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中相互作用的教学方法应用

2019-09-10段炼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相互作用

段炼

摘要: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提高了对高等学校的要求,高校应该培养社会需要的有竞争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产生重新形成高等教育现代体系的问题。新的教育标准通过形成职业的文化理念,确定要求学生运用知识、技术和个人的综合素质顺利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单位所必须的组织能力。揭示利用相互作用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的内容、优势、特点,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质量提高有重要影响。相互作用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组织“圆桌会议”;头脑风暴;角色游戏;情境教学法;大师-等级。

关键词:被动的方法;积极的方法;相互作用

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提高了对高等学校的要求,高校应该培养社会需要的有竞争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产生重新形成高等教育的现代体系的问题。

新的教育标准通过形成职业的文化的理念,确定要求学生运用知识、技术和个人的综合素质顺利的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单位所必须的组织能力[1]。教研室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这的素质方面起到主要的作用。教师群体应该努力让每个学生不仅成为专业人才,而且要掌握领导者的技能,能组织并成功的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2]。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课堂外的活动,广泛利用积极的和相互作用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是教育标准的要求之一,目的是形成并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根据培养方向,在教学过程中,这样的课程比重应该占课堂教学的20-30%。 许多教师不接受新的教学方法。但是,许多研究数据证明,利用积极的和相互作用的教学方法是促进提高培养学生的质量,促进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领导者的最有效的途径,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3]。

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三种形式当前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

1、被动的方法

被动的方法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根据这种形式,教师是主要的行动者,讲课,而学生是被动的听众的角色。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借助实践课的问卷调查、测验、考卷等完成。被动教学形式的主要优点是,教师备课工作不复杂,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利用现代电子教学手段,给学生的教学材料的信息量可以相对更多。

2、积极的方法

积极的方法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教学形式,在這种教学形式下,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即学生是课堂的积极的参加者,现在这种方法在课堂讨论课上、实验室的课上广泛运用。

3、相互作用的方法

相互作用的方法,即相互作用的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教学形式。相互作用的方法与积极的教学方法不同,相互作用方法旨在学生不仅更广泛的与教师相互作用,而且学生之间彼此更广泛的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的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将学生的活动引导到实现课堂的目标上。相互作用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培养学生的质量,培养学生掌握未来领导者的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众所周知,学生记住更多的材料的时候是,学生不仅听教学材料,而且自己还完成某些行动(记下演讲的要点、绘图、读书籍、做好示意图的准备等),并且不仅与教师交流,还有学生自己彼此之间交流,这时学生记住的材料最多。相互作用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记住更多的材料,相互作用的教学方法与被动的教学方法有区别,能解决下列问题: 形成学生对学习的课程的兴趣;提高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创造性的运用知识的过程的有效性;培养智力上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能力;教学生尊重集体中其他成员的观点,对任何观点表现出耐心性;培养领导者的技能,因为学生在集体中获得工作经验,包括学习形成自己的观点,形成职业技能和生活的技能[4]。 在准备任何种类的课程的条件下,教师永远应该记住,一个人记能记住的:听觉记忆20%;视觉记忆40%;视觉的和听觉的记忆60%;视觉、听觉和自己动手的记忆80%。

应该为教师制定运用相互作用教学方法的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法的建议,在建议中应该反映下列问题: 在备课时,教师和学生应该利用哪些书籍;学生应该提前学习哪些材料;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技术;课堂结构,结构包括开场部分、基础部分和结束部分,上课的方法手段;课堂上研究的学习问题,研究问题时,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和地位[5]。

在利用相互作用的教学方法的条件下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必要时提前准备分发的材料; 开场部分宣布本次课的题目、目标,以及宣布将讨论的问题;在上课的过程中激发每个学生参加自由交流观点,促进创造友好的氛围;教师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构建自己与学生的关系[6];不允许偏离讨论的问题的框架,不放过任何一个不准确的论断,但是不可以马上给出正确的答案,找时间对不准确的论断进行辩论;注意让观点意见成为评论的对象,而不是让表达观点的参加者成为评论的对象;帮助学生得出协商一致的决策;在进行课的结束部分,对课做出总结,分析并评价学生的答案,以及做出具有认知和实践意义的总的结论。

高校可以运用的主要的相互作用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组织“圆桌会议”;头脑风暴;角色游戏;情境教学法;大师-等级。

相互作用教学方法广泛用于培养技术方向的学生,主要用于三门课堂上: 实验实践课;讨论课;方法论的课程。

采用相互作用的教学方法提高知识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能培养学生必须的特长-未来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领导者所必备的特长,为的是成功完成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J].普教研究,1994,8(1):5-8

[2]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10:34-38

[3]盛群力.小组合作互助合作学习革新评述[J] .外国教育资料,1992,21(1):1-7

[4]约翰逊等,刘春红,孙海法编译. 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8:134-145

[5]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10:48-51

[6]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123-134

作者简介:(1971-),男,哈尔滨生人,经济学博士,经贸系主任,新零售与现代商品流通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现代商贸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领域:商品流通与现代服务业、财税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相互作用
隧道工程与水环境的相互作用
黄酮与溶菌酶相互作用的强度衰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研究
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古典文学修养与新闻语言的探索
基于“相互作用”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索
人口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关系研究
论大学生活给学生和教师的教育启示
我院临床常用药物代谢规律、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简表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