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茶学教育发展的历史透视与现状分析

2019-09-10蒲应秋张源源

教育文化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贵州教育

蒲应秋 张源源

摘 要:贵州茶学教育肇始于晚清末年,发展于民国时期,繁荣于改革开放以后。贵州茶学萌芽期,茶学教育以农林学堂为依托,依附相关学科实施教学;贵州茶学教育发展期,茶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茶学专业设置在中等农业职业学校;贵州茶学教育繁荣期,茶学学科体系和学科层次,都有了很大进步。本文以贵州茶学教育发展历史为线索,总结了贵州茶学教育每个阶段的特点,分析了当前贵州茶学教育的现状,提出了贵州茶学教育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贵州; 茶学;教育;历史与现状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19)04-0026-07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9.04.005

Abstract:The tea science education of Guizhou starte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developed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flourished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Guizhou tea science, its education was based o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hools and attached to the teaching of relevant subjects. In the period of its development the tea science became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and its discipline setting was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in the flourishing period of the Guizhou tea science education, there has been great progress in its disciplinary system and academic level. This paper, taking the history of tea science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Guizhou as the clue,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tage of tea science education in Guizhou,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tea science education in Guizhou and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path of tea science education in Guizhou.

Key words:Guizhou; tea science; education; history and the status quo

茶产业是一个综合产业,涉及众多行业,集农业、工业、商业为一体。因此,茶产业要求从业人员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然而,现实状况是从事茶产业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茶业人才落后于茶产业发展,这严重制约茶产业发展。著名茶学家吴觉农先生说:“我们生产地域之广,茶叶种类之多,行销各国之广,以及特殊的品质之佳,是各产茶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然而我们有两个缺点,第一就是缺少科学;第二是缺少人才。”[1]234由此可见,缺乏茶业人才成为我国茶产业发展的短板。全国尚且如此,贵州概莫能外。近年来,贵州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截止到2019年贵州茶园面积达到752万亩,总产值394亿元[2]。贵州茶园面积连续六年蝉联全国第一,但茶产业大而不强,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些事实表明,缺乏高素质茶业人才成为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瓶颈,这与贵州高速发展的茶产业极不相称。贵州茶产业跨越式发展依靠高素质茶学人才,高素质茶学人才需要高质量的茶学教育。因此,提高茶学教育质量是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反思贵州茶学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

贵州茶学教育是我国近代茶学教育发展的产物,同样经历了我国茶学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1.贵州茶学教育初级阶段——学堂教育

贵州茶学教育起步较晚,它发端于清末贵州官立蚕桑学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贵州巡抚林绍年向清政府上《开办蚕桑学堂》折:‘黔省贫瘠为天下最’……‘若再不开濬利源,将来不免冻馁,遵義府绸现正议公司,力求推广蚕桑’……‘因议于省城设蚕桑学堂。’林绍年奏折被清政府核准后,同年在贵阳创办贵州官立蚕桑学堂。并由浙中聘教习和种桑蚕工人,购仪器、蚕种,克期来黔。同时令府州县选派学生入堂肄业,委按察使全懋绩为总理,以旧经世堂、斋合修理为堂址。……蚕桑学堂分为堂内、堂外两级,……以养蚕、制种、缫丝、载桑各专门学科为主,以数学、种植、理化各普通学科为辅,两年毕业。”[3]711尽管贵州官立蚕桑学堂没有明确设置茶学教育课程,但开设了“制种”“种植”等学科,茶学与这两门学科密切相关。因此,不排除这两门功课涉及茶学教育的可能性。“光绪三十四年(1908),贵州巡抚庞鸿书在贵阳南门外油榨街创办贵州官立农林学堂,招收农、蚕、林、牧4科学生,定期三年毕业。因与学部章程规定的期限不符被驳回,改为农牧别科、林蚕别科、农预科,均三年毕业。”[4]从其开设专业“农牧别科”“林蚕别科”和“农预科”来看,是时茶学无论从属于农学还是林学,都在贵州官立农林学堂设置学科范围,应当说,在贵州官立农林学堂有了茶学教育。此外,“各府州县也办有实业学堂”[4]。贵州各府州县开办实业学堂,其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举办实业学堂必然开设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在贵州产茶府县势必开办茶学教育。这也符合“清末提出开办农林学堂要符合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3]712的教育方针。

