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用于急性脑梗死诊断的研究进展
2019-09-10郝清风魏长江
郝清风 魏长江
[关键字] 磁共振成像;急性脑梗死;研究进展
1 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
急性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其发生主要取决于患者的血管壁和血液,局部脑血流量降至20ml/(100g/min)时,脑供血会不足,细胞内无氧酵解增强,酸性代谢产物积聚致渗透压升高,水分子进入细胞内致细胞水肿;约4~6h后会进入缺血期,引起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缺血损伤[1];这时血脑屏障的破坏,血管内容物外渗,产生血管源性脑水肿。急性脑梗死灶中央区为完全性缺血而造成坏死脑组织,周围为尚有部分血液供应的水肿区,周围水肿区尚有存活的神经元,为可逆损伤。
2 MRI的研究进展
2.1 常规MRI 急性脑梗死早期MRI检查常示正常,只有极少数患者MRI检查出现异常信号。有报道脑梗死后3h内脑实质MRI信号在T1WI和T2WI上无明显异常,而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中央灰质和皮质信号增高。除异常信号外,MRI平扫最早表现为脑血管流空正常征象消失,在T1WI上可出现占位效应。杨成[2]等人认为加大扩散敏感因子(b值=2000s/mm2)的DW1、T2加权压水像和常规T2加权像扫描,发现发病6个小时内的小病灶(病灶直径<1cm)显示最好;而b值=1000时DWI图像不显示或显示不清楚。
2.2 MR扩散加权成像 DW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超急性和急性梗死时很高,几乎在脑细胞发生水肿时即可发现。DWI是利用ADC(表观弥散系数)分布成像。ADC值随梗死的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并可以提示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助于病变的的变化和预后评价。急性梗死后早期梗死区细胞肿胀、细胞外水分减少、水分子扩散强度下降,故ADC值下降,DWI像呈高信号。彭琨[3]等人认为脑梗死后不同时期梗死区水分子的扩散异常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故ADC值变化亦具有一定的规律。DMI可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定性、定位诊断。
2.3 MR灌注加权成像 PWI提供血液动力学信息,可以反映组织的微血管结构和血液灌注情况,用于急性脑梗死及缺血半暗带的判断,该技术是经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同时进行连续多次扫描获取参数,如: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分析灌注参数后,获得病变组织的微循环的血流信息,结合DWI判断缺血半暗带指导溶栓。PWI对早期脑缺血比DWI更敏感,DWI只能显示核心梗死区, PWI上有时可显示梗死中央的无灌区和周围的缺血低灌注区。方凯[4]等人认为比较2种成像方法上出现的异常信号区域的范围,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区。
2.4 MR血管造影成像 MRA是通过计算机重构技术多角度评价血管状态,经导管脑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外血管显示最全面精准。三维(3D)时间飞跃法TOP对容积内任何方向的血流均敏感,对迂曲多变的脑血管可以产生很高分辨率的投影,血管和血流情况观察起来比较方便。张琪[5]等人认为MRA在成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筛查有较多优势,并能为脑梗死提供丰富的临床信息。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I)在目前可作为一种筛选手段用于可能发生脑梗死患者的监控。
2.5 MR波谱分析 可提供组织代谢信息,是目前能进行活体组织内化学物质无创性检验的唯一方法,MRS通过对组织的目标区域施加射频脉冲,然后采集该区域发出的FID或回波信号。常用H-MRS,急性脑梗死时H-MRS测定的代谢物有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乳酸(Lac)等,NAA是反映神经元活性的特异指标;Lac峰出现常提示细胞有氧代谢不能进行,脑组织缺血可出现。缺血中央区与周围区的Lac值不同,中心区较周围区高;NAA峰在梗死区有不同程度降低,NAA值在半暗带区正常。张升华[6]等人认为MRS能辅助判定脑梗死的缺血半暗带,H-MRS波谱分析与DWI相结合,可对急性脑梗死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梗死,常规MRI常呈阴性,DWI在早期及超早期可显示T2WI不能显示的病灶,当加大b值时DWI、T2加权压水像和常规T2加权像扫描,可发现发病6个小时内发现直径<1cm小病灶。PWI早期对脑缺血比较敏感,同时查DWI能确定超急性期缺血半暗区。MRA对脑部血管、血流检查有较多优势,MRS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1] 张伟.CT和MR诊断急性期脑出血与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 2011. 30(28): 184.
[2] 杨成,余成新,刘世芳,等.不同b值MR扩散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比较[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9,4(6):405.
[3] 彭琨,宋建波,刘起旺,等.MR扩散加权成像及扩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9,9(9):847.
[4] 方凯,吴书信.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技杂志, 2010,17(4):336.
[5] 张琪,高颖,高秀双,等.多序列核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5):505页.
[6] 张升华,秦东京.磁共振界定腦梗死缺血半暗带[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26(12):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