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新闻报道中的大学生媒介形象

2019-09-10丛翔宇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有效思考媒介形象新闻报道

丛翔宇

摘要:本文主要以探究新聞报道中的大学生媒介形象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新闻报道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首先从大学生就业以及创业形象呈现半喜半忧、热爱实践与公益活动、高消费,缺少理财意识、两性思想相对开放、消极的大学生形象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新闻报道中大学生媒介形象,其次介绍新闻传媒歧视现象产生的因素,最后分析新闻报道大学生媒介形象的有效思考,进一步为新闻报道大学生媒介形象指明方向,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新闻报道;大学生;媒介形象;有效思考

新闻报道作为大众传播创建的信息环境中一个组成分支,新闻话语以知识构建和共识构建的方式再现客观事实,新闻报道给予社会某一个特殊群体塑造的形象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大众对群体的思想,进而产生舆论合力,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类生活行为。大学生作为新时期下人群的一个特殊群体,通过此分析提供社会媒介形象的塑造资料,对美好社会的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以下为笔者针对新闻报道中的大学生媒介形象给予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一、新闻报道中大学生媒介形象

为了提升调查的科学性与真实性,需要在某个地区的高校中抽取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选取二百名大学生作为参考样本,总结出新闻报道中大学生媒介形象存在以下特征:

(一)大学生就业以及创业形象呈现半喜半忧

如今大学生就业现象成为媒体给予大学生群体关注程度最高的一项,体现出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包括积极思想、消极思想以及中性思想,尤其是积极思想和消极思想格外显著。其中积极思想层面,大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寻找梦想,涉及的积极心态,一些大学生从事“高端家教”、一些大学生从事“服务生”、一些大学生从事“礼仪”工作等,在辛苦的工作中获得成熟和欢乐;对于消极思想层面,大学生自身缺少拼搏精神,注重相亲淡化就业,不愿意从事销售工作,甚至做出发帖认权势干爹的行为;涉及的消极心态,一些大学生为了职业被侵权、一些大学生为了职业忙于“变脸”、一些大学生为了职业合伙买票代投简历等等。

(二)热爱实践与公益活动

目前大学生存在相对积极的思想观念,其比较关注自身综合素养以及实践技能的提升,体现在实践与公益活动中,包括志愿者义工和献爱心等,而在实际中,报道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数量比较多,尤其是勤工俭学以及假期实践、环境保护和无偿献血等,所以在新形势下,新闻报道大学生的形象塑造存在热爱实践和公益活动的方面。

(三)高消费,缺少理财意识

新闻报道中塑造的大学生形象存在高消费以及经济依托父母的情况,换言之诸多大学生的财商以及理财技能整体缺失。因为现有的大学院校中已经脱离寒窗苦读时代的制约,和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目前的大学生行为思想以及消费形式都出现一系列的变化,消费理念朝向多元化方向转变。相关资料表明,大学生每学期的消费高达五千元,所以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普遍提升一个层次。而此种现象的出现,会引起大学生的高消费标准或者超前消费,不顾及家庭的因素疯狂消费,或者消费的来源仅仅是父母,出现大学生财商低下,甚至不会计算贷款利息的问题。

(四)两性思想相对开放

目前,诸多大学生表现出淡化传统婚恋的思想,转变成两性思想观念,相对开放和独立。部分新闻报道中出现“同居”或者“人流”的字词,淡化传统思想道德,片面化地注重享乐思想。包括“大学生征友回家过节”“大学生还原黄昏恋”等等,将爱情视作欢乐的物品成为大学生的典型特征和状态。

(五)消极的大学生形象

新闻报道中不仅涉及大学生的积极形象,还涉及大学生的消极形象,也就是负面情绪。首先是违法犯罪者,包括学生偷打同学电话或者砍死同学;其次是受害者,包括大学生被性侵害和被殴打与抢劫,“迷奸女大学生”“大学生乘坐公交车遭受手机偷拍”“大学生惨变刀下冤魂”等等;再次是心理不健康者,包括大学生患抑郁症离家出走、大学生厌学等;最后是生活贫困者,“不忙就业忙相亲”“结婚生子被开除”等。