总之,“清末农学教育注重专业课教学。学校除开设公民、国文、数学、物理、化学、英文、体育等普通学科外,主要开设养蚕、载桑、作物载培、病虫害防治、土壤肥料、气象等学科。”[3]720茶学与这些学科息息相关,处于萌芽期的贵州茶学教育,尽管没有专门的茶学院校和茶学专业,其教学依附于农学、作物栽培学及其他相关学科,这是贵州茶学教育萌芽期的显著特征。

2.贵州茶学教育中级阶段——中等职业教育

辛亥革命后,随着学堂改为学校,贵州茶学教育步入新阶段。民国时期,贵州成立了一批农业职业学校,如贵州省甲种农业学校、贵州省立贵阳高级农业职业学校、贵州省江口农业职业学校等,在这些农业职业学校均设有农作科、农艺科、园艺科、森林科等学科。茶学属于农业作物,茶树栽培涉及农作科,这就需要设置茶学课程。因为,民国二十七年(1938),贵州省政府和教育厅制定的《贵州省职业教育调整法》规定:“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地方实际需要,合于实用,专办1科,设在乡村为原则;兴办职业教育,必须切合地方环境,为本省农业建设的需要造就人才;……以培养青年生活之知识与生产技能,以增进从事职业的能力。”[4]224不难看出,当时贵州举办农业职业学校从地方实际需要出发,以培养当地急需的农业人才为时务。事实上,当时贵州省教育厅开办职业教育较为慎重,邀请各行专家对设立职业学校及设置专业进行了评估。“民国二十八年(1938)夏,教育厅邀请各方面专家,对本省经济物产详加研究,按照职业学校去逐个研究增设职业学校的计划,使所设的科别与当地物产及经济发展情况相适应。”[4]225显然,民国时期贵州职业学校根据当地农作物的发展状况,开设相关专业,贵州各产茶县必然重视茶学教育,其职业教育必定开设茶学课程。1942年,贵州省立湄潭实用职业学校开设茶叶科和制茶科便是明证。“民国三十一年(1942),贵州省教育厅与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在湄潭合办贵州省立湄潭实用职业学校,设农艺、园艺两科,又与国民党中央茶叶实验场合办制茶科1个班。民国三十六年(1947),有农艺科5个班、园艺科2个班、茶叶科2个班。民国三十八年(1949),全校有8个班,职业科学生245人,普中学生65人,教职工243人。”[3]712明清以来,湄潭一直是贵州产茶大县,民國时期湄潭实用职业学校根据当地实际发展需要设置制茶科和茶叶科,便是对当地物产详加调查研究的结果。

显而易见,贵州茶学教育发展期,茶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茶学教育由职业学校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因此,职业学校是茶学教育的重要教学基地,其教学层次较高,课程设置较为合理,但茶学专业班级规模小,人数少,没有专门的茶学院校,这是贵州茶学教育发展时期的特点。

3.贵州茶学教育的高级阶段——中等(含专科)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贵州茶学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茶学教育向多样化发展。茶学教育主要以中等农业(含专科)学校为主,其他行业部门举办短期培训班为辅。贵州开设茶学教育的中等农业(含专科)学校有:贵州省遵义农业学校、贵州省安顺农业学校和贵州农学院。

贵州省遵义农业学校:195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新建“贵州省农业学校”,校址在遵义市湘江河畔汇川坝。学校开设农作物、蚕桑、茶叶3个专业,学制3年,执行农业部颁发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使用全国统编教材。1958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将遵义农校改为遵义农业专科学校,设置农学、蚕桑、茶叶、畜牧、林业及水利等6个专业,各专业开办大专、中专、初技、劳模等班,学制除劳模班为2年外,其他均为3年。1980年教育部法〔1980〕教专字11号文件,确定遵义农校为全国重点中专。贵州省遵义农校从1955年建校至1988年,共培养茶叶专业毕业生52人[3]616。

