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迁移经验,提高“四能”

2019-09-10曾荣

关键词:正弦直角三角形定理

摘要: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在“思考”的过程中沉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形成和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是提高“四能”的有效手段,也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三会”)的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迁移已有的活动经验,发现、提出问题,并在新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中不断积累新的活动经验,进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以《正弦定理》第一课时为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学习迁移四能正弦定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在“思考”的过程中沉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形成和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是提高“四能”的有效手段,也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三会”)的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迁移已有的活动经验,发现、提出问题,并在新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中不断积累新的活动经验,进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下面以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正弦定理》第一课时为例,谈一些体会。

一、整体建构

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是初中解直角三角形的推广,故迁移解直角三角形的活動经验,用“化直”(包括借“高”化直和借“圆”化直)

的想法去研究,是一种自然的想法。另外,正弦定理的课程安排在“三角”“向量”知识之后,因此,借助向量的工具作用引入角,并研究几何问题,也是一种合适的选择。同时,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是典型的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故解析法研究顺理成章。基于这样的学习经验,正弦定理的学习内容整体建构如图1所示。

二、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导语法国数学家傅里叶有过这样的名言:对自然界的深刻研究是数学发现的最自然的来源。从金字塔的建造到尼罗河两岸的土地丈量,从大禹治水到都江堰的修建,从天文观测到精密仪器的制造……人们都离不开对几何图形的测量、设计和计算。

情境1小李骑车在长江边A处游玩,发现在他所在位置北偏东60°的B处,有一艘采沙船在江中作业。当他向正东方向骑行5千米到达C处后,发现该采沙船在他的正北方向(如图2)。

问题1你能就此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情境2小李骑车在长江边A处游玩,发现在他所在位置北偏东60°的B处,有一艘采沙船在江中作业。当他向正东方向骑行5千米到达C处后,发现该采沙船在他的北偏西45°方向(如图3)。

问题2你能结合情境1的研究经验,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研究一般结论吗?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依托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结合情境1,让学生主动思考、研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迁移情境1及问题1的基本活动经验,进一步研究情境2和问题2,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探索、得出一般结论。这两个情境、问题是后续学生活动、数学建构的基础。

(二)学生活动,分析问题

活动1结合情境1和问题1,研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预设问题:在△ABC中,已知∠B=30°,∠C=90°,BC=5,求AB、AC的长。

本质揭示:本题实际是研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当△ABC是直角三角形时,假如∠C为直角,那么有sinA=ac,sinB=bc,sinC=1=cc。所以asinA=bsinB=csinC=c。

设计意图:活动1与情境1、问题1相呼应,研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为推广研究一般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做好准备。

活动2结合情境2和问题2,探索一般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提出猜想:三角形的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之比相等,即asinA=bsinB=csinC。

画板验证:如图4。

推理论证:对于以上猜想,你能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设计合适的研究方案尝试证明这一猜想吗?

1.方案探索。(1)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借“高”化直);(2)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借“系”解形);(3)通过外接圆,将任意三角形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借“圆”化直);(4)利用向量的投影或者向量的数量积产生三角函数(借“箭”得角)。

2.严格论证。引导学生具体实施上述预设思路。

设计意图:在开放的活动中,引导学生经历“提出猜想—画板验证—推理论证(方案探索—严格论证)”等环节,感悟数学的严谨之美,并通过一题多证的方式,感受数学的开放之美;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方案探索的过程是唤醒并迁移已有活动经验的较高层次能力的表现。

(三)意义建构,感知数学

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规范表述正弦定理,理解正弦定理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常见变式(见上文图1)。

(四)数学运用,解决问题

例1小李骑车在长江边A处游玩,发现在他所在位置北偏东60°的B处,有一艘采沙船在江中作业。当他向正东方向骑行5千米到达C处后,发现该采沙船在他的北偏西45°方向。求 AB、AC的长。

说明一般地,我们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和它的对边分别叫作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例2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1)a=1,A=30°,B=45°;

(2)a=1,b=2,B=45°。

结论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及其一条边的对角,求其他元素;(2)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他元素。

练习请在横线上添加适当条件,并让同桌解答。

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设计意图:例1与情境2相呼应,即学即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2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另一方面让学生及时总结,加深对正弦定理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回顾反思,理解数学

通过梳理重构,帮助学生整体建构知识结构(见上文图1);通过对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让学生回归本真、理解数学;通过“你还能找到正弦定理的其他证明方法吗?”的拓展反思,将课堂延伸至课外,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机会和平台。

(六)课外作业,巩固数学

必做题教材第9页练习1、2、3。

选做题在△ABC中,a=1,b=2,A=30°, 求B。

探究题尝试利用多种方法证明正弦定理。

三、教学反思

(一)活动经验是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及反思的过程等,获取丰富的过程性知识,最终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对于本节课,正弦定理的结论固然重要,但发现并证明定理的过程更加重要。学生在参与正弦定理发现、证明、应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即为数学活动经验。强调基本活动经验即强调数学学习过程。

(二)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依托于活动经验的迁移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整体。问题发现、提出以后需要分析、解决,而在分析、解决的过程中又会不断地发现、提出新的問题。这种螺旋上升促进了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这种意识则离不开已有经验的迁移作用。在正弦定理的学习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始终伴随着经验的迁移:在合适的情境中,迁移解直角三角形的经验,发现并提出问题;在得出猜想的基础上,依托以往的学习经验,提出研究方案,并尝试证明正弦定理。而在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经验又不断得以丰富、完善。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项目“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数学学习研究”(编号:Ba/2016/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范东晖.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发展数学核心素养[J].数学通报,2018(9).

[2]张筱瑜,汪晓勤.“正弦定理”:用历史拓思维、润情感[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6).

[3]王新民,王富英,王亚雄.数学“四基”中“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8(3).

[4]曾荣.发现问题: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J].江苏教育,2018(9).

猜你喜欢

正弦直角三角形定理
正弦、余弦定理的应用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利用正弦定理解决拓展问题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在应用中的误区
张角定理及其应用
正弦、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一个简单不等式的重要应用
一个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
直角三角形初步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