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法治课堂活动中探索学业评价新方法

2019-09-10方翌昱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业评价新课标核心素养

方翌昱

摘要:将传统教育定性为应试教育是现行中学《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方法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这导致部分法治教师将学业评价改革错误地定位为淡化考试和分数意识。本文着重探索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中进行学业评价的新方法,以适应新课标中的“评价原则”,体现核心素养下本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学业评价;核心素养;“新课标”评价原则

一、消减学业评价方式曾存在的误区

在探讨和改革学业评价制度的过程中,通常把矛头指向应试教育。但就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看,应试教育和核心素养不矛盾。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就目前的社会来说,只要有人才选拔,就有考试,有考试就有应试教育。“应试”对学生而言,是将来走上社会,面对人生各种竞技的一项重要技能,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是符合社会对具有竞争性人才素质要求的,它本身就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之一。

所以,认为淡化考试和分数的学业评价方式就是正确的学业评价方法,这显然存在误区。

那么,如何让学业评价能与“人的发展”这一整体架构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又与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相适应?这或许就需要我们在探索学业评价新方法时,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了。

二、探索学业评价新方法需遵循的原则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命题的依据。而新课程标准的制订,是我国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一次跃升。新课标的颁布,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例如,教学的方式理念、教学的目标维度、教学的学业评价等环节。

一方面,从目标维度来看,新课标的亮点之一就在于用三维教学目标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对素养的整体描述以及层级描述,都从宏观上提供了学业评价赖以依托的表现标准。

另一方面,从学业评价的角度来看,课程标准就是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它有机地将学业评价融入到整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仅罗列了评价内容,还提供了评价原则,对学业评价的手段、标准、过程及命题建议等给予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意见。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业评价作为课程教育当中的重要一环,需要遵循新课标的评价原则。

三、秉承“新课标”评价原则,在法治课

堂活动中探寻学业评价新方法

(一)开展“错案,我来断”活动,促法治素养,探寻纸笔测试评价新方向。纸笔测验作为考查认知领域中一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应该被我们继承和使用,只是需要根据新课程理念做出相应的改进。

依据“新课标”评价原则第一条“课程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第二条“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开展建立在法治基本知识基础上的活动是必要的。例如,开展“错案,我来断”活动。

“错案,我来断”是教师在课堂上当场给出一则案例,让学生分析案情、寻找错误、说明原因、谈谈措施的活动。它--建立在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熟识,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开展对法治基本知识理解、运用的活动,一方面能巩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在学业考试中获得喜人的学业评价奠定基础。

(二)办“缺点告别会”,促道德素养,探寻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新动向

惯用的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来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这种评价方式能详细具体地展示学生的特征,体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却缺少了学生对自己成长过程的总结。

“新课标”评价原则第三、四条的要求是:“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的确,世间万物的蜕变都需要一个蕴育的过程,学生品德、行为的养成也需要时间。而一年一次“缺点告别”会的灵感,来源于一部偶像剧的启发。

剧中一位山村小学女教师,她在新生入学第一天,带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一棵大树下,让学生们在小纸条上写下这一年内要改正的缺点、保留的优点,然后装入玻璃瓶中,埋入树下。等到来年入学第一天时,老师再带学生来到这棵树下,挖出自己去年埋下的玻璃瓶,向全班同学大声念出自己这一年里要改正的缺点是什么,要保留的优点是什么,然后由全班评价,他是不是改正了那个缺点,有没有保留这份优点。最后,老师再让学生写下今年要改正的缺点及保留的优点,装入玻璃瓶,埋于树下……

由此,笔者在所执教的班级中开展“缺点告别”会。因受条件限制,笔者只能让学生将写好的缺点和优点装入信封后放入指定的箱子里密封,由学生推荐他们最信赖的老师,将箱子交于该名老师保管。所不同的是,鉴于初中生活相对于小学生活有新特点,因此,笔者选在学生入学一个月后,学生对初中生活稍有体验的认知下,写下面对新的学习生活,需要克服怎样的缺点,保留怎样的优点。待第二年一起开箱之际,除了同学们来作评价外,笔者会邀请班主任一起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课后,笔者还请同学们将写的纸条交于父母,让父母写反馈,作评价。最终,学生在获取多方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在新学期新的起跑线上,立下更高的目标。

笔者开展这样一个一年一次的课堂活动,也只有两年的时间。但在这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能伴着同学、班主任、老师、家长的见证,让自己向更好的方向成长。

(三)出《班级“论”刊》,促终身发展素养,探寻课堂作業评价新境界

“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反馈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反馈既可以是及时的也可以是延时的,重要的是要把握时机,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这是“新课标”中最后一条评价原则。而《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

为此,教育界对道德与法治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与实效性深入探索,提出了多种改进意见,其中包括提倡初中生撰写社政小论文。

的确,开展社政小论文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关注时事热点,抓住时代脉博。还能切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表述、创新能力,真正做到提高觉悟,指导践行,学以致用。但社政小论文所规定的要求是许多同学对它望而怯步的主要原因。例如,“事理交融,富有现实意义”“—事一议,层次清楚”“字数1000至1500”等等,注定小论文的实施对象无法是全体初中生,而最终能获得好评的小论文少之又少,这更加剧了同学们撰写小论文的不自信心理。

面对小论文的积极意义与现实局限之间的矛盾,怎样才能让所有的初中生都能参与体验,又不会畏惧书写呢?笔者选择出版《班级“论”刊》的方式,定期将学生书写的小感言、小文章整理成册,印发给大家,增加对学生的肯定评价。

例如,在学习“亲情”时,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中播放《时间都去哪儿了》MV。视频中,孩子年幼时,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陪伴;孩子叛逆时,母亲的叮咛嘱托、悉心管教被无视、厌烦;孩子长大时,母亲一如既往的关爱终得理解和回馈……视频用最贴近学生生活的镜头来描述世间亲情的伟大和珍贵,一幕幕都让学生潸然泪下,此时就算老师不说话,孩子们的思维也不会一刻停止,此时的他们一定在回忆、深思,将父母对自己的爱与关怀一幕幕在头脑中闪现,他们的内心会因所受的感染而充盈感动、幸福、激动、愧疚……学生们受到触动,在笔者当场布置的小感言中,纷纷写下自己对“亲情”的理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实施这些课堂环节后,需要笔者认真地阅读同学们上交的小文章、小感言,挑选出优秀的,整理成一个个专题,定期印发成册。尽管《班级“论”刊》并不是什么正规的出版物,但能让评选上的同学体验当作者的自豪感,从而树立写社政小论文的自信。

总之,笔者依据“新课标”下的评价原则,在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和要求下,对法治学业评价方法进行探索。其间一定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笔者会通过积累经验和不断反思来完善学业评价的新方法。但最终的目的和所有教育者一样,笔者希望通过恰当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个体的学习生命力,让学生拥有灿烂的明天。

猜你喜欢

学业评价新课标核心素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高校课程考试模式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目标的错位
产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