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生物中探究式教学

2019-09-10王发忠

大众科学·下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王发忠

摘 要: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充分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探究实践能力。本文结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及相关教学案例,对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实施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基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课程标准要求下所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在此基础之上也更加便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创新意识。

一、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探究式学习是生物教学的常见形式,教师需要明确并非所有事实性知识都可以通过探究而让学生获得,所以教师没有必要将所有概念知识内容都设计成为探究性教学,如学生对于某一种特定现象意境有了大量的直接经验,就可以选择直接讲解,这样会更加合理,也能够有效地节约时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进行的探究活动并不是科学实验式的探究,主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并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具体探究式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生物学科的课程标准来选择探究性教学内容,主要的选择对象是哪些具有基础和核心地位的概念、原理或是规律性的知识内容,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光合作用的原理等。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有效地选取哪些通过探究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和最佳效果的内容,以及选取什么形式的探究活动才是关键。以“光合作用”为例,教师需要对概念中的内容进行分析,首先是重要概念,重要概念包括“绿色植物能够利用太阳能(光能)来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并产生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接着,下位概念包括: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的条件以及光合作用的场所。事实性知识: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二氧化碳;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产生氧气;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最后则是探究活动:分析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探究问题为“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材料?”分析普里斯特利的蜡烛和小白鼠实验,然后探究“金鱼藻在光照下所纺出的能够促进卫生香燃烧的气体。”探究光照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有机物的过程。分析恩吉尔曼的水绵实验,探究植物的哪些部分可以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较强的原理性,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多角度地呈现这些事实性知识,促进学生理解概念的同时,使其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学习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

二、假设的提出

在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针对提出的问题以及假设要注意一下几点:

1、依据

问题的提出不能是天马行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假设,然后教师对学生所做出的假设进行初步判断,如果学生所提出的质疑偏离轨道或是不符合教学需要,就需要引导学生来对问题重新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假设,主要可划分为三步:①根据问题获取主要信息;②对信息展开分析和推理;③根据推理产生初步的假设。此外,提出假设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认知经验。例如,大葱暴露在外面的部分是绿色的,而在土中的部分是白色的;萝卜的根上部分呈绿色,地下的部分是白色。根据这两个现象,大家可以做出什么假设?学生认为“光照可能会影响植物叶绿素的生长”“与土壤接触的植物部分会影响叶绿素的生长”等等。教师此时则要以初中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来分析假设的合理性,所以可判断为合理,反之则要帮助学生去除掉不合理的假设。

2、可验证性

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自己所提出的假设必须要具备可验证性,即能够在同等的条件下进行反复试验,且证明结论的可靠性和存在性。例如,假设“鲫鱼依靠鱼鳍能够在水中保持平衡”,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模板和细线来捆绑住鲫鱼进行对比试验,从而对假设进行验证。

三、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1、选择实验探究材料

初中生物探究教学的实验材料包括可以直接获得的材料和无法直接获得的模拟材料两种。例如,在“水分在植物茎内的运输途径”实验中,教师可以使用木本植物的一小段莖来作为实验原材料,通过在阳光下暴晒数小时后,可以使学生观察到变红的叶脉。这种方式所需要用到的时间较长,材料虽易获取,但教师多会选用口头讲解来让学生理解实验过程。其实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实验进行改进,例如将草本植物的一小部分茎放入到1:1比例的红墨水中,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便能够看到叶脉明显变红。后者的改进实验优点就在于实验材料获取容易且耗时短,实验效果也较为明显。

2、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前提,情境自然离不开问题的支撑,因此,教师需要以问题来作为学生探索知识和进行实验的原点,将学生置身于一个明显地探究情境之中,激活原有认知,然后结合观察和思考,对新概念建构一个模型,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以激发。教师在该环节中要考虑问题的真实性,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藻类植物”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新闻中流传的“塑料紫菜”事件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讨论如何判断紫菜是不是塑料做的,从而引出显微镜观察、燃烧、水中浸泡等探究方法,这些方法的背后都需要概念的支撑,也就是藻类植物的细胞结构和物质组成。再如,在“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组对照试验,拿两根粗细长短相近的树枝枝条,将其中一枝的叶片去掉,另一枝保留,然后分别插入到两个锥形瓶中,枝条露出的部分用塑料袋包裹,然后束口扎紧,接着往瓶内导入水,保持液面高度一枝,并在瓶壁做好标记,液面上要加入适量的食用油,以防水分蒸发,然后放到能够接收到阳光的地方,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可以看到留有叶片的枝条,在其塑料袋上有大量的水珠,且液面下降,从而使学生产生了疑问,开始了对植物蒸腾作用的探究学习。

3、围绕问题,开展合作

探究合作是探究式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教师应根据概念的下位概念来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例如,在“呼吸作用”中,学生所暴露出的错误前概念为“植物呼吸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教师便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探究,验证这一假设是否正确,如将装有新鲜菠菜的塑料袋在黑暗环境下存放24小时,然后通过其中的气体可以使石灰水变得浑浊,这可以使学生验证第一个事实,即植物呼吸呼出二氧化碳;然后再将等质量的干蚕豆种子与萌发的蚕豆种子装进两个相同的保温瓶中存放24小时,再让学生测量两个瓶子内部的温度,从而获得植物呼吸释放能量的事实。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归纳,完成对“呼吸作用”这一抽象概念的建构。

4、归纳总结,主动建构

归纳总结是探究学习的最后环节,也是学生形成正确概念,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来将主题概念置于中心,然后用连线的方式让学生将与其相关的概念进行连接,并在线段上标注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从而形成知识结构。

5、得出结论

在探究实验得出实验数据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来判断其假设是否正确。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结果是实验变量所引发的变化,而实验结论则是基于实验结果所做出的一种合理推理。当实验结果不足以支撑判断假设成立,或是得出的结论与假设完全相悖时,教师则要抓住这个机会,来引导学生对实验效果不明显或是错误的环节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作为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来对多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进行不断探索和尝试,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将培养学生的多项素养落到实处,从而使生物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冯周娣.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成才之路,2019(24):26.

[2]张德岭.浅析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9(21):44.

[3]罗小琴.探究式教学与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形成[J].华夏教师,2019(05):15-16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