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出版人才教育创新的多维思考

2019-09-10张月萍

教育传媒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出版供给侧改革智慧课堂

张月萍

【内容摘要】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教育要善于创新,才能实现我国出版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进而助推实现我国的出版强国梦。本文从教育导向、教育主体、教育重心三个方面对我国出版人才教育的创新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出版;人才;教育;供给侧改革;智慧课堂

在2014年慕课(MOOC)风起云涌的时候,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 的智能平方栏目(Intelligent Square Debate)推出了一场非常应景的辩论:“大学是不是不再需要讲坛?”①笔者由此联想到高校出版教育应该如何应对慕课、微课等一系列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教育新变化?或者说,出版人才教育应该如何创新才能紧跟时代?笔者认为,在教育导向上,要从根本上推进供给侧改革,提供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出版人才;在教育主体上,要由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育重心上,要由静态的知识课堂转向动态的智慧课堂。藉此打造全新的出版人才教育模式,力争最佳的人才培养效果。

一、供给侧改革:出版人才教育创新导向的抓手

(一)选择供给侧改革作为出版人才教育创新的抓手,是处于现实困境中的出版人才教育的突围之策

2015年11月,中央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作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基础性和长期性。②

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对出版业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无论是出版实践,还是出版教育,都可以从供给侧改革的指导思想中汲取创新的力量。结合目前我们的出版人才教育现状,出版人才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必要而紧迫。我们应当把供给侧改革作为出版人才教育创新的抓手。出版人才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优化出版人才教育结构,满足不断变化的出版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

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发展很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百余所高校开设编辑出版学本科教育,三十多所高校有硕士点,七个学校有博士研究生办学点,每年培养各层次出版专业人才5000 人以上。③

可以说,我国编輯出版学高等教育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格局,并初具规模。但是,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却始终处于尴尬的困境,形势不容乐观。“目前的状况是,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出版界人才匮乏却不认同专业毕业生;业界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等教育的‘产品’却往往被拒之门外。”④高校出版专业学子就业困难,高校投入大量师资与宝贵的学习时间,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学生却没有理想的出版单位接收;另一方面,我国出版业一路高歌猛进,蓬勃发展,急需专业人才,求贤若渴却一将难求。“对照‘十三五’发展的重要任务和重点方向,在未来几年中,对产业经营人才、内容管理人才、版权运营人才、技术支撑人才这四种人才的需求尤为紧迫。在出版业未来发展当中,这四类人的地位将更加关键,需求数量也将更加大。”⑤与此同时,高校出版人才教育明显滞后,无法或者很少能够满足出版业界的需求。也就是说,高校出版人才供给无法有效满足出版业实践发展的需要,二者之间供需严重失衡,不匹配。出版业急需的人才高校根本没有或者很少供给,出版业界千呼万唤的出版人才,高校出版教育费尽千辛万苦却没有供给出来,怎么办?

这就要遵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精神,结合市场和时代需要,及时调整出版教育导向,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根据出版业实际需要来培养人才。尽管我国有百余所高校开设出版教育专业,实际上,开设数字出版人才教育专业的太少,传统出版专业培养的人才多是新闻传播类、中文类、信息管理类。“目前全国有16所本科院校开设了数字出版专业。”⑥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出版教育专业培养的不是数字出版方向的人才,市场真正需要的数字出版人才十分稀缺。出版人才教育专业设置陈旧,同质化,转型缓慢,根本无法满足业界之需。出版人才教育迫切需要自我变革,进行颠覆式革命,紧扣时代脉搏,把握业界动向,洞察出版规律,真正为业界需求和要求服务。出版专业要为业界而设,不能脱离实际,疏远时代,固步自封在高校的象牙塔,自我想象为出版界培养生力军。甚至个别出版专业属于“僵尸”专业,只消耗师资、财力等投入,实属无效生产。因而,出版专业要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在科学论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设业界急需专业,真正为出版业培养人才,而不是无休止提供无效供给。出版人才教育只有认清形势,有效供给业界真正需要的人才,化解危机,才能实现转机。

