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野外地理考察助推核心素养培养
2019-09-10周河昌
周河昌
摘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根本任务和目标要求。野外地理考察是一种开放的、自主的实践教学方式,如能很好地设计和利用考察前、考察中、考察后不同阶段来开展教学实践,就能助力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野外考察;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概括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提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因此,核心素养就成为当前地理教育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核心话题。在教学中,笔者发现,野外地理考察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有其天然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野外考察活动,定能助推核心素养培养。
一、在考察前的准备中落实区域认知
野外地理考察是在开放的、学生陌生的环境中去落实地理的教学内容,对于野外考察地点的选择虽然可以随意化,可以是我们周边的所有区域,但对于中学生而言,考察地和内容的选择肯定要以所学课程和内容为依据。选择地理特征特别明显的区域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事物作为考察的内容。正因为如此,就要把野外考察的论证和准备过程也作为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在考察前熟悉相关的地理知识,以便在考察中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考察前就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每一个区域都有其特有的地理特征,包括位置、范围、自然和人文特征等。在野外考察前,可以让学生对将要考察的区域进行位置的确认,要求他们在地图上标出位置,并能指出考察区域相对于其他区域或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进而提升到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的高度去看待區域位置,培养学生区域空间定位的能力。在了解了考察区域的位置后,就可以进行区域位置的分析和评价,比如分析区域处于沿海还是内陆,降水的多少情况如何。区域特征是体现一个区域区别于其他区域最显著的征象和标志,因此,要对考察的区域特征进行全面深入分析,进而抽象概括出考察区域的典型特征,为实际的野外考察做好准备,当然在准备中也就落实了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
二、在考察的过程中渗透人地协调
对于人地协调观的渗透和培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人”与“地”有一个清醒的认知。而清醒认知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学生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用情不深。而野外地理考察让学生走到真实的环境中去,使他们真正融合于大自然和社会之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当然,野外考察中,教师首先要对考察区域和事物中包含的人地协调的情感和价值观进行宏观设计,细化分析,通过考察能让学生明确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确立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辩证地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能感受到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自然环境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的报复等。最后明确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确立和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例如,组织学生到河西走廊去进行野外考察,在看到河西走廊是绿色走廊,绿洲农业非常发达后,深刻地感受到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对当地环境和人类的恩泽。但在看了沙化的民勤,沙漠掩埋的农田和房屋后,使学生的心灵又产生深深的震撼,他们无不体会到人地协调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三、在考察的目标落实中提升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顾名思义,实践力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习得。野外考察是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地理实践活动,野外考察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知识,把理论的知识放在实践中去进行验证,也在于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
为了验证课堂教学中的结论,解决课堂教学中没法解决的实际问题,野外考察中,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到达野外考察区域后,可以让他们收集相关地理标本、采集水样、观察地理事物,拍摄具有地理特性的照片,认真观察考察区域的地理特征,还可以对照野外考察课程的方案进行相关的调查,进而设计解决相关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考察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核心素养。
四、在考察的总结中培养综合思维
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就是要我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去认识地理事物。众所周知,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对它的全面认识需要综合思维。组织学生考察的每一个区域同样是由各种地理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每一次考察结束,一定要对考察进行总结和反馈,通过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考察总结需要引导学生将野外考察过程中收集到的照片及样本资料进行汇总和综合评判。对考察中得到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考察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概括,而地理特征的分析概括需要综合当地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综合以上内容写出考察报告,考察报告的完成过程就是对地理课程中地方综合、要素综合和时空综合的运用和落实。
总之,野外地理考察构建了一种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只注重理论讲授的模式,使学生能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把学的运用到实践中,教师如能很好地设计和组织,一定能够助推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2017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GS[2017]GHB2047)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唐述建.浅谈高中地理野外考察[J].地理教育,2017(3):47-48.
[3]侯志坚.科学设计野外考察课程,培养地理实践力[J].广东教育,2017(1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