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析

2019-09-10钟皓凡吕华鲜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经验启示实践教学

钟皓凡 吕华鲜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9)04-0049-03

文章以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下设有历史学、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三个系和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所、中国东盟历史与现实研究中心、广西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靖江王府博物馆等机构[1]。经过多年探索,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成为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并存,多学科、多专业共进的院系。

一、广西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7个环节

(一)课堂实验教学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为通识素质教育课程、大类基础课程等共5大类,各门课程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安排适当的实训考察活动,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专业核心课程《旅游学概论》实验实训学时有6节,专业发展课程《旅游服务质量管理》实验实训学时有32节。5大类课程总学时2747节,实践教学总学时数672.5节,占比24.5%(见表1)。

(二)专业见习

结合专业课程的开设,由教师组织学生前往旅游企事业单位参观见习,让学生了解旅游行业的实际运行情况,获得对旅游经营管理与服务运作的了解。

(三)专业实习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需要,学生毕业前均要进行为期6个月的专业实习,实习地点主要在酒店、旅行社和景区,加深学生对旅游企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院还逐步尝试探索“3.5+0.5”“3+1”境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即学生有半年或一年在境外高校及相关机构进行专业实习。以2013级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为例,实习时间为2016年5月12日至11月12日,实习单位由学院统一联系,实习地点为北京、桂林、泰国曼谷等几个城市的多家五星级酒店、主题公园或旅行社,其中有6位学生被派出前往泰国照披耶公园酒店进行实习。

(四)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是大学生涯的最后半年。毕业论文(設计)是学生结合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实习过程所收集的资料及经验,由学生和指导老师共同确定选题,撰写学术性论文的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

(五)技能训练

主要根据应用型专业的要求,开设相应的实训课程,在课程计划总表中得以体现,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主要包括与专业相关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在专业发展课程中,由学生自行根据需求进行相关课程的选择。

(六)科研训练

以挑战杯项目等为依托,组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科研论文的写作,学院会通过一些专业讲座,配合指导教师的指导,提高学生基本科研实践能力。

(七)学生实践教学周

结合各种论文竞赛、毕业论文研究与写作,在1~3学年的假期开展为期一周的“学生实践教学周”活动,由老师指导学生开展考察、调查研究等各种实践活动。

二、广西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一)自办专项技能竞赛推动学生实践技能

为了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快速掌握技能,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自办专项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前氛围。2011年,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共同主办了“旅游管理技能展示周”,系列活动,来自桂林市旅游局,旅游行业等40多家相关企业及专业协会和该校师生共200余人参加开幕式及当天开展的旅游管理专业部分专项技能竞赛[2]。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确立了“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旅游教育”三个人才培养方向,针对专业特征,设计不同的专业比赛。由于评委是来自桂林多个旅游业内资深人士,专项技能竞赛让其旅游管理专业的设置与市场企业的需求有了一个信息的对接渠道,提高了在校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自建实习基地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由于校区处于5A级景区内,对旅游管理的专业办学有独特的优势。学院部分办公室是旧时较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物,学院在此建设了一个小型的博物馆,建设成靖江王府博物馆供本科生实践教学用。经过多年的打造,学院师生对博物馆所内含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和精细整理,突破了图文展示等传统展示方法,运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在2017年1月6日,举行了落成开馆仪式,之后不但供学生实践教学所用,也供旅游者进行研究和参观。博物馆内设“千年文脉厅”“独秀揽萃厅”和教学实训室。“千年文脉厅”主要展示王城校区的历史文脉。“独秀揽萃厅”则展示学院历年来收集的文物精品。教学实训室主要用于开展教学实训活动[3]。

(三)注重实验室和课程的特色培育

学院十分重视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的培养,建设有专门的旅游管理实训室、导游模拟室等8个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如模拟洞窟等。除了实验室之外,学院还有针对性地开设有《印尼语》《泰语》等具有特色的课程以供学生选择,更难能可贵的是部分教师与旅游产业结合紧密,他们在旅游企业任兼职,直接将所在的旅游企业当做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大部分教师拥有国家、地方社科、自科课题或项目,善于将最新课题运用于课程教学的内容之中,不少教师还吸收本科学生参与了课题或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活动之中,不但使学生紧跟时代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步伐,也让教师主讲的课程特色鲜明。