(二)选择供给侧改革作为出版人才教育创新导向的抓手,是数字出版发展的客观形势之需

在出版人才教育创新导向上,要坚定不移地以数字出版人才教育为核心。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数字出版业务是未来出版业的发展方向。”⑦数字出版收入一直保持较高的上升速度,“2017年我们国家数字出版的收入突破了7000亿元,达到了7071亿元,和2016年相比增长了23%。”⑧人才是兴业之基,在数字出版产业蓬勃发展的时候,需要大批优秀数字出版人才源源不断地充实到数字出版行业当中。出版人才教育责无旁贷,应当急数字出版之所急,提供数字出版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当前,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影响出版业。开放资源、自出版、在线出版、图书馆出版、微出版、按需出版等各种各样的出版形态方兴未艾,众筹出版、众包出版、编辑与出版分离等出版模式日新月异,基于作者写作——编辑审阅校对——出版发行——读者阅读接受这样的传统出版流程越来越边缘化,以图书、报刊出版为主题的出版人才教育已经明显落后。改革传统出版人才教育格局,建立数字出版人才教育模式实为明智之举。

(三)选择供给侧改革作为出版人才教育创新导向的抓手,是契合新型教育文化的革新之路

新型教育文化应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学习能力培养为导向,而不应是传统的单纯灌输知识。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觉进行学习的能力。出版人才教育要强化和稳定出版人才的专业学习力,开展有形的学校教育是为了出版人才未来能够独立进行自我教育,最终打造出版人才的学习竞争力。选择供给侧改革作为出版人才教育导向的抓手,也是引领学生自觉主动适应并满足不断变化的出版业之需。印度教育专家苏伽特·米特拉(Sugata Mitra )指出:“对学生而言,只有三种最基本的东西是在今后的大数据时代要用到的和必须学的,第一是阅读,第二是搜索,第三是辨别真伪。”⑨而这三种能力应是出版人才教育创新的重点。学生养成并提升这三种学习能力,才能为今后独立自主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技术发展对教育创新的影响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出版人才教育创新必须遵循前瞻而科学的教育文化理念,才能培养出版业发展所需的创新人才,为出版业的基业长青积蓄雄厚的人力资本。

二、教育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

传统出版人才教育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多局限于教师、课本、图书馆、讲座、学术论坛等,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在新型的出版人才教育中,教师要由教育主体转向担当教育的引导者,伴随者,是导演,要把教育的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育主体、主角,激发学生全身心投入自主学习。如今,新兴技术日新月异,学生完全可以独立自主地利用丰富便捷的网络资源,通过网络视频、检索数据库、专家教学系统自测自学,创造性地检索、链接、整合知识,实现教育主体的转移。学生能够查阅到的知识教师不讲或少讲,教师重在引导,提醒应该注意的重点问题。

让学生成为教育主体,教师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学习的坚定意志,培养学生快速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版教育还要与时俱进,保持新鲜的时代气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业界动态,开阔视野,见识国际新型出版平台:比如众包出版平台Kindle Scout、苹果公司BookLamp图书平台等⑩,新颖前瞻的学习内容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也更容易让学生看到生动,真实,更有活力的出版业,进一步增强学生为新时代出版业贡献才智的远大理想与坚定信念。

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开展个性化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个性化、定制化、模块化的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进入深层次的专业领域开展创新研究,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能量,给予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让高校出版教育成为学生吸纳知识,养成技能,磨练意志,锻炼本领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美好的大学时光热爱出版,探索各种出版形态,在昂扬向上,丰富多彩的出版教育中体验到个性学习、协同学习、特色学习的快乐,这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人。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培养出来的是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主体,一改传统出版教育中学生不愿学习、不会学习、消极被动学习的局面,真正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学生才更有创造和创新的热情与激情,更有思想探索的力量与能量,才能促进出版业更好发展。

三、教育重心:建设智慧课堂

出版人才教育创新除了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出版教育专业结构,提升出版人才教育质量,培育学生成为教育主体之外,还要把教育重心放在智慧课堂建设上。课堂教育是出版人才教育的重镇。规范化、制度化优质高效的课堂教育是出版人才教育创新的基础和保障。

