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教学引入乡镇小学社团课的效用分析
2019-09-10陈丽丽
陈丽丽
摘要:竹笛教学在乡镇小学社团教学课程中发挥着显著教学优势。本文从竹笛的基本情况分析入手,阐明了其在乡镇小学社团课的效用,重点提出了一些竹笛教学在乡镇小学社团课的应用策略,为全面有效提升竹笛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养,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竹笛教学 乡镇小学 社团课 效用
小學音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感知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教师要围绕着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环节。竹笛教学在乡镇小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起到良好教学效果,现阶段学校在社团课程中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以社团课程为重要媒介,实施竹笛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一、竹笛的基本情况及在乡镇小学社团课的效用
竹笛起源于夏朝,是汉民族的典型代表乐器。竹笛早期是劳动人民为了休闲娱乐,砍下黄河流域的竹子所制作而成的简单演奏乐器。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引入横笛;南北朝时期改良竹笛,增加其音律;唐朝时期,竹笛得到明确区分,横向为笛子,竖向为萧;20世纪60年代深度改良竹笛,发明排笛。竹笛是由竹管制作而成的,外表呈现圆柱形,内部中空,管身上有6个音孔、1个吹孔、1个膜孔和2个助音孔、2个基音孔。
竹笛在中华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竹笛拥有独特的风韵和魅力,将其作为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普及和推广,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更为深入地了解竹笛艺术的发展过程。而乡镇小学社团课程积极开展竹笛教学活动,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生活,开拓他们的视野,有效增强他们的自信,促进小学生能够更为积极乐观地看待生活和学习。同时在竹笛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能够有效塑造小学生的音乐情怀,丰富他们的音乐体验,并为后续开展歌唱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够在拓宽小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竹笛教学在乡镇小学社团课的应用
(一)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和训练
很多乡镇小学生都没有良好的乐理知识,在竹笛方面的了解也不够深入,对此,社团教师要注重积极开展基础知识教学活动,传授小学生基础的竹笛知识,促进他们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并教授他们较为全面的演奏技巧,从气息、指法、舌和唇这四大基本功入手开展充分教学,促进打下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社团教师还要注重切实开展基本内容训练活动,组织学生在滑音、长音、演奏技巧、吐音以及颤音等多个内容的训练,让学生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实践内容。需要注意的是,社团教师要注重合理把控教学难度,组织一些训练小游戏,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小学生的乐感
社团教师在开展竹笛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良好培养学生训练基础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方法下吹出的效果,促进学生形成深入的摸索,提升学生的总体学习能力。教师要不断培养小学生的竹笛鉴赏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具有美感的音色,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些音色,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乐感理念。
(三)培养小学生的听力和节奏感
社团教学中高度重视竹笛,切实开展听力训练和节奏感训练活动,充分培养学生听觉辨识力和感受力。从小学时期就培养学生乐感能力,积极开展系统性的教学活动,积极开展视唱练习活动、听觉训练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节奏感在学生学好竹笛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经典的竹笛演奏音乐,让学生在不断的感知过程中形成较为深刻的认识,并训练听力和节奏感,这在学生后续竹笛训练中可以奠定坚实基础,还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乐感。
(四)融合情感教育
乡镇小学社团教学活动中,积极引进竹笛内容,积极利用许国屏的《青少年学竹笛》和《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竹笛考级》教材,开展系统教学活动,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注意到的是,社团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融合情感教育。音乐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在竹笛演奏中要积极融入深厚的情感,才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愿意通过竹笛表达自身的情感。教师在给学生示范竹笛演奏的过程中,要注重充分注入情感,感染学生的心灵,而在讲解具体竹笛乐曲时,教师还可以全面介绍曲子的相关情况和背景,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其情感。
结语
竹笛教学在乡镇小学社团课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其中要注重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和训练,培养小学生的乐感,培养小学生的听力和节奏感,并开展融合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阮殿松.将竹笛教学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效用研究[J].情感读本,2015(14):258-259.
[2]施思.竹笛教学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效用探讨[J].北方音乐(13):131.
[3]陈春华.浅谈竹笛教学中常见指法技巧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9(10):102-103.
[4]徐雪旖.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竹笛教学[J].小学生(下旬刊),2018(7):245.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万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