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教学 贵在得法

2019-09-10孙秀才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策略课堂教学

孙秀才

【摘要】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不讲知识、不敢讲知识、讲不清楚知识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出以下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是正确认识“科学知识”教学;二是准确理解“知识”与“过程”的关系;三是精确把握核心概念,整合具体概念学习。

【关键词】课堂教学 科学知识 教学度 策略

目前,在很多科学课堂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讲知识、不敢讲知识、讲不清楚知识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笔者以“科学课中如何把握科学知识教学度”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和自身的实践研究,笔者认为:知识教学,贵在得法。

一、正确认识“科学知识”教学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是:“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从中可以看出,它的第一个层次是学习科学知识,第二个层次是学习科学探究方法,换句话就是学习探寻科学知识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在前两个基础上形成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也可以看出,寻求科学知识是科学课程学习的目标,方向没有改变,只是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不是教学生记住权威人士给的定义,而是带领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他们学习第一手经验的东西。

如果教师不讲知识、不敢讲知识、讲不清楚知识,学生就不了解与他们年龄相称的科学知识,对一些简单现象不会进行科学解释,不会用科学方法探索周围世界的奥秘,那还谈什么“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生活、行为习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准确理解“知识”与“过程”的关系

当前,“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思想和课程结构形态正接受着现代课程改革浪潮的冲击,“过程”一词已被响亮地提出,成为教学的核心,强调关注学生的亲身经历,引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而“知识”成了我们想讲又不敢讲的东西。

究竟什么是知识?我们的思维可能会把它同“教科书”“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副教授胡东芳在《教育新思维》一书中指出:“创新教学中的知识至少包括四个层面:一是know-what(知道是什么)的知识;二是know-why(知道为什么)的知识;三是know-how(知道如何获取)的知识;四是know-who(知道谁拥有)的知识”。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知识”既包括认识结果,也包括认识过程(探究方法),科学知识的学习,统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好比是山顶的灵芝,而我们要学习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就如同登山的“过程”。

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馒头发霉了》的教学中,教学活动可以围绕“霉菌的认识”让学生获得上述四个层面的知识:一是可以通过肉眼看霉菌的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霉菌的形状和结构,以及多媒体资料补充介绍霉菌的种类、霉菌为人类做了哪些好事这三方面了解霉菌是怎样的,学习“是什么”的知识;二是可以通过开展自主探讨“哪些地方见过霉菌”“霉菌会长在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对现象作出分析,建立科学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这样使学生在寻找“为什么”知识的过程中,懂得“如何获取”的知识;三是可以通过针对学生先前认为“霉菌是肮脏的”的观念进行资料补充,介绍“霉菌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霉菌,形成科学情感态度。

三、精确把握核心概念,整合具体概念学习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郁波老师提出了“在科学探究中关注科学概念”的观点,以及兰本达教授关于“科学概念”的理论,都向我们昭示了科学教学的方向,科学教学应该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科学地看待自然”的最终目的。可见,科学教师要完成科学概念的教学任务,要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又该如何去做呢?笔者的看法是:抓住核心,纲举目张。

抓住了核心概念,那么具体的概念也能随之理解和建构。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简单电路》要学生形成的概念有:1.一根电线、一个电池,一个小灯泡可以连接成一个小灯泡发光的装置,使小灯泡发光的连接方法有多种;2.只有电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发光;3.電池两端直接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这三个概念中核心的应该是什么?笔者认为是第2个,因为整个单元我们要让学生建立起“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的概念。

【课堂链接】

师:给你们电池和导线,你们就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吗?

生:能。(齐声)

师:那你们想如何去连接呢?请你们分小组讨论,将你们的连接方法画在纸上,好吗?

(教师将学生的设计图贴在黑板上展示)

师:你觉得你们的设计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生:能。(齐声)

师:看来大家都非常自信,那请大家按照设计好的连接方法去试一试?看看哪个小组的连接方法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各小组领取所需要的实验材料)

(学生尝试连接,教师巡视)

(成功的小组上台展示怎样实验的,不成功的小组同样上台展示)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成功小组的设计图,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不成功的小组仔细进行对比有什么不同点?

生1:相同的地方是他们都是用了两根导线,一根导线接在了电池的正极上,一根导线接在了电池的负极上。

生2:相同的地方还有导线的另外一头都与小灯泡连接。

生3:导线与小灯泡连的位置不同。

生4:不同点在于连接的位置不一样,这组的两根导线都连在灯泡的底部,这组的一根导线连在灯泡的侧面,另一根导线连在灯泡的底部。

师:哪种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了?

生:这种。(手指着设计图)

师:为什么一定要连在小灯泡的这些部位呢?看看奥秘在谁身上呢?

生1:我觉得可能与小灯泡有关。

生2:我也认为奥秘肯定在小灯泡身上。

师:让我们一起来仔细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课件展示:灯泡的外部与内部结构图)

生1:小灯泡外面有个玻璃罩子,灯泡下面有个铜外壳,底部有一个灰色的小点,里面有灯丝,还有两根撑着灯丝的柱子。

生2:灯丝下面有两根柱子,一根连在灯泡的侧面,另一根连到了灯泡的底部。

师:说得很好。灯泡里面两根柱子其实就是两根导线,分别与灯泡外面相连,一个连接到侧面,一个连接到底部,所以我们连接的时候也要分开连,让电流从一端流进经过灯丝后,再从另一端流出回到电池。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动的?

(课件展示:电路中电流流动路径的动画)

师:谁能上台来给大家说说小灯泡为什么会亮?

生:(指着电路图)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经过小灯泡的灯丝,最后流回到电池的负极,小灯泡就亮了。

师:说得很好,当我们这样连接好以后,电流就会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经过小灯泡的灯丝,再流回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通路,小灯泡就亮了。请大家再观察自己的设计图,连接得有问题吗?不对的请改正过来。

(学生改正电路连接图,再次连接,并尝试不同的连接方法)

(学生们都高兴地叫起来“亮了,亮了”,此起彼伏)

反思上面的案例,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怎样连接小灯泡会亮”,而怎样连接只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是操作层面上的事。要真正发展学生的概念,应围绕“怎样亮,怎样不亮”“为什么亮,为什么不亮”来展开教学活动,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看不见的电是如何工作的,建立起“有电流通过,灯泡才会亮”的概念,在此概念的逐步形成中建立短路、连接方法的多样性等认知。

综上所述,“知识”拥有广泛的内涵和外延,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离不开科学知识的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可以在正确认识“科学知识”教学前提下,处理好“知识”与“过程”的关系,抓住核心概念组织教学活动,把握好教学度,促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力,高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胡东芳.教育新思维:东西方教育对话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策略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饮料瓶中的云
探析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
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
梦想中的学校
Passage Four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