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2019-09-10林雪媛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白居易杜甫诗歌

林雪媛

摘要:王禹偁诗歌内容多样,作为宋初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经历了一大转变。前期诗歌以白居易为宗,形成了自然平淡之风。后期学习杜甫,达到了沉郁顿挫,博大精深的诗歌风格。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翰林学士,知制诰。其作品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及《五代史阙文》一卷。王禹偁出身于贫寒子弟,前期仕途高升,官至翰林学士,其间创作的诗歌多模仿白居易唱和诗与闲适诗,风格浅切清雅,是“白体诗”代表作家之一。后期由于性格刚直不阿,经历了“八年三黜”的挫折经历,加之对下层民众疾苦的深切体会,在心理和诗歌创作风格上发生转变,成为其创作的分水岭,更加重視白居易的讽喻诗,进而以杜甫为典范。王禹偁诗风的转变,使其超过了宋初其他白体诗人,达到了对平易简洁的白体诗风的超越,铲除五代旧习,成为北宋诗文革新的先导。

王禹偁是宋初“白体诗”的代表,早年的诗歌多学习白居易“杂律诗”和唱和诗,形成了不同于晚唐五代艳丽习气的清新平易的特点。这些诗歌内容上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创造了大量怡情山水的作品。艺术风格上通俗易懂、浅显明白、属对工切。

如其贬谪商州之时,精神上是痛苦的,而青山丽水的美景慰藉了诗人的内心,王禹偁把山水当作自己的知音,从而创作了许多格调清新,优游于山水之间的作品。然而这些诗歌并非单纯的借风花雪月来自娱自遣,而是借山水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如《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此诗作于被贬商州时期,他自解:“平生诗句是山水,谪宦方知是盛游”。首联标明时间、地点,初秋的山林,骑着马儿在山林间漫步。颔联从有声无声、听觉视觉两个角度刻画山林的景色,动静结合,衬托出寂静无声的山林。颈联用棠梨胭脂色,荞麦白雪两个鲜明的颜色对比,衬托出一副色彩鲜明的画面。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蓦然间相似的村桥像极了我的家乡,将思乡之情刻画的恰到好处。《村行》以平淡自然的语言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可窥见王诗风格上类宋初白体诗之简淡清新之风。

又如王禹偁模仿元白唱和所创作的一些长篇唱和酬赠的作品,如《酬处才上人》、《送朱九龄》、《酬种放征君》、《酬太常晁丞见寄》等,这些作品不同于简单的唱和酬赠,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时代风格。如《酬处才上人》“若教都似周公时,生民岂肯须披缁。可怜嗷嗷避征役,半入金田不耕织”,批评崇佛乃朝廷之大弊。全诗精心安排,情感表达鲜明确切。

王禹偁学习白诗并未拘泥于闲适诗,他更重视白居易的讽喻诗,对于白居易的学习也自然深入了一个层次。不仅学习白居易自然平淡的风格,更学习白居易现实主义精神。

我们都知道唐代白居易领导了新乐府运动,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创造了《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王禹偁正是学习了白居易这一时期的诗歌特点,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寄予人民苦难以深切的同情,创造了大量的讽喻诗。如《感流亡》、《秋霖二首》等,其中以《感流亡》最具代表性:

谪居岁云暮,晨起厨无烟。赖有可爱日,悬在南荣边。

高舂已数丈,和暖如春天。门临商於路,有客憇檐前。

老翁与病妪,头鬓皆皤然。呱呱三儿泣,惸惸一夫鳏。

道粮无斗粟,路费无百钱。聚头未有食,颜色颇饥寒。

试问何许人,答云家长安。去年关辅旱,逐熟入穰川。

妇死埋异乡,客贫思故园。故园虽孔迩,秦岭隔蓝关。

山深号六里,路峻名七盘。襁负且乞丐,冻馁复险艰。

唯愁大雨雪,殭死山谷间。我闻斯人语,倚户独长叹。

尔为流亡客,我为冗散官。左宦无俸禄,奉亲乏甘鲜。

因思筮仕来,倏忽过十年。峨冠蠹黔首,旅进长素餐。

文翰皆徒尔,放逐固宜然。家贫与亲老,睹翁聊自宽。

此诗展现了老翁、孤儿、病妇、鳏夫流落之苦,写的真切动人,读来让人触动。王禹偁学习新乐府创作的讽喻诗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表达了对社会疾苦的关心,更可贵的是,他还将自己的身世之感融入其中,情真意切,思想情感远远高于当时诗坛上无病呻吟之作。