二、新闻传媒歧视现象产生的因素

(一)大学生群体存在新闻价值性

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大学生,不管是思想还是价值经历,都和以往的大学生存在差异,针对思想道德以及人生观念涉及大学生相通的共性,被刻上时代的印记。通常而言,目前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出现变化,其大幅度降低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对于良性思想彰显开放性,或者追求个性化消费,出现高消费以及不良消费等行为。而这些新型思想行为现象的出现,可以理解为在传统思想层面上的创新特点,成为媒体关注大学生价值思想的因素。

(二)新闻媒体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新闻价值观影响着新闻价值取向,且存在一定的批判性以及倾向性特点,所有媒体在进行价值层面的判断过程中,会受到价值观的制约,新闻传播活动应该服务于大众,适应大众的身心成长需求,若没有思考大众的需求,便失去新闻传播的价值。并且趣味性引起信息传播者的关注,在媒体掌控不够恰当时,大众的兴趣会转变成媒体选择新闻类型的评价标准,特别是负面新闻,以致于新闻报道中存在负面倾向的现象,因为这些新闻内容存在刺激性,进而被安排在大学生群体报道体系中。一些媒体追求信息的“新奇”,使用负面报道的手段,甚至取消大学生群体自身的话语权,以致于大学生的实际思想得不到彰显,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大学生正确思想情感的产生和传递。

三、新闻报道大学生媒介形象的有效思考

(一)大学生媒介形象塑造要适应社会需求

媒体时代下的社会责任主要是媒体需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上,以新时代的思想对待现实社会,并不是跟随潮流进行,按照一般的心理特征处理问题。时代的责任需求媒体真实了解时代发展情况,承担领导时代变化精神和健康风貌的重担。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一个有机群体,也是青年文化的主要媒介,媒体在报道大学生形象的过程中,不应该抱有掺合或者幸灾乐祸的思想看待事物,而是要全面对待学生整体成长风貌,宣传大学生积极的形象。与此同时,社会新闻工作者要更新时代发展的正确观念,在新闻传递活动中注重大众的身心变化需求,然而此种关注需要围绕健康的视角展开,并不是对大众进行欲望刺激,传递主流时代意识,宣传文化意识形态,促使新闻媒体在社会和谐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大学生媒介形象的塑造要关注人文化

新闻报道中提倡的人文化,主要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强调,也是肯定人类尊严的表现形式,以人为本,彰显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爱护,不只是强调生命层面上的关怀,还强调人性、情感以及道德的关怀,将人类的实际生存和作为以及发展视作某类事物的情感取向。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其成长的方向需要社会各界人士注重和引导,媒体报道不管是新闻题目的选择,或者报道语言的选择,都要时刻体现宽容性,以免出现刻板形象的塑造现象。

除此之外,新闻报道要适应大学生群体的呼声以及愿望需求,促使大学生享有充分的媒介知情权,树立大学生在大众思想中的健康形象,促使人类理性面对大学生,构建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这也是社会媒体需要认真履行的社会责任类型。

(三)大学生媒介形象的塑造要存在道德价值作用

新闻媒体承担着文化传递以及文明传递的职责,在任何情况下都在影响着社会上人类的品味以及思想道德。处于市场经济环境,新闻媒体应该重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的伦理价值机制,营造多元化的人生观念,揭示社会上消极和愚昧的负面形象。在新闻媒体的作用下,要促使大众了解需要倡导的内容以及需要反对的内容,逐步树立公民良好的思想意识。

此外,新闻媒体给予社会道德价值的导向能够彰显在网络语言中,针对大学生形象的报道,若媒体使用污名化的词汇或者不良词汇,便会和社会思想道德相互违背,所以新闻报道要坚持公共道德的有效传递,思考到大众的承受能力,结合大众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进行新闻事件的更新,潜移默化地塑造公民良好的大学生形象,发挥媒体在生活中的积极导向价值和效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闻报道中大学生媒介形象的研究课题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大学生媒介形象的塑造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新闻报道工作者要时刻用积极的思想塑造良好的大学生形象,在不知不觉中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促使大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与生活。

猜你喜欢

有效思考媒介形象新闻报道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有效思考
关于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思考
关于钢琴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思考
新时期境外媒体对中国运动员形象的建构研究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