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在小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2019-09-10雷皓玲
雷皓玲
摘 要:幼兒园小班音乐教育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要关注音乐教育元素的多元性;要重视每一位幼儿的实践参与;要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小班;音乐教育
引言: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奥尔夫教学法强调人的创造精神的体现,这与我国现代教育的要求是相契合的。在小班音乐教育中,从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出发,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身体的多个器官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当中来,最终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创新水平。
一、关注音乐教育元素的多元性
奥尔夫教学法关注音乐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与舞蹈、语言、绘画等表达形式的联系,并认为这些学科之间密切相关。因此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将实现动作、语言、音乐等多种教育元素的深度融合,多元素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帮助幼儿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为他们表现音乐美、创新音乐美提供有利条件。奥尔音乐法运用于幼儿音乐教育中时,会借助于孩子们熟悉的事物或创设适宜的音乐教育环境,来作为激发他们学习音乐兴趣的切入点,有利于帮助他们快速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来,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力。
如,在教授《阿佤人民唱新歌》时,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歌曲内容,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或白板播放佤族人民节日庆典上敲木鼓、芒锣的情形,通过调动幼儿的视觉和听觉,激起他们跟着节奏舞动的欲望,从而在动手模仿敲木鼓、芒锣的过程中,感知音乐传递的情感。而在教唱“茶园绿油油,哎梯田翻金波。哎……五彩花开千万朵、千万朵”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那绿油油的花园和翻金波的梯田,还有那千万朵五彩的花儿。通过绘画的形式使孩子们深入理解音乐内容,表达音乐所传递的喜悦的情感。
当然,作为奥尔夫教学法独创的身势这一音乐获得形式,我们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身体律动的方式来培养音乐节奏感,完成音乐节奏训练。小班幼儿活泼好动,使用身势训练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理解音乐的内容,这样可以有效增强音乐活动的趣味性,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
二、重视每一位幼儿的实践参与
传统的音乐教育以知识的传递为主,而且教师更加注重自己的“教”,忽视了幼儿自身的感受与体验,不利于他们创新。为此我们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进行小班音乐教学,为孩子们提供实践参与的机会,使他们获得个性化的音乐感受,提高他们创造音乐的能力。
奥尔夫认为:音乐是对人生的一种独白的自发手段,因而音乐教学不仅仅只局限于教师的以身试教,更多的是在于诱发学生自身的音乐感受。而现代教育也提倡“激励、唤醒、鼓舞”的艺术教育形式。因此在小班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孩子们将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知识。如,在教唱《两只老虎》时,教师除了范唱整首歌或朗读歌词以外,还要采取实践参与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与记住歌词,于是有的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了舞蹈,并带领幼儿边唱边舞,不但增强了歌唱教学的趣味性,也使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歌曲的内容以及歌词的意思。由此可见,突破音乐教学的传统形式,为孩子们创设实践参与的活动,从而为每一名幼儿进行个性化的体验创造机会,找一切机会提高他们表达音乐美的综合能力,增强他们对于音乐美的感知力。
在小班音乐教育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实践参与的机会,将有效提升他们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度,有效调动他们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要让每一位学习者都融入音乐情绪,而即兴表演则是从学习者的无意识动作出发,让他们跟随音乐节奏快速进入音乐情绪的有效途径。在小班音乐教学中,教师从幼儿活泼好动的阶段特点出发,在教授节奏感比较强的歌曲时,可以创设即兴活动,先让他们动起来,不但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音乐体验,培养他们的音乐创新思维。或者在教唱歌词比较简洁、内容比较简单的歌曲时,教师可以开展即兴创编活动,以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深化他们对歌词内容的理解。
如,在教唱《两只老虎》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创编新的歌词“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慢、跑得慢”,孩子们一边唱新歌词一边做动作,通过前后两种不同歌词的联系与动作体会,在唱不同歌词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深化他们对音乐内容与音乐形象的理解,有效提升了音乐教育活动的效果。
结束语:
在小班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我们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从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出发,采用多种形式释放他们的天性,培养他们感知音乐、表现音乐美、创新音乐美的能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当中来。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提高小班幼儿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博文.试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18(15):124-125.
[2]漆金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7(0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