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利用文章标题设计教学主问题
2019-09-10康旭彤
康旭彤
一篇文章,标题起着重要的作用,或具有丰富的含义,或能提示文章的情感主旨,或是文章的“文眼”,具有线索的作用……我们透过标题,可以捕捉到文中的许多信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文章“标题”入手设置教学主问题。好处是开门见山,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质疑,迅速推进课堂教学。在这里,笔者谈谈个人的教学实践。
一、从题目内容、丰富内涵思考设计问题。
有些文章题目能够概括主要内容,有些题目具有丰富深刻的含义,这些都是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切入点。
《装在套子里的人》题目中心词是“人”,定语是“套子”。这样设问:这个“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着怎样的套子?这个“人”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为什么城里的人都怕他?在这几个主问题连接下,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分析外在形象,性格特征,总结人物外在和精神上的“套子”,进而探究这样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悲剧原因。这样通过问题推进不仅探究别里科夫自身的问题,而且可以深入到小说的主题:专制政治对人性对戕害。更深层对追问是:怎样拯救“套中人”呢?这就需要分析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恋爱风波”。在分析这个事件的过程中自然就会涉及到小说中的“新鲜血液”——华连卡和科瓦连科,通过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出小说主题的另一层面:人类对自由的渴望是无法扼杀的,专制政治会被埋葬,俄罗斯还是有希望的。又比如《祝福》题目本身就有丰富的内涵,可以通过挖掘题目含义来推进教学:祝福是一种怎样的祭祀活动?祝福与祥林嫂有怎样的关系?小说结尾的“祝福”场景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从小说的结构线索思考设计问题
有些文章题目本身文章行文思路有关,是写作线索,这时就可以利用题目的线索作用设计问题。
小说《项链》题目就是线索。小说围绕主人公“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的思路展开。据此可展开教学活动:“借项链”前玛蒂尔德是怎样的一个人?“丢项链”后又变成怎样的一个人?她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还项链”后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以上这些问题可以结合小说情节的分析来把握人物形象。具体教学活动中,主人公借项链,在舞会上出尽风头,这里要分析主人公丰富变幻的心理层次。(1)没有好衣服时先是“恼怒”继而又是“哭泣”“悲痛”。(2)有漂亮衣服又没有相应的首饰丽则“郁闷、不安、忧愁”(3)借到首饰双手“发抖”,“出神”“迟疑”“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4)在舞会上的成功,情绪则达到高潮。这时的她十分虚荣,爱出风头。而丢项链后的十年艰辛作者却一笔带过,只用了几个细节展示人物境遇巨大变化。这就带出来另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爱出风头的人能够承受十年的艰辛磨难而没有任何怨言?这就要再度文本,深入人物内心,探寻主人公灵魂深处的秘密:在几乎是灾难的面前,她自己的心灵里所潜藏的自我冒了出来:她什么都可以不顾,什么都可以付出,什么都可以忍受,破产的风险、“未来的苦恼”“残酷的贫困”“肉体的苦楚”“精神的折磨”,都不在乎。唯一不能放弃的是她的自尊: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把朋友的项链偿还,她最不能忍受的是朋友把自己“当成一个贼”。这就是她道德的底线。从标题入手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能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三、从题目或隐或显的矛盾思考设计问题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题目本身看上去不合逻辑,令人生疑。要释疑,只有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为了忘却的纪念》,这个题目本身充满矛盾,可以直接设问:纪念是为了记住,但作者却说是为了忘却而纪念,忘却和纪念矛盾吗?为什么?纪念什么?忘却什么?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研读文本,才能理解题目深意及作者感情。
一种是题目含义和文章内容之间看起来有矛盾。比如《我们家的男子汉》,题目中“男子汉”一般是指成年男子,但文章写的却是一个小孩,似乎还称不上“男子汉”,那么,作者用此为题有什么含义?这个小孩身上具有哪些“男子汉”的精神品质?你心目中的男子汉应该是怎样的?这样就可以很快走进课文,根据课文对人物不同角度的描写概括“我们家”的这位男子汉的特点。
四、从题目中人或物或事的关系思考设计问题
这是针对关系型的题目是可以思考从此点入手设计教学主问题。
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1)阿长为什么没有名字?这说明了什么?这个问题实际上是通过名字揭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心灵奥秘。(2)我对阿长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说明阿长有诸多的坏毛病,如没礼貌等等。(3)是什么事让“我”对阿长的情感发生大转折,赞她有“伟大的神力”并且自己“充满了敬意”?围绕阿长与《山海经》发生了哪些事?在此基础上可以明确作者对社会底层小人物对态度。又如湾作家琦君的散文《泪珠与珍珠》可以设问:泪珠与珍珠是什么关系?课文怎样交代二者关系的?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走进文本自然就能够理解“心因饱经忧患而日益温厚”“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的主题。
总之,从题目入手怎样设计教学主问题,主要要从题目本身的特点,文章的内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来思考。以上几种思路是笔者教学实践,除此而外還可以从题目的标点、题目所采用的修辞、文体特征等入手设计教学主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这些方法灵活结合,综合使用会更有利于解决教学重难点,顺利推动教学进程。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个人微型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7】GHB176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