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问题诊断及改进策略

2019-09-10王华峰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多元发展实验教学小学数学

王华峰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已经逐渐成为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着重从两个方面论述其中的问题以及提供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验教学 被动学习 多元发展

实验教学法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相比较之前的传统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思维。但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这些问题,并加以改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

一、问题诊断

1.被动学习,个性缺失

以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坐在下面听课,这种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后来这种情况有所改进,更多教师也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度,会带领学生动手操作。这种实验教学看似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但实质上仍然是被动学习。因为在实验过程中,依然是教师一步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学生依然没有经过思考的过程,所有学生都只有一种实验方法——教师所引导大家做的实验方法,这其实是另一种层面上的被动学习,把所有学生的思维固定成一种模式。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这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做实验的过程如下:

教师首先给学生们示范,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固定了图钉的硬板和毛线团,然后截取5厘米长的毛线,将一端绑在图钉上,另一端绑上彩笔,然后拉直,绕图钉旋转一圈,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圆,接下来让学生们也按这个方法操作,画出一个圆。再让学生用毛线绕圆一圈,拉直用直尺测量就可以得出该圆的周长大约是31厘米。接下来按照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截取不同长度的毛线,画出来的圆的周长会随之改变。

画出若干个圆之后,学生就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圆的周长与毛线的长短(半径)有关系,但是这种实践过程是教师交给学生的方法和步骤,他们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是被动学习,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发散思维极其不利。

2.实验单一,缺乏活力

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还比较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实验方法和对象比较单一,很难引起全部学生的兴趣,因此很多学生就不会全身心投入到实验过程中去。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不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从而导致学生缺乏热情,整个实验缺乏活力。

比如在学习关于图形之类的课题时,不是通过折纸就是剪纸的方式来进行实验,刚开始还好,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就会导致学生出现厌烦的情绪,有的学生甚至在做这种实验的过程中出现走神的情况。单一的实验对象和实验方法会让课堂缺乏活力,也让学生缺乏兴趣。

二、解决策略

1.打破“主导”僵局,提供多元发展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要尽量做到以“引导”为主,而不是“主导”。要提供给学生方向,而不是方法,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自己选择适合的实践方法,错了也没有关系,教师的职责就是把控全场,在错的时候及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找到正确的方向,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多元发展。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画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问学生这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一样?有的学生回答一样大,有的认为钝角三角形更大,有的认为直角三角形的大,也有人认为锐角三角形的最大。这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回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探究(如果不同答案较少,则可省略这一步,自主进行探究),然后提问学生:“怎么样能证明你们的‘猜想’呢?”有的学生觉得可以直接拿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加起来就行。教师可以表示这是一个可行而且是最简单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不用量角器的方法”。学生们思考一段时间后,可能想不出其他办法,此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我们之前学过平角的度数是180°,那我们能不能找到办法,将三角形的度数之和与180°做比较,这样会不会更好比较呢?”有学生想到可以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起来与平角比较,也有学生想到可以与直角比较,因为直角的度数是90°,是一个固定的值。学生们对自己所提出的猜想和方法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发现猜想是错误的,也可能方法行不通,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只提供方向,引导学生的实验方法,才能够让学生完全自主地学习,让他们从小就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去验证,而不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形成僵化的思维模式,没有自主思考,教师说什么就怎么做。这种实验教学才能真正为学生的思维方式提供更加多元的发展。

2.剔除“固化”思维,丰富课堂活力

实验教学最初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课堂活力,但是如果实验太过单一,就会违背这种初衷,教师應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所学内容进行不同情境的实验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发展思维。

[案例一]在学习“元、角、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这样的情境设置。在教学了1元=10角,1角=10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制作“钱”,上面分别写上1元、2元、5元、1角、2角、5角、1分、2分、5分来表示不同的面值,然后贡献出自己的文具盒、铅笔、杯子、橡皮、尺子、笔记本来当作商品出售,上边分别标上12元、15角、8元、50分、30分、20角等价格。再邀请几个学生上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小明和小刚是“老板”,小兰和小红是买家,小兰买了一本笔记本和一块橡皮,然后去找老板结账,“小明”和“小刚”把笔记本和橡皮的价钱相加,也就是20角+50分,此时有学生发现其中有问题:一个是20角,一个是50分,那最后到底是应该收70角还是70分?教师可以告诉他们应该将两个价格都变成角或者是分,即单位要统一,再相加。学生探索后得出:50分=5角,20角+50分=20角+5角,20角+5角=25角,所以“老板”应该收25角才对。创此情境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并在兴趣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学到知识。

[案例二]在学习“分、秒、时”这一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做作业、吃饭、看书、玩手机等一些事情所花费的时间记录下来,还可以邀请父母也将自己做事情所花费的时间记录下来,然后在第二天上课时与同学们分享,并且一起分享自己对时间的安排方法。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并与大家分享交流,既增强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及参与感,又增添了课堂活力,更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小学数学是开启学生思维方式的大门,但同时也由于很多内容难以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实验教学法就是顺应学生的玩乐天性,让他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突破并掌握这些难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避免“被动实验”和“单一实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增添课堂活力,让他们尽快学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娄鑫.数学课堂自主交流“三度”把握例谈[J].小学数学教育,2018(22).

[2]陈淑云.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上),2015(6).

[3]邵光华.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多元发展实验教学小学数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普通高中特色化多元发展调查报告
浅谈农村幼儿教育中本土资源的利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