智慧课堂是出版人才教育创新的主打产品,也最能彰显出版人才教育创新的特色和个性。智慧课堂是王国中教授提出并实现的智慧教育方案——“我的课堂”(iClass)。教师可以用它进行授课、点名、提问、收集数据等。iClass系统可以让学生完整地参与教学过程,实现:(一)课程设置——定向开發课程内容;(二)交互式学习——通过终端实时交互;(三)电子化作业——电子化完成作业和批改;(四)数据分析——后台分析教学数据。借鉴iClass的智慧教育方案,出版人才教育创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建设出版教育的智慧课堂:

一是要为师生的智慧课堂做好技术支持。如设计好师生开展课堂学习、教师布置作业练习、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习难点与重点分析、课中学习检测、课后再次强化复习巩固、最后全面综合测试等程序。整个课堂学习智能化,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引导,让教师能够因材施教,让个性化教育真正落地。

二是搭建智慧课堂系统。现在的高校学生基本上都有智能移动终端,这为出版人才教育信息的及时发布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智慧课堂还要能无缝连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让课堂学习的重要信息能够及时出现在多种移动终端设备上,建构多屏互动,环境智能感知,设备智能控制等高度智能化的课堂系统。

三是持续构筑、推进、提升智慧课堂建设,大幅提高出版教育效能。高校出版教育要密切联系社会,紧跟时代步伐,应与出版实践前沿保持切实有效的沟通与互动,树立向出版实践学习,为出版实践服务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既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理论体系,又能洞察人工智能时代出版实践对出版人才的本质要求,能够务实创新,开拓奋进,自觉朝着兼具理论与实务的新型出版人才方向快速健康成长。

智慧课堂能够把教育的容量无限扩大,教育的质量不断提升,超越传统教育单一静态的教育模式,把出版人才教育创新的可能和空间推向极致。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教育创新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不可能单纯依靠一人、一地、一时之力就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既要更新教育观念,紧跟业界步伐,切实与业界保持有效互动,又要充分利用科技之力,搭乘技术快车,顺应技术潮流,开展智慧教育。只有创新型的出版人才教育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能力的出版人才,只有一流的出版人才,才能领导和实现一流的出版。我们的出版强国梦才能尽快实现。

在2014年慕课(MOOC)风起云涌的时候,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 的智能平方栏目(Intelligent Square Debate)推出了一场非常应景的辩论:“大学是不是不再需要讲坛?”①笔者由此联想到高校出版教育应该如何应对慕课、微课等一系列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教育新变化?或者说,出版人才教育应该如何创新才能紧跟时代?笔者认为,在教育导向上,要从根本上推进供给侧改革,提供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出版人才;在教育主体上,要由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育重心上,要由静态的知识课堂转向动态的智慧课堂。藉此打造全新的出版人才教育模式,力争最佳的人才培养效果。

一、供给侧改革:出版人才教育创新导向的抓手

(一)选择供给侧改革作为出版人才教育创新的抓手,是处于现实困境中的出版人才教育的突围之策

2015年11月,中央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作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基础性和长期性。②

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对出版业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无论是出版实践,还是出版教育,都可以从供给侧改革的指导思想中汲取创新的力量。结合目前我们的出版人才教育现状,出版人才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必要而紧迫。我们应当把供给侧改革作为出版人才教育创新的抓手。出版人才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优化出版人才教育结构,满足不断变化的出版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

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发展很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百余所高校开设编辑出版学本科教育,三十多所高校有硕士点,七个学校有博士研究生办学点,每年培养各层次出版专业人才5000 人以上。③

可以说,我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格局,并初具规模。但是,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却始终处于尴尬的困境,形势不容乐观。“目前的状况是,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出版界人才匮乏却不认同专业毕业生;业界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等教育的‘产品’却往往被拒之门外。”④高校出版专业学子就业困难,高校投入大量师资与宝贵的学习时间,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学生却没有理想的出版单位接收;另一方面,我国出版业一路高歌猛进,蓬勃发展,急需专业人才,求贤若渴却一将难求。“对照‘十三五’发展的重要任务和重点方向,在未来几年中,对产业经营人才、内容管理人才、版权运营人才、技术支撑人才这四种人才的需求尤为紧迫。在出版业未来发展当中,这四类人的地位将更加关键,需求数量也将更加大。”⑤与此同时,高校出版人才教育明显滞后,无法或者很少能够满足出版业界的需求。也就是说,高校出版人才供给无法有效满足出版业实践发展的需要,二者之间供需严重失衡,不匹配。出版业急需的人才高校根本没有或者很少供给,出版业界千呼万唤的出版人才,高校出版教育费尽千辛万苦却没有供给出来,怎么办?

