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经典好课

2019-09-10夏永立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9年4期
关键词:画图乘法数学

一首老歌,一个故事。

一堂好课,一世师表。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课堂印记。在匆匆那年的岁月里,人们津津乐道的名师,随着那些好课口口相传。在《无痕教育数学课堂18例》中,我们一起重温徐斌老师的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好课。

《无痕教育数学课堂18例》集徐斌老师的课堂之大成,以教学设计为“曲目”,以教学实录为“主唱”,以教学反思为“曲风”,以教学点评为“伴唱”,为我们奉献了一首首经典的作品。那一篇篇的案例,就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出无痕教育数学课堂的华章。

那些曾经爱过的经典好课,还在你的脑海中吗?

……

好课再现,经典相传

近三十年,徐斌演绎了众多的经典好课,契合了一代年轻教师对理想课堂的朴素追求,并不断地被他们“翻唱”,风靡大江南北。

都说,不看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的课。徐斌的课,使人为之一惊,让人眼前一亮,令人回味无穷!

他的人,个性质朴;他的课,扎实细腻。真可谓“人课合一”。

一是“成名课”。

很多歌星一曲成名,成为歌迷心中的偶像。在小学数学界也不例外,很多教师在赛课中脱颖而出,“一课成名”。徐斌在工作的第四年,参加江苏省小学数学赛课,便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这节参赛课《万以内数的读法》,就是他的成名课。

更难能可贵的是,当这节“成名课”在8年后遭遇“尴尬”时,徐斌进行了教学的“再设计”,记录了“冰火两重天”的心路历程。

一课成名,绝非偶然!徐斌“十年磨一课”,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超越。那一节节经典的老课,正是经过千锤百炼,才这样独具魅力。

这节在书中需要扫码才能阅读的“成名课”,在很多人心间如那棵橄榄树,常新常绿,仍然散发着活力。

二是“经典课”。

《无痕教育数学课堂18例》中收集的每一个教学案例,都可谓是经典。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鸡兔同笼》《认识乘法》和《平均数》。

《鸡兔同笼》这节课,就像一首经典的老歌,传唱在大街小巷,堪称经典数学名题创新教学的代表。徐斌通过简单的“数学画”,在“退”中求“进”,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让二年级的小学生也能解决这样的数学难题。

《认识乘法》这节课,就像一首唯美舒缓的轻音乐,从简单开始,向数学本质迈进。课堂由几道简单的连加口算题开始,让学生尝试分类,在不知不觉中引入乘法。这样的处理,在平实中彰显其教学的功力:一是通过现实的具体问题情境引入乘法,让学生在强烈的反差中感知“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二是在生活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丰富学生对乘法的认知。整节课,如行云流水,可谓是“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平均数》这节课,就像一首安静舒服的纯音乐,在浓墨无痕处“谱曲”,在不着痕迹中“和声”,在潜移默化中“创作”,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感受其来源和价值,真正为理解而教。

三是“保留课”。

歌星有“保留曲”,名师也有“保留课”。熟悉徐斌的老师都知道,他在“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这两个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上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好课。

《9加几》是徐斌的一节“保留课”。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很难组织,因此,很少有老师会在大型观摩会上展示一年级的数学课。徐斌却“特立独行”。这节低年级数学课,彰显了徐斌高超的课堂组织能力。他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扎实的课堂训练中不断探索计算规律,实现了算法的优化。

《9的乘法口诀》也是徐斌的一节“保留课”。乘法口诀是中国小学数学中的“瑰宝”,这节课上,徐斌注重乘法口诀的来源含义、内在规律、记忆策略和实际应用,将有效的强化记忆和“无痕”的逻辑推理完美结合,让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给了学生难以忘却的“记忆”。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同样是徐斌的一节“保留课”。“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色编排,徐斌对其中的每一节课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课堂上,徐斌引导学生产生画图的需要,知道画图的方法,感悟画图的策略,体会画图的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发展了策略意识,真正实现了解决问题教学的“突破”,成为策略教学的“范唱曲目”。

这些经典好课背后,都有徐斌的教学反思,记录了他对课堂教学的“另类”思考,引发我们对无痕教育数学课堂的全新思索。徐斌善于进行数学课堂的心理学思考,解读教学设计的意图,使这本案例研究的专著有了理论深度,更有了“含金量”。可以说,那一节节课就像一个个绽放的音符,谱写出一曲曲动听的好歌。

未来还很长,心中那一节节深爱的老课,却永不相忘。

好课欣赏,余音绕梁

数学课堂是徐斌寻找真实自己的渠道。许多老师虽然没有机会亲临徐斌老师的课堂,但细细品味特级教师对这些课堂的精彩点评,也能触动你的情绪,让你回味无穷。

陈惠芳老师有一双智慧的眼睛,用独特的视角观察无痕教育数学课堂,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缪建平老师从“软设计教学、递进式操练、共探式学习”三个维度透视课堂,彰显出无痕教育的核心思想;盛伟华老师从“厚、透、顺”三个角度来解读无痕教育,折射出无痕课堂的艺术魅力;王兆正老师触摸数学学习心理的温度,体现出无痕教育的研究深度……众多名师,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数学课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窗,让我们看到了更迷人的无痕教育数学天空。

徐斌的课很真,就像汩汩流动的清泉,从纯净的心中悄然流淌出来,没有丝毫的虚情假意;徐斌的课很善,就像禅堂悠扬的经声,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彰显着超凡脱俗的气质;徐斌的课很美,就像一幅隽永的山水画,从明亮的慧眼流泻出来,让你赏心悦目,驰骋在数学的世界里。

欣赏着一篇篇精彩的课例点评文章,我们就像沉浸在“音乐欣赏”的世界里,品味着“无痕教育”独有的韵味。

好课无痕,青春永远

徐斌的课自然真实,没有丝毫的刻意雕琢。品读《无痕教育数学课堂18例》,如沐春风,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油然而生。

徐斌的18节课,每一课都朴实、清婉,宛如亭亭玉立的青春少女。课堂中流露出来的灵秀,或婉丽纤细,或沉静邈远,无一不是数学课堂的无痕表达。

那些经典老课,我们以为早已遗忘,却一下子被唤醒。那些陪我们一起走過的经典老课,是对过往课堂的复刻。沉浸在这些经典老课中,依然能够陶醉。

《无痕教育数学课堂18例》,就是一张青春永远的“老唱片”,值得珍藏,值得反复品读和回味。

(夏永立,安徽省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南校教师,特级教师,苏州大学无痕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猜你喜欢

画图乘法数学
低段教学如何妙用画图策略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思考物理问题之“画图法”策略
画图找答案
关于线性变换乘法与矩阵乘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乘法猪
趣味画图欢乐PK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