在经历了贬黜的重大挫折之后,王禹偁的诗风也同样发生了变化,他的诗风不断趋于圆熟,渐渐突破了白诗的特点,达到了杜诗博大精深的诗歌风格。他由“学白”转向“学杜”的直接诱因是他的诗与杜甫的诗相暗合。《蔡宽夫诗话》记载:“元之本学白乐天诗,在商州尝赋《春居杂兴》云:两株桃杏映篱斜,装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其子嘉佑云:老杜尝有“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之句,语颇相近。因请易之。元之忻然曰:吾诗精诣,遂能暗合子美耶。更为诗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王禹偁学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王禹偁诗歌在题材取向上,创作了很多类似于杜甫“三吏”、“三别”的作品,作品深刻反映现实,情感沉郁顿挫,展现出悲天悯人、包容一切的胸怀,风格圆融流转。如《乌啄疮驴歌》、《对雪》等。

《对雪》全篇情感沉郁深沉,对北方军民的战乱徭役之苦刻画的细致入微:

.......

因思河朔民,输税供边鄙、

车重数十斛,路遥几百里。

羸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

夜来何处宿,闃寂荒陂里。

又思边塞兵,荷戈御胡骑。

城上卓旌旗,楼中望烽燧。

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

今日何处行,牢落穷沙际。

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

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

.....

此诗从第三段开始,先写“河朔”人民服务劳役的苦况,“车重数十斛,路遥几百里”,展现了在恶劣环境下服役者长途运输粮食的艰辛。再写戍边官兵之苦,他们或葬身沙场,或夜宿“荒陂里”,或辗转与“穷沙际”,表现的了对河朔军民深厚的情感,感情宏大。最后几句写出了作者内疚之情,出语沉重。全文感情深沉悲郁,回环往复,情感每每要喷薄而出,又陷入深刻的理性和反思之中,儒家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者以此反思自己,像极了杜甫“三吏”、“三别”,以及沉郁顿挫的风格。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感。

杜甫作诗重视炼字炼句,他自己曾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王禹偁在诗歌的字句上同样下了一番功夫。如他的诗歌《丹水》:

漱石藏青鲤,崩沙聚白鹇。

村桥微雨後,岸树夕阳间。

翠涨新萍绿,红浮败叶殷。

贰车时濯足,来伴钓翁闲。

短短几句诗歌,勾勒出一番美丽的图景。在动词的选用上,“藏”、“聚”、“涨”、“浮”等字刻画出景物的动态美,充满生机和活力。在色彩的选用上,“翠”与“红”相伴而生,画面的色彩对比度极高,读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又如《西晖亭》

近邀青琐客,来伴紫芝翁。

望久情无倦,吟多兴未穷。

阳乌看黯黯,归马恨怱怱。

会待长栖隐,青冥逐去鸿。

诗人不仅在字句上加以斟酌,色彩搭配上精心挑选,“青”与“紫”的选用恰到好处。而且詩歌的对仗工整、精巧,“望久”对“吟多”、“情无倦”对“兴未穷”。体现出高度的炼字炼句的技巧。

宋代诗歌是典型的“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这种诗歌特点早在杜甫的作品中已经出现,虽然宋初其他诗人这种其风格特点关注度不高,但王禹偁却继承了这一诗歌的风格倾向,加以运用,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

如《荥阳怀古·纪信生降为沛公》

纪信生降为沛公,草荒孤垒想英风。

汉家青史缘何事,却道萧何第一功。

此诗作于王禹偁被贬途中经过荥阳古城时所作,此情此景下,在作者不禁遥想起纪信当年替刘邦慷慨赴死的历史事件,并在末尾一句发表议论,认为纪信应是立下了汉家“第一功”。这首诗是在作翻案文章,对史书载萧何为汉代第一功表示不满,为纪信鸣不平。这一议论立意新颖,独具一格。

又如《绝偶三题》(其一)

贾谊因才逐,桓谭以谶疏。

古今常似此,吾道竟何如?

这首诗通篇议论,首句议论古今:贾谊因为才学卓著而遭贬谪,桓谭因为斥责谶书不实而被逐。最后总结道,世上正直之人都会遭此命运,表现出深切的思考。

王禹偁将议论融入诗中,却不呆板、枯燥,能很好的和诗歌融为一体,达到了浑融的艺术高度。

作为宋初诗坛著名的诗人之一,王禹偁在他人迷恋于唱和应制之际,不仅创造了白居易式的讽喻诗,而且提倡“诗效杜子美”,开宋初学杜之先河。王禹偁在模仿和学习中提高了诗艺,为后世的文人提供了启示和借鉴。在宋初,王禹偁既师承白居易同时又效法杜甫,这就使其以开创风气之功独立于当时。

[1]李梅.宋初白体诗风及成因探析[J].淮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04

[2]秦蓁.论王禹偁的“诗效杜子美”[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4.12

[3]张小明.论王禹偁对杜甫诗歌的学习[J].池州学院学报,2018.05

[4]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白居易杜甫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登高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夜雪
绝句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