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途径
2019-09-10苏畅
苏畅
摘 要: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也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高中班主任教育职能也在不断优化和转型,要求班主任在管理中融入德育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对此,本文则从树立正确德育观念、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分析在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途径,望给予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德育教育;途径
高中是学生成长关键时期,虽然心理和生理已逐渐成熟,但仍然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重要组成,在日常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有利于促使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1.树立正确德育观念明确德育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明确提出要在课堂教学凸显学生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并非存在于课堂教学,还需体现德育教育中,因为德育教育单纯借助理论性说教则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只有在实践中启发学生认同感才能是激发使内在产生接受德育教育驱动力,真正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对此,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应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怀学生等,常以学生朋友身份和其沟通交流,耐心聆听学生困惑,了解学生烦恼,由此一来才能使学生热爱和信任班主任,并发自内心愿意接受教师提出的建议,实现对学生德育教育。与此同时高中班主任还需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优秀榜样。高中阶段学生小学、初中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依旧很关注教师的一言一行,正因如此要求班主任在严格管理学生的同时树立威信,使学生信服班主任制定的每一项制度和决策,提高德育教育水平。此外高中班主任应积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制定明确教育目标,例如在一个学期计划开展挫折教育、诚信教育、生命教育、意志教育、成长教育、情绪管理等主题教育活动,选择教育内容时应紧随社会发展趋势,充分展现教育活动的价值。班主任可按照主题目标设置自我管理教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成长目标,从学生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值日卫生情况等为学生设置任务,使学生能充分明确自身存在的缺点并加以改正,逐渐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提高道德素养。
2.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构建和谐家校体系
由于每个学生生长环境不同,个性特点自然而然会存在差异,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同。高中班主任在管理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在家校合作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教育。尤其针对城乡留守学生、重组家庭子女、独身子女、离异子女等特殊群体要在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制定因地制宜的教学策略。例如针对城乡留守学生可借助传统节日组织“我为爸爸妈妈送祝福”等感恩活动,对于离异家庭孩子则需要教师带动全班学生给予给予此类学生特殊待遇,使其充分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最重要运用集体的爱减少原生家庭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心理影响。对于心理脆弱敏感的学生则需要运用亲切柔和的语言,尽可能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理解和关爱学生,引导学生运用乐观的态度看待分析和解决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与家长、家长以及其他学生沟通交流。应从学生入校时就建立心理档案,更要对该档案进行保密,便于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与此同时学校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心理辅导和健康咨询条件,通过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有效心理健康指导,缓解学生不良心理。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更是现代学生学习、继承、发展和弘扬文化引领,也是我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途径之一。高中班主任在管理实践中应引导学生认识爱、懂得爱、享受爱以及给予爱,对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陌生人以及自然界中的动物花草都应充满善意和爱心,由此才能形成健康的情感和品格。与此同时高中班主任还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扩展德育教育知识体系,更能深刻了解德育知识。例如在国家公祭日前夕,高中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纪念活动,牢记历史,缅怀英烈,使学生思想和精神受到深刻洗礼并在心中铭记爱国思想。此外班主任还可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让学生前往操场参加大扫除活动,使学生铭记劳动人民的艰辛,并在日常行为中形成爱护环境和敬业奉献意识。在父亲节和母亲节之际可组织学生参与“感恩父母”活动,告知学生可以在家中帮助父母做家务,体会父母不易,学会感恩和尊重。道德品质更是德育教育的核心,高中班主任在管理实践中就可开展以保护环境和热爱自然、远离毒品教育、珍愛生命等实践活动,更将道德品质作为德育教育必然要求。例如可以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环保教育馆和禁毒教育馆,让学生深入了解环保和禁毒等相关内容,充分体会到保护自然和珍爱生命重要性。再例如开展“走进社区”活动,促使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区、了解社区以及热爱社区并培养学生不怕脏、不怕累和人人为社区做贡献的优良品质。
4.结语
总之,高中班主任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同时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和相关德育规律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品质以及辨别是非能力,并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预期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莫亚娟.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解读[J].科技资讯,2017,15(2):149-150.
[2]谢明春.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实践[J].时代教育,2018(2):89-90.
[3]夏缝兵.高中班主任管理德育教育之我见[J].东西南北:教育,2017(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