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企业介入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帮扶的研究综述

2019-09-10王铎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4期

王铎

摘 要:国际经验的实践证明,社会企业在实现积极就业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社会主体。文章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概念、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特点及形成原因出发。考查了学者们对于社会企业介入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帮扶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综述,为进一步完善国内就业促进型社会企业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企业;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就业帮扶

国际经验以及港台的实践证明,社会企业在实现积极就业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社会主体。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第就业率的问题,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混合型组织,其社会性和经济性双重特性有利于克服传统商业企业的唯利是图以及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官僚化、效率低下和资金不足等问题,因此,社会企业介入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极大的现实可行性。

引言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的概念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低下状态而导致其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和阶层。孙同彪,尹卓君(2014)认为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 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已经从存在身体缺陷或家庭困难的学生,在就业中存在较大的困难的问题主要包括生理问题、心理问题、学习困难、家庭贫困、等学生团体演变为由于大学生学校知名度、专业状况、心理健康度、性别特点、学习能力、家庭经济状况、外貌、社会关系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1】这个群体面临着就业率低、女生就业质量不高且受歧视、低知名度院校学生受歧视、低学历学生就业受排挤、残疾学生就业受歧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受限等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类型及特点

余伟发,姚祎,邓茜,王延丽(2018)认为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有就业意向而无法实现就业或充分就业,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现为三大类型:一是择业期望值过高或过分挑剔;二是身心残障就业受歧视;三是就业核心竞争力相对较低,主要包括责任意识、工作热情、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影响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外在的社会环境、高校培养问题,也有内在的家庭环境、自身条件等问题。

1、社会环境因素:刘畅(2015)认为社会发展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影响,首先社会经济发展导致了传统工作岗位的数量下降,出现了“创新性破坏”现象,我国社会上的工作机 会不仅不会增加,还会有所减少,导致失业率增高。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增加了弱势群体学生的就业难度。其次社会关系网络和“代际传递效应”导致了不同家庭背景的子女在实际获取就业机会方面产生的机会不均等和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必然会对弱势群体学生就业构成威胁。

2、学校环境因素:高校持续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加剧了竞争淘汰,高校就业帮扶与个性化就业需求出现结构性失调。【2】这就出现了高校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差距的因素,偏重于知识传授、忽视创新素质培养的应试教育体制,很多高校没有重视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导致了高校弱势群体毕业生就业能力弱化的问题。

3、家庭環境因素:部分弱势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较差,导致家长们迫切希望学生能在毕业后找到工作,及时得到经济回报,但其吸纳的毕业生人数有限,导致了“选择性失业”现象。【3】很多农村贫困家庭、城镇低保、单亲或孤儿和遭受变故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在专业素质教育拓展、个人综合素质拓展、考证培训等方面落后,使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4、自身因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弱势大学生自身落后的就业观及弱化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守旧落后的就业心理无法适应社会经济需要。李永杰,李强(2005)认为缺乏技能和经验,身体残疾或行动不便,需要生育的女性大学生会被排斥在就业市场之外。【4】

二、社会企业介入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帮扶

社会企业起源于欧洲,在西方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火如荼地兴起,在2004年被引入中国。

一些学者从公益目标与市场运作的角度来界定社会企业,认为社会企业是一种介于公益与盈利之间的企业形态。陶传进,张丛丛(2018)认为是在非营利组织与商业组织之间存在的过渡地段,是一种混合型组织,是利用市场手法实现社会目标的组织,在最终目标上与NPO一致,但在实现手法上则采取商业组织的运行模式。【5】

丁开杰(2009)指出,如果将政府、市场、社会等分别称为第一部门、第二部门和第三部门,那么社会企业主要属于第三部门,很多仍是公民社会组织。【6】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关系着人民的切身利益,要想真正缓解积重难返的就业难题,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协作。除了政府要担负主要的责任外,社会企业的力量是对政府力量的有效补充。

郑南(2018)通过对日本社会企业的发展进行分析,他认为在大企业对学历、资质、背景要求越来越高的条件下,大学毕业生选择工作的自由度下降,而兴起了一批社会企业。毕业生通过社会企业发现了一种新型的为社会做贡献的并且自我成长的路径,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得到了毕业生的支持。通过对日本社会企业的分析来阐述对中国多元复杂的就业问题也有一定的启发。

董晓华,晏华(2012)认为如今的就业困难主要是因为自身的技能、素质不足,缺乏就业机会等方面,而社会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就业指导培训、因人设岗因人设职、扶持创业等途径来帮助就业弱势群体。但这需要政府在提供资金支持、提高社会企业的社会认知度以及培养和引导优秀人才进入社会企业来帮助社会企业更好的发展。

三、结论与展望

社会企业在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组织形式,它的前景十分广泛。如今在中国已经出现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社会企业组织,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社会企业特有的社会性与市场性相结合的理论非常契合如今年轻人追求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是化解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但社会企业作为一个公益组织与纯商业组织之间的社会组织,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就业管理机制,如何进行考核评估还需要继续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同彪,尹卓君.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成因及帮扶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2):118-119.

[2]余伟发,姚祎,邓茜,王延丽.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途径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8(4):13-16.

[3]刘畅.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困境及对策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38-140.

[4]李永杰,李强.中国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2):28-32.

[5]陶传进,张丛丛.社会企业的新增潜力空间及其实现方式_以残疾人就业领域为例[J].学习与探索,2018(8):52-58.

[6]丁开杰.“社会企业”能服中国水土吗[J].社区,2009(5).

[7]郑南.日本劳动整合型社会企业的发展与创新_以Wappa之会为例[J].学习与探索,2018(8):59-66.

[8]董晓华,晏华.社会企业介入我国弱势群体就业的优势与途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