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修谱先生,木活字依然是“活”的
2019-09-10陈婷婷
陈婷婷
木活字的历史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纸张取代了竹简。
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只需雕刻一副活字,就可以印刷书籍。此时的活字由胶泥制成,时间一久胶泥上的字就会模糊。
元朝初期:王祯以木代泥改良了活字,元明时期留下的书籍大都采用木活字印刷。
清朝末期:西洋机械化印刷技术传入中国。木活字迅速退出历史舞台,其制作工艺只在少部分地区保留下来。
经过时代洗礼后,木活字印刷术主要被用来修订家谱。什么是家谱?家谱也叫作族谱,是记载家族人物关系以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编纂家谱的目的就是为了明世系、序长幼、辨亲疏。
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在中国,家谱有着约三千年的历史。
翻开一本历史悠久的家谱,那微微泛黄的宣纸和庄重大气的繁体宋字,代表了一个宗族的辉煌过去。
谱师——行走的“活字典”
修谱师傅王超辉来自瑞安飞云江畔的东源村。60多岁的他,有着将近40年的修谱经验,是王氏家族木活字印刷第23代传人。
正式修谱之前,他需要先搜集信息,核对族人姓名和血缘关系,这需要他花上大半年工夫,挨家挨户地上门调查。
古代取名很有讲究,老人名字里的生僻字层出不穷。但王超辉总是能第一时间准确读出读音,而且对一些意义丰富的字词出处烂熟于心。
村里有位老人名叫“明珰(dāng)”,没读过书的她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什么意思,王超辉就向她解释:“明珰”的意思是用珠玉穿成的耳饰。曹植的《洛神赋》里有言:“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艺文类聚》中有一篇《荔枝赋》中说:“皮似丹罽(jì),肤若明珰”,李朝威《柳毅传》中又用“明珰满身,绡縠(hú)参差”来形容美人。老人听完这番解释,直夸王超辉是秀才。
王超辉之所以懂得多,是因为修谱时常碰到生僻字,他就翻箱倒柜找出先辈留下的古籍一个字一个字地查,书都翻破了好几本。如果有人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就会找他帮忙解释解释。
修谱进行时
核对完信息,王超辉就静下心投入修谱的工作中。在村子的祠堂里,王超辉一一摆开自己的工具,修谱正式开始。
【选材有讲究】
修谱需要先制作字模,字模一般采用一种叫作“棠梨木”的木材。棠梨木需要经过日晒雨淋、自然风干才能使用。经过自然工艺处理后的棠梨木材质细腻、印字清晰。
【刻字有学问】
字模上刻的字用的都是庄重大气的老宋体。王超辉一个一个地刻,落刀轻巧利落。他刻的字不仅是笔画复杂的繁体字,而且都需把正常的字镜面反转过来才行。刻字有八字秘诀:反手、先横、次直、后撇。
简单解释,就是用毛笔将字反写在字模上,先刻横笔,再刻竖笔,再刻撇捺,最后再把空白边角挖去。
【檢字有口诀】
刻字结束后,还要检查刻上字的木坯。要从这么多反写的字模中找到需要的那一个字并不容易,还好有东源村祖传的一首158字口诀。
“君王立殿堂,朝辅尽纯良……”即把所有“君”字部首及字形与“君”相近的字,放在字盘第一行;把带“王”字部首的字放在第二行,依此类推。根据口诀,王超辉很快就能在密密麻麻的字模中挑出自己需要用到的字。
【着墨有技巧】
被挑选出来的字模被整齐排列在一个长方形的印版里,8行,13列,共104个。然后王超辉取出木刷,先用清水把木坯刷一遍,再蘸上墨汁反复刷涂。
等字模充分着墨后,再铺上一张薄薄的宣纸。用棕毛刷子在上面来回刷,等到墨迹微微渗透出来的时候掀起纸面,一张清晰的木活字印刷品就完成了。
晾干后的印刷品被装订成册,一本承载家族兴衰的宗谱便完成了,年头越久越显得珍贵厚重。
修谱先生,木活字最后的继承人
在如今的经商热潮里,王超辉能够坚持做修谱先生非常不容易。他年轻时也是暴脾气,在外干活儿受了气,就嚷嚷着要换行当,但一直到老也没离开修谱这行。王超辉说:“年纪大了后,心里更平静了,木活字修谱真的是很适合我的。”
他唯一烦恼的是,至今手艺还无人继承。虽然一直想要收徒,但修谱只在乡下兴盛,随着宗族观念日渐淡薄,来找他修谱的人也越来越少,如此一来,想要学习修谱技术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这门手艺,一学就是一辈子,以前为了谋生肯下决心做这个,但现在赚钱的途径多了,谁还能吃得了苦坚持做下去呢?”王超辉轻轻叹息,那是一个老人对岌岌可危的传统手艺的隐忧。
每一个手工艺人的一生都守护着一门技艺。那些手工艺品、那些精心用双手雕琢出的美,经过岁月洗练成古雅、质朴、收敛的意象,成为华夏文明在历史长河里的不灭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