].李龙涛. 智能城市.2017(12)

[3]新形势背景下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分析[J].徐凡,董一川. 绿色环保建材.2018(12)

[4]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J].宣建伟. 建材与装饰.2018(05)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措施问题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运用探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论中国城乡规划中存在的利弊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