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劳动的孩子更会学习
2019-09-10金玲
金玲
孩子长大了,最欣慰的是可以帮到我了。
星期天,到外婆家,20斤的袋装米,一盒草鸡蛋,是孝敬老人的,停好车才发现需要一个壮劳力。这时,车上只有我和儿子二人。见我面露难色,儿子二话没说,拎起了米袋和鸡蛋,便大踏步往前走。那一刹那,我心生感慨:儿子大了,真的懂事了,虽然平常还会和我撒撒娇,但关键时刻能勇挑重担了。
懂得为家人分担,这种好习惯一定是源于平时的教育。再小结构的家庭,家务劳动也不该是某个人的事情。从小对孩子有家务劳动方面的要求很重要,除了简单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道理,其背后更多的是对个体的独立意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重塑劳动观,要让学生弘扬劳动精神,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正是针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的现象,匡正教育时弊。
孩子在家庭里参与劳动的价值,远比我们认为的还要大。现代社会,在考试和学习的重压下,很多家庭主动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机会。除了学习,孩子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可以使唤任何长辈。当然,孩子在被众星捧月的同时,也被功利性地
索取——你只要学习,我甘于奉献;你若没有好的成绩回报,就是对不起家庭的付出。于是乎,亲子冲突的原因多半来源于学习。为了创造一个封闭的学习环境,很多焦虑的父母恨不得孩子在家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管。慢慢地,孩子也有了眼力见儿,在家里千万别做家务,那是大人们的专利。在这种家庭中,孩子被绑架了,只能做与学习有关的事,长此以往,便习惯了把学习当作挡箭牌,生活能力完全得不到锻炼;另一方面,孩子被驯化了,不少孩子顺从于父母的安排,越来越不快乐,原本活泼灵气的孩子成了学习机器,没有了思考,有的只是练习、练习。
殊不知,学习不是孩子的全世界,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最终目的是长成独立的个体,形成自己的思想,拥有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能力。在没有走向社会前,在家庭中,他需要接受的,除了知识学习,还有能力养成,以及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等的培养。貌似不起眼的家务劳动中,孩子会有参与感,会有价值感,会有成就感,也能有自信,更能懂得负起责任。独立的人格一旦养成,他会在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受益多多。
所以,智慧的家长会意识到,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其实是同孩子的生活能力、生活效率相匹配的。指望一个对自己生活不闻不问的人具备规划管理的能力,显然是不可能的。
亲子教育,我觉得应该注意这几方面:
首先,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千万别包办,哪怕就是盛饭或者摆碗筷这样简单的事情,也有助于养成独立意识。
其次,家长以身作则,让孩子明白,努力工作和刻苦学习同样要付出——道理简单,很多妈妈却做不到,以为放弃了工作整天围绕孩子是奉献,要我看来则是很傻的行为,也是不负责的行为,因为你都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又怎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再次,经常需要孩子帮忙的,可以是家务劳动,可以是參与家庭事务,也可以是协助某项工作。其实,孩子的内心是非常渴望成为大人的,这是个体发展的需要。我在生活中经常向儿子请教,家庭大事也会征求他的意见,家庭活动必定拉他参与。儿子也如我愿,渐渐长成男子汉的样子——男子汉不仅是体型上的、体能上的,还指成熟的、有担当的个性和胸怀。
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劳动教育不是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而是各种教育的统领。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以劳促全”提升心志,使孩子拥有充实的人生。重建劳动教育观,对提升每一个教育个体的内在生命力意义重大。
事实上,孩子在劳作、分享的过程中,会学会管理、尊重、责任与奉献。有了这些个意识和能力,他的学习会事半功倍,他可以轻松应对很多事情。
(作者系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副社长,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