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教学方法
2019-09-10马晓璐
马晓璐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大时代背景下,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已经超出了仅仅掌握文化知识的范围,对自身的人文素养、艺术修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美术课程在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当中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却发现很多学生对于美术学习方面显得非常盲目,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而教师为了让学生的美术修养有所提升,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方法,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才能给学生带去更加精彩纷呈的美术课堂,从而使学生受到更加健全的教育。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术修养;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美术是一门艺术类课程,它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角落都有所体现,而大部分学生却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术、鉴赏美术的眼睛。而教师要做的,就是使用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帮助学生提升发现美术、鉴赏美术的能力。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一、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美”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兴趣。当然,在引导的过程当中,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人格魅力同样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若学生喜欢教师,便能够“爱屋及乌”的喜欢美术,而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的兴趣点逐渐转移到美术学科本身,这样一来,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便能够“尊其师,信其道”,从而更便于教师开展更深层次的教学以及挖掘学生潜藏在更深处的美术兴趣。
例如,在进行《我们的风采》教学时,教师想要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从课堂氛围入手,能够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想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做文章,帮助学生快速的将课间与课堂之间的状态衔接起来,从而高效的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堂开始后,教师可以用自身校园中的情况来进行举例,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初中阶段的学生对自身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并且在每一名学生都在校园中拥有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在课堂中能够非常积极的参与。学生有了积极性,课堂氛围自然会变得非常活跃,让学生在活跃、和谐的氛围当中开始学习。教师则通过引导,让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本课的内容当中,学生的兴趣也会随之转移,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强调美术的视觉冲击
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已经形成一个成熟的体系,且这一模式与体系在美术教学当中同样适用。因此,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幅世界名作,让学生去欣赏,并从画中尝试分析画家在作画时的心态与状态。从而使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美感以视觉冲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另外,教师也可使用与音乐结合的方式,让画作变成一个故事,通过视频、图像等因素的描述,让美术作品“活起来”,强化美术作品的视觉冲击。
例如,在进行《有创意的字》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互联网等信息获取渠道,搜集能够表现有创意的字的各类效果图,如艺术字画,象形字的演变图形等,并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全方位的展示。让学生通过简单欣赏这些创意字体相关的系列的主题作品,来粗浅的了有创意的字,汉字的历史进程等,对字的发展,艺术创意字体的变革有简单的认识。在欣赏过后,教师便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描述作品的特點,并结合历史文化等因素,将其总结与归纳,从而让学生对创意字相关的艺术产生定性认识。同时,学生在反复观察、鉴赏的过程中,会被字体的变形,字体与图形的结合等鲜艳缤纷的颜色、精美的造型构图等特征所吸引,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将美术课堂、美术作品进一步“活化”。
三、引导学生占课堂主体,强调美术的实践性质
教学活动的本质便是学生在不断实践当中掌握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但在前些年的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忽略了教学的本质即是学生实践这一重要原则,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较差,在美术教学当中同样如此,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教师“占领”了课堂。相应的,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美术修养自然难以提升。近年来,体验型教学逐渐形成体系,教师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的美术素养获得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重新回到课堂的主体地位,这一举措是与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互相吻合的,且对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卓有成效。
例如,在进行《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教学时,教师可以用歌曲或诗歌来进行课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后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将作品与诗歌或歌曲想联系,让学生充分理解美术的视觉艺术效果,同时,可以展示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明白构图、色彩的在作品当中的运用和体现出来的艺术感。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材料,展示诸如石头等物品,让学生对实物和绘画进行对比,了解什么是自然山石的幻化等,学生通过讨论集思广益,最终对造型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注重教学方式多元化,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传统美术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采用的一般是口头传授、进行示范、学生课后完成实践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且课堂结构相对死板,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进而导致学生在课堂当中积极性减弱、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等现象。为了避免这些问题与现象的产生,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展开反思,寻找出自身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错误与不足,并加以修正和完善。另外,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应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入手,寻找其他教学手段,丰富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体验。在学生逐渐习惯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后,便会对自身的学习方法产生影响,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应对不同的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
例如,在绘画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采取口头讲授绘画技法,并加以示范,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消化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以实际操作、知识问答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从而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运用自如;
又如,在手工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口头讲授手工技巧的环节在课堂结构中的位置,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穿插讲授,让学生“现学现卖”,在实际动手的过程当中感受不同技巧在手工制作中的不同作用以及每种方法能够产生的效果。这样一来,学生的美术修养便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时,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其次,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强化美术学科的视觉属性,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完成对美术课堂的艺术化,让课堂“活起来”;再次,要引导学生回到课堂主体地位,由学生群体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作用即可,强化美术学科的实践属性;最后,要善于探索与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达成提升学生美术修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宁夏海原县李旺中学 王志花.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的美术课堂兴趣[N]. 科学导报,2019-10-01(B02).
[2]吕文博.走进生活,陶冶情操——初中美术教学探究[J].才智,2019(25):75.
[3]李芸芸.翻转课堂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6):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