这就要遵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精神,结合市场和时代需要,及时调整出版教育导向,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根据出版业实际需要来培养人才。尽管我国有百余所高校开设出版教育专业,实际上,开设数字出版人才教育专业的太少,传统出版专业培养的人才多是新闻传播类、中文类、信息管理类。“目前全国有16所本科院校开设了数字出版专业。”⑥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出版教育专业培养的不是数字出版方向的人才,市场真正需要的数字出版人才十分稀缺。出版人才教育专业设置陈旧,同质化,转型缓慢,根本无法满足业界之需。出版人才教育迫切需要自我变革,进行颠覆式革命,紧扣时代脉搏,把握业界动向,洞察出版规律,真正为业界需求和要求服务。出版专业要为业界而设,不能脱离实际,疏远时代,固步自封在高校的象牙塔,自我想象为出版界培养生力军。甚至个别出版专业属于“僵尸”专业,只消耗师资、财力等投入,实属无效生产。因而,出版专业要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在科學论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设业界急需专业,真正为出版业培养人才,而不是无休止提供无效供给。出版人才教育只有认清形势,有效供给业界真正需要的人才,化解危机,才能实现转机。

(二)选择供给侧改革作为出版人才教育创新导向的抓手,是数字出版发展的客观形势之需

在出版人才教育创新导向上,要坚定不移地以数字出版人才教育为核心。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数字出版业务是未来出版业的发展方向。”⑦数字出版收入一直保持较高的上升速度,“2017年我们国家数字出版的收入突破了7000亿元,达到了7071亿元,和2016年相比增长了23%。”⑧人才是兴业之基,在数字出版产业蓬勃发展的时候,需要大批优秀数字出版人才源源不断地充实到数字出版行业当中。出版人才教育责无旁贷,应当急数字出版之所急,提供数字出版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当前,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影响出版业。开放资源、自出版、在线出版、图书馆出版、微出版、按需出版等各种各样的出版形态方兴未艾,众筹出版、众包出版、编辑与出版分离等出版模式日新月异,基于作者写作——编辑审阅校对——出版发行——读者阅读接受这样的传统出版流程越来越边缘化,以图书、报刊出版为主题的出版人才教育已经明显落后。改革传统出版人才教育格局,建立数字出版人才教育模式实为明智之举。

(三)选择供给侧改革作为出版人才教育创新导向的抓手,是契合新型教育文化的革新之路

新型教育文化应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学习能力培养为导向,而不应是传统的单纯灌输知识。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觉进行学习的能力。出版人才教育要强化和稳定出版人才的专业学习力,开展有形的学校教育是为了出版人才未来能够独立进行自我教育,最终打造出版人才的学习竞争力。选择供给侧改革作为出版人才教育导向的抓手,也是引领学生自觉主动适应并满足不断变化的出版业之需。印度教育专家苏伽特·米特拉(Sugata Mitra )指出:“对学生而言,只有三种最基本的东西是在今后的大数据时代要用到的和必须学的,第一是阅读,第二是搜索,第三是辨别真伪。”⑨而这三种能力应是出版人才教育创新的重点。学生养成并提升这三种学习能力,才能为今后独立自主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技术发展对教育创新的影响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出版人才教育创新必须遵循前瞻而科学的教育文化理念,才能培养出版业发展所需的创新人才,为出版业的基业长青积蓄雄厚的人力资本。

