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略

2019-09-10汤孜冲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42期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战略

汤孜冲

【摘 要】传统电气工程是在人力和生产工具简单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加工,而引入计算机技术的电气工程则是现代工业领域的重要突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传统电气工程的人才标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而新型工业需要的人才,是能够把基础理论、专业能力和实践运用这三者有机结合并具备一定创新思维的立体型人才。本文旨在阐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的内容,以及剖析在当下社会中,人才培养遇到的问题,进而探讨在新标准下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人才培养战略。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战略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的内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电力、电网、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等各种人才。该专业培养人才时强调:强电为主、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要求学生系统观念强,基础知识宽厚,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一直是现代电气工程发展的核心动力,传统的人才培养恰恰是缺少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和引导,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专业知识、基本工作技能方面,学生的专业兴趣没有得到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战略的核心之一,具有创新本领的人才,面对复杂庞大的电气工程时才能拥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他们能够从细微处找到工程的突破口。即使令他们从事简单枯燥的工作,也能从中寻找出可以简化的生产步骤或者可以改进的生产零件,思考和创新的本领使他们可以实现以科技代替不必要的人力,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产业链的升级。不仅如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对操作要求严格的专业。学生用书本知识应付考试尚且绰绰有余,但是到了实地操作时,一切教学与实践分离的弊端就开始暴露,即使是基本的操作也会遇到问题。把实践与教学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巩固教学,在教学中启发实践灵感,是现代电气工程教学的重要要求。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的困境

1.基础知识与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失衡

目前我国各个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比较偏重理论知识教学,按照专业教学要求对学生实施应用能力培养的课时偏少,造成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薄弱,不能妥善解决其自身在日常学习和后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相应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也会出现严重问题。学生大部分时间是被安排在学校里面进行学习,即使在大学最后一年进行教学和实践的结合也远远不够。在大学最后一段时间进行冲刺,紧急培养,学生难以在短时间揣摩透彻课本上的专业知识,也难以在短时间掌握大量的专业技能,只是学到了皮毛。此外,这种强行进行突击式的练习只会让学生在学期末的结业考试和课外实践的双重压力下心态崩溃,引起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厌恶情绪。结果是培养出的人才不仅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也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2.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定位不清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身影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广泛的分布,小到电灯泡底座的设计,大到航空母舰的研究,都有它的踪迹。电气工程的学生肄业后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如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电气自动化在工厂里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这么说,电气自动化是工厂里唯一缺少不了的东西,是工厂里的支柱。此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早早进行专业的选择与定位就尤为重要。如果学生知晓自己毕业后大致就业方向:如果方向是电力电子技术,那么他就需要重点培养电气工程方面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能力,使自己能在国家电网、中小型发电厂、中小型企业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等领域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设计并且游刃有余。同时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关注相关专业背景、国内外发展状况和就业信息。这种指定发展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大学目标的制定方面不再处于迷茫状态,使学生明晰大学的奋斗方向和研究课题。此外,在学生投递简历并选择心仪岗位时,一份专业特点鲜明,行业技术突出的优秀简历更能获得对口企业的青睐。

3.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的牛津大学创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随着该专业在中国的引进和深入发展,同时得益于晶体管、大功率晶体管、场效应管等大功率的电子器件的出现和成熟,以现代数学、矩阵代数为理论依据的弱电强电控制系统更使电子技术与自动化达到新的历史高度。在此时代背景下,一个缺乏创新思维的人才难以胜任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因为习惯接受了学校灌输式的思维培养而不是启发式的教学,所以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方面缺乏自主积极性。

三、人才培养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发展道路

1.重视学生实践教学

为了保证人才培育的结果和质量,高校在培养计划中应该加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操作训练力度,做到从大一开始就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学习。以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为基础,通过专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训练,通过专业综合实习培养专业技能综合應用能力。即使是实践教学,也需要按步骤,分层次,需要构建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层次衔接、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还需要加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整合重组实验课程内容,积极开设基于应用情景的导向课程。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建立完整专业技能实训链,推动教学结合生产实际,提升教学效果。学校可以开展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兴趣活动,比如工程模拟,在模拟活动开始前设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相互合作、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学生对实践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校-企分离的人才培养状态,进而培养出素质高,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人才。

2.实现人才“对口式”培养模式

在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定位不清晰问题时,高校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方法,让大学新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进行部门轮转,经过一段时间部门培训和见习,学生就会初步产生对某一模块的兴趣。此外,学校可以在学生基本电气知识掌握之后进行专业分流,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全部学生具体分流到硬件设计专业、自动控制专业、电力工程专业等。以航空母舰建造为例,航母建造既需要研究中心操控室的人才,也需要专业研究螺丝、焊接钢板、设计飞机起落拦网的人才。只有把专业细化,并且实现对口培养,学生才能在某一领域透彻而深入研究,高校才能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相反,那种泛化教学,什么都教,哪科都学,学生反而抓不到重点,这里学的明白,那里有些糊涂,复习考研时不知道自己方向,看似没有短板,其实毫无特点,而这样的学生并不适合当下流水化生产的大形势。

结束语

简而言之,培养出兼具电气工程的基本知识和灵活创新的专业素养兼具的青年才俊并非难事,这就需要高校秉持实践与教学结合,学校和企业结合,创新与应用结合的基本原则,从而能够向地方经济和我国电气工程源源不断地输送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敏强,程明,李扬.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知识体系框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02).

[2]刘伟,贺晓蓉,贺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2(2):58-59.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学院)

猜你喜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分析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