(四)实践教学课程倚重用文字进行考评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课程体系设计中虽然已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整个课程体系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但具体课程的教学大纲特别是课程见习和服务技能课的安排不够清晰,部分专业必修课规定了实验实训学时,如《旅游学概论》和《旅行社经营管理》分别有6和18节实验实训学时等,课程结课仍以文字考试为主,其实践教学的7项:课堂实验教学环节、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技能训练、科研训练、学生实践教学周绝大部分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仍是让学生交内容充实的实习报告等文字类的方式,重视学生的学术研究功底的培养。

三、启示

(一)立体化课程体系保证实践教学的行业特色凸显并服务社会

旅游管理专业是需要为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服务的,实践教学改革就应该紧扣以旅游企业为代表的行业发展脉搏,立足于行业发展新形势,主动适应旅游管理专业多变的具体情况,增强学生多方面的竞争力。所以,在进行实践教学探索的过程中一样要注重课程的多样化、立体化,从整体上完善实践课程的内容。与此同时,课程体系安排上还应注重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在实践教学中要与旅游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工作,提高与旅游行业的融合度,使教学能够及时获取旅游行业的前沿信息,为社会培养复合型的人才,能为地方旅游事业服务。

(二)突出高校实践教学中的“研究”特点

在把握现代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方向,立足国家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的同时,高校教育的“研究”功能同样重要。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应以最新的理念、思想、创意、案例和手段来开展教学,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尽可能反映最新的学术成果。各大高校可学习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做法,依托旅游业,通过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研究、师生挂职锻炼等,与地方政府或地方旅游行政部门建立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区域旅游产业优势,通过在旅游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提供管理咨询、人才培训服务等;遵循旅游教育强时效性、强前沿性的特点,申报高水平科研平台,制定政策鼓励教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积极参与社会服务课题,吸引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确保最新的教学资源用于旅游教育实践,做到以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或旅游社会服务项目为依托,强化“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突出高校教学“研究”特色。

(三)加大对国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

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技能实践和教师开展学术前沿研究的一个重要平台,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纽带。目前,很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普遍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但总体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分布在国內一线城市。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国际化也是学生来源和学习期望的必然要求[4]。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在语言和专业技能上, 都需要有良好的国际化实践平台,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高校加大相关投入,从资金、人力等方面专门安排校外特别是国际实践基地的建设,选择与具有知名度的国际旅游企业合作。另一方面,加大国际实践教学基地中产学研合作的力度,借鉴国外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实习基地建设的模式和经验,共同合作开展课程设置、旅游项目开发等,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科技创新机会。

(四)实践教学特色培育常态化

办学特色主要指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而稳定并且得到社会认可的风格特质。办学特色可以从其基本职能上表现出来。伯顿·克拉克说:“在任何情况下, 一个系统的特色总是围绕它的任务而形成的。”[5]普遍意义上的大学职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四个方面[6]。我国有738所高校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但由于教育理念、师生水平等有所差异,存在实践教学模式同质化等问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开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可象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借鉴,积极了解自己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将各种资源和要素与实践教学中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结合起来,找好定位,将实践教学特色培育常态化,或以技能大赛为契机,以就业为导向、对接旅游企业,强化技能操作,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或通过增设民族旅游特色课程、积极参与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项目,将“寓民族文化于旅游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包含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凸显专业的地域特色。

[参考文献]

[1]广西师范大学招生办.走进师大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EB/OL].(2016-06-03)[2019-01-01].http://bkzs.gxnu.edu.cn/index.phpc=article&a=view&id=381.

[2]何丰伦,赵晋凯.广西师大旅游管理专业直面“服务终端”克服“实践瓶颈”[EB/OL].(2011-06-21)[2019-01-01].http://www.nn12315.com/news/5221.html.

[3]王董.我校王城博物馆开馆[EB/OL].(2017-01-08)[2019-01-01].http://news.gxnu.edu.cn/detail/a44 5aa2d18204e3fb7eaeb7f81a8e29e.

[4]李继东.新西兰梅西大学农科类实践教学特点及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7(12).

[5]刘海东.突出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特色的策略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8).

[6]罗静.教学服务型大学特色的形成、表现及培育[J].铜仁学院学报,2016(1).

[作者简介]钟皓凡(1994-),男,贵州贵阳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旅游;吕华鲜(1972-),女,广西灵川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

[责任编辑 方 仁]

猜你喜欢

经验启示实践教学
延安时期的《边区群众报》与现实启示的研究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及其启示
税务代理制度的美日经验
兰州市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经验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