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演”课程:让课堂活起来

2019-09-10周海晶

教育·校长参考 2019年4期
关键词:导演桃花源记虚词

周海晶

在课程改革的引领下,在“真实情景下任务驱动”课题的导引下,我常在思考,如何设置任务?什么才是真实情境?二者又怎样有机地结合?我边思考边在常态课中反复地进行探索。2016年5月,教研员给我机会上一节以“真实情境下的任务驱动”为导引的区级公开课。接到任务时,先是欣喜,后是紧张。因为这次的文章为《桃花源记》,在文言文中设置任务驱动还是头一次。

由于学生的文言基础薄弱,大多数的文言文都是讲为主,练为辅,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自己去翻译总结实虚词,他们能做到吗?此时的我忧心忡忡,带着对“任务驱动下的文言文课堂改革”的种种疑问,我开始翻阅资料,请教教研员,与组内教师反复讨论。《桃花源记》的故事性很强,以此为突破口,我觉得眼前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文言知识,我作为整堂课的“导演”,开始了我的“幕后工作”——给每个“演员”设置任务。

第一项任务:读。课堂上引领学生多读——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这就创建了一个真实的读书情境。多朗读文言文语段对于学生理解十分有益。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只有用心多读几遍,真正读进去,才会明白其中的意义。《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在示范读、全体读、小组读之后,大部分学生能够将文言文的大意捋顺,但是除了页下注释中标注的实虚词意思以外,学生对文中大多数实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仍是一头雾水。这时,学生想要知道这些知识,就会格外用心,记忆也会格外深刻。

第二项任务:按任务卡上的内容完成任务。每张任务卡的内容不盡相同,以小组为单位抽签领取任务卡。针对《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我一共设置了五张任务卡——重点积累五个自然段中出现的实虚词。但是疑问来了,这样的话,每组是不是只能理解一个自然那段呢?其实不然。每个小组将自己组所归纳的实虚词写在A4纸上,完成任务后到展台处向全班进行展示,A小组展示时,其余四个小组迅速翻阅字典向其发难,学生非常喜欢向同伴提出问题以示“为难”。一方想要难住对方,一方想要不被难倒。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进行发言或补充,这样,任务看似分散却让每一个组员都进入到讨论中,只有自己参与了,才能从中有所收获。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就构成了此任务驱动下的真实情境。

第三项任务,简笔画展示。谁说语文课堂只能有文字的熏陶?真实情境下的任务驱动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血液。开始我担心学生认为简笔画太难,产生为难情绪。后来完全没有简笔画基础的我亲自尝试了《桃花源记》中的情节之后,顾虑完全被打消。小组延续任务卡认领到的自然段,以简笔画的形式将故事情节展现出来。让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竟然只用了三分钟就完成了,而且兴高采烈地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有绘画功底的学生只是极少数,但是每组都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了他们的成果。我把孩子们的简笔画贴在黑板上,因为,这是为任务四服务的。

第四项任务,背诵。背诵文言文不应该是机械地完成任务,教师的陪伴会给予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背诵,不是一字不差地死记硬背,更应该是培养语感的灵活背诵。学生看着自己画的简笔画,仿佛看“小人儿书”一样将《桃花源记》脱口而出,是呀,他们就是绘画版《桃花源记》的作者,又怎么能背不出来呢?灵活的背诵方式打破常规,改变传统,既培养兴趣又达到灵活翻译的效果,一举两得。

以上四个任务共用三课时,经过小测,95%的同学在实虚词测试环节拿到了100分,我从未见过哪一次文言文小测有这么好的效果。可见,“演员”主宰了自己的课堂。

是啊,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获得能量,所以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课程教学改革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让老师变成“导演”,学生变成“演员”,师生共享“一台戏”。“导演”看似脱离课堂,实则需要提前更久的时间进入课堂,“演员”呢?从默默地倾听,变成了站上讲台展示所有他获得的知识。孩子在主动的时候,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在被动的情绪中,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一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真实情境下的任务驱动就是先把“演员们”的情绪调节到快乐、自信、专注的状态,然后再开始学习。

回归到文章最初提及的三个问题——如何设置任务?什么才是真实情境?二者又怎样有机地结合?在《桃花源记》之后我有了新的认识。设置任务要考虑文体和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的差异,要将学习目标分层次,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提出恰当的基础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一定容量、一定梯度的“任务”,设置的问题需要和文章的主题相关,方便学生查阅资料,不宜过难。真实的情境需要在课堂的不同环节中发生变化,情境不能单一。真实情境之后更应该注重效果评价。效果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如果问题设置好了,情境也进入了,二者自然有机地结合了。

感谢课程教学改革让我做了大“导演”,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了。

猜你喜欢

导演桃花源记虚词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虚词于构句达意之作用”
《桃花源记》与一文多选现象、多种文体特征及多重主旨解读(上)——基于清末民国教科书的考察(1908-1921)
《桃花源记》与一文多选现象、多种文体特征及多重主旨解读(中)——基于清末民国教科书的考察(1922-1937)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的思想内容解读
“翻转课堂”中教师“翻转”之反思
浅谈舞台行动在话剧排演中的重要性
分析导演在文艺晚会中的执行力
虚词使用五种错误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