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标点”

2019-09-10何笑艳

家长·中 2019年4期
关键词:筑路感叹号罗丹

何笑艳

标点符号能辅助书面语言表达,以言语形式而存在的标点符号和以文字形式呈现的言语一样,都体现了作者的意志和才智。因此,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除了留意以文字形式呈现的作者语言外,也要留意与之紧密相连的作为言语形式而存在的标点符号。

一、巧用小标点,“读”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标点是文本中用来表示停顿、语调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的符号。它虽然只是一个符号,但对文本的阅读、情感的表达以及文本的内涵有着重要的表示作用。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

(一)省略号:“读”出了罗丹的精益求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全神贯注》中有这样一段话:

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上课教师先让同学们查阅省略号的作用,然后问: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作用?学生: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教师:大雕塑家罗丹说话为什么会断断续续?那你觉得它省略了什么?学生:我觉得省略了罗丹不停修改自己作品的过程。我还从“左肩偏了点儿,脸上……”这个省略号看出,罗丹通过反复观察发现自己的作品还有缺陷,又开始不停地修改,更写出了罗丹对工作的精益求精。

(二)感叹号:“读”出了巨人的傲慢与冷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想想“谁允许”后面通常是什么符号?那我们把这个叹号改成句话再读读。两种标点符号,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我感觉到巨人很生气,很凶,很讨厌这些小孩子。学生:巨人太自私了。难怪他的花园会变得没有春天,因为他的心里总是冷冰冰的。感叹号和句号的对比朗读,给学生们传递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巨人的傲慢与无礼,冷酷和自私。小小的感叹号,使隐藏在文字间的复杂情感,人物的冷酷形象一览无遗。

二、巧用小标点,“读”出了一段段复杂的情感

标点符号在文中除了表示停顿之外,还有提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有时同样一句话,仅是标点符号的不同,传递的情感就会截然不同。

(一)小小的设问,无声传达了“扎根边疆”的伟大志向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下《白杨》里有这样一段话: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这是一个设问句。重在让学生体会到此时的爸爸,不单是介绍白杨树,更重要的是他在表达自己的心,要跟眼前的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教学时,抓住这一小小的设问,通过对比朗读,反复朗读,就能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到爸爸的伟大志向。

(二)四个感叹号,充分见证了筑路大军整个心理路程。

人教版五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文,分别在开头、中间反复出现了四次:“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个简短有力的句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既是全文的线索,也是筑路大军的誓词。开头第一次出现,让学生明白西部山高路陡、环境恶劣、生活贫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小小的感叹号强烈地表达出了全体筑路工人共同的心声。第二次出现,筑路大军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可筑路大军依然斗志高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充分表达了他们万众一心排除万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当筑路大军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就要迎来胜利贯通的激动时刻,连续出现了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两个句子,这时的感叹号简直就是一首胜利的凯歌,唱出了筑路大军的激动和喜悦。四个感叹号,见证了全体筑路大军的整个心理路程,看似相同,却毫不相同。

(三)巧填小标点, 深刻地感受到了迥然不同的态度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有这样一段话: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文中的提示语有的在前,有的在后,加的方法也不一样,如果省掉提示语,就不能体现出母亲情绪的激烈,就不能看出母亲对孩子的鼓励,对孩子的爱。如果去掉提示语,就不能看出父亲不受母亲影响,坚持己见、严格要求的态度。

(四)对比标点符号:敏锐地捕捉了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

人教版三下教材《画杨桃》,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达特点——标点的运用。课文中,有这样两段对话:

第一处: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第二处: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师生的两次对话的内容是相同的,但正因为第一处和第二处所运用的标点符号不同,其中的内涵就就有很大的不同。第一处同学们回答时十分肯定,而第二处却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因为同学们站到“我”的座位上后发现:从不同的角度看,结果也不同,所以说话语气和态度也没有那么肯定了。

三、巧借小标点,“读”出自己的创造性

窦桂梅老师上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整堂课,窦老师以一句“來!来!来!”的个性解读,读出了9种不同的变化。

总之,不起眼的小标点,同样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和编排,具有不可取代的教学价值。巧用“标点”,也能为感情朗读另辟蹊径,“读”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读”出一段段复杂的情感,还能带领孩子们进行个性化朗读,“读”出自己的创造性。

(责编  唐琳娜)

猜你喜欢

筑路感叹号罗丹
《四居室平面图》
感叹号
赞云南大山筑路人斯那定珠
澳大利亚:用烟头筑路
罗丹手稿
Significance of Conflict Talk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 Analysis of Silence in Conflict Talk with Face Theory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筑路中的利益协调
感叹号大王(上)
感叹号不可随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