二、教育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

传统出版人才教育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多局限于教师、课本、图书馆、讲座、学术论坛等,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在新型的出版人才教育中,教师要由教育主体转向担当教育的引导者,伴随者,是导演,要把教育的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育主体、主角,激发学生全身心投入自主学习。如今,新兴技术日新月异,学生完全可以独立自主地利用丰富便捷的网络资源,通过网络视频、检索数据库、专家教学系统自测自学,创造性地检索、链接、整合知识,实现教育主体的转移。学生能够查阅到的知识教师不讲或少讲,教师重在引导,提醒应该注意的重点问题。

让学生成为教育主体,教师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学习的坚定意志,培养学生快速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版教育还要与时俱进,保持新鲜的时代气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业界动态,开阔视野,见识国际新型出版平台:比如众包出版平台Kindle Scout、苹果公司BookLamp图书平台等⑩,新颖前瞻的学习内容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也更容易让学生看到生动,真实,更有活力的出版业,进一步增强学生为新时代出版业贡献才智的远大理想与坚定信念。

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开展个性化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个性化、定制化、模块化的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进入深层次的专业领域开展创新研究,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能量,给予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让高校出版教育成为学生吸纳知识,养成技能,磨练意志,锻炼本领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美好的大学时光热爱出版,探索各种出版形态,在昂扬向上,丰富多彩的出版教育中体验到个性学习、协同学习、特色学习的快乐,这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人。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培养出来的是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主体,一改传统出版教育中学生不愿学习、不会学习、消极被动学习的局面,真正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学生才更有创造和创新的热情与激情,更有思想探索的力量与能量,才能促进出版业更好发展。

三、教育重心:建设智慧课堂

出版人才教育创新除了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出版教育专业结构,提升出版人才教育质量,培育学生成为教育主体之外,还要把教育重心放在智慧课堂建设上。课堂教育是出版人才教育的重镇。规范化、制度化优质高效的课堂教育是出版人才教育创新的基础和保障。

智慧课堂是出版人才教育创新的主打产品,也最能彰显出版人才教育创新的特色和个性。智慧课堂是王国中教授提出并实现的智慧教育方案——“我的课堂”(iClass)。教师可以用它进行授课、点名、提问、收集数据等。iClass系统可以让学生完整地参与教学过程,实现:(一)课程设置——定向开发课程内容;(二)交互式學习——通过终端实时交互;(三)电子化作业——电子化完成作业和批改;(四)数据分析——后台分析教学数据。借鉴iClass的智慧教育方案,出版人才教育创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建设出版教育的智慧课堂:

一是要为师生的智慧课堂做好技术支持。如设计好师生开展课堂学习、教师布置作业练习、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习难点与重点分析、课中学习检测、课后再次强化复习巩固、最后全面综合测试等程序。整个课堂学习智能化,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引导,让教师能够因材施教,让个性化教育真正落地。

二是搭建智慧课堂系统。现在的高校学生基本上都有智能移动终端,这为出版人才教育信息的及时发布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智慧课堂还要能无缝连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让课堂学习的重要信息能够及时出现在多种移动终端设备上,建构多屏互动,环境智能感知,设备智能控制等高度智能化的课堂系统。

三是持续构筑、推进、提升智慧课堂建设,大幅提高出版教育效能。高校出版教育要密切联系社会,紧跟时代步伐,应与出版实践前沿保持切实有效的沟通与互动,树立向出版实践学习,为出版实践服务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既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理论体系,又能洞察人工智能时代出版实践对出版人才的本质要求,能够务实创新,开拓奋进,自觉朝着兼具理论与实务的新型出版人才方向快速健康成长。

智慧课堂能够把教育的容量无限扩大,教育的质量不断提升,超越传统教育单一静态的教育模式,把出版人才教育创新的可能和空间推向极致。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教育创新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不可能单纯依靠一人、一地、一时之力就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既要更新教育观念,紧跟业界步伐,切实与业界保持有效互动,又要充分利用科技之力,搭乘技术快车,顺应技术潮流,开展智慧教育。只有创新型的出版人才教育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能力的出版人才,只有一流的出版人才,才能领导和实现一流的出版。我们的出版强国梦才能尽快实现。

猜你喜欢

出版供给侧改革智慧课堂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从西方青年学者与翻译家看中国出版“走出去”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