贵州省安顺农业学校:1957年2月建立安顺农业合作干部学校,地址在安顺市东南郊凤凰山下,任务是培训高级农业社正副主任、会计、生产能手和部分国家在职干部。学制2至3个月。1958年7月,安顺地委将安顺合干校改为安顺农业大学,属大学专科学历,附设中专,兼办干部培训班,开设农学专业,学制2年。1963年更名为安顺农业学校,兼办干部培训。开设农学和农业企业核算2个专业,学制3年。1975年,学校改名为贵州农学院安顺分院,招收农学、牧医、林学、农机、水电5个专业,学制2年。1976年6月与贵州农学院脱钩,恢复安顺农业学校。1982年牧医专业暂停招生。新办面向全省的茶叶专业。贵州省安顺农业学校从1983—1988年,共培养茶叶专业毕业生149人[3]717。

贵州农学院:1940年,贵州省第一届临时参议会建议在贵州设立贵州大学。经国民政府教育部审议,行政院通过决定设立国立贵州农工学院。1942年7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决议成立国立贵州大学,以农工学院为基础,增设文理、法商2个学院[5]1。1953年院系调整,贵州大学留下农学院农艺系及部分基础学科教师,于1954年4月正式建立贵州农学院。当时仅有农学系农学专业,其后又陆续增设畜牧兽医系、植保园艺系、林学系、农机系、农经系、基础部、干训部和马列主义教研室[5]29。1989年招收茶学成人大专班,学制2年;1993年招收茶叶贸易专业,学制2年。1996—1997年共招生70人[5]149。

上述3所农业院校“坚持校内教学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的方针,学校内部有实习农场和饲养场,校外有实习基地,还进行果园、植物园、茶园等建设工作。”[4]715  3所农业院校自开设茶叶专业以来,截止到1997年为贵州省培养茶叶专业人才271人。从开设茶叶专业时间来看,贵州省遵义农业学校较早,但从培养茶学毕业生数量来说,贵州省安顺农业学校培养的茶学毕业生人数多;从培养茶学人才层次来讲,贵州农学院培养的茶学人才学历高,具有专科学历。

此外,贵州省级行业部门根据发展需要,举办短期茶叶培训班。如省供销系统举办的茶叶培训班,“1957年,省供销合作社与农业技术部门配合,培训技术干部1 220人、茶农220人,另有参加茶叶生产座谈、交流生产技术茶农1万人次以上。1958年,省供销社安排下达干部技术培训经费2.5万元,分配各地、州、市和省社土产处,培训茶叶技术干部1 500人,为供销社培养技术干部,也为基层提供师资。培训方式与内容:散发资料,教茶农如何种茶、施肥、加工。为了扩大宣传,就地召开现场会,典型示范。”[6]189又如,省外贸局开办的茶叶培训班,“1974年6月,省外贸局与省农业局在湄潭县联合举办全省茶叶技术培训班,参加学习的有省、地州市、县茶叶干部和国营茶场(农场)技术人员,时间3个星期,参加人数175人,培训内容:茶叶生产、加工、收购等技术知识。1975年5月,选派茶叶收购技术干部6人参加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委托四川省邛崃茶厂代办的茶叶收购评审班学习。”[7]50

由上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四十多年,贵州茶学教育有了巨大进步,茶学教育层次由中等农业学校向高等农业专科学校发展,茶学专业学制较为固定,一般为2—3年,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学习茶学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各行业部门举办的茶叶培训班,培训时间较短,一般为数周,举办形式灵活多样、培训内容广泛,涉及种茶、制茶及营销等方面,注重生产实际需要。

1.贵州茶学教育发展现状

2007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黔党发[2007]6号),贵州开启茶产业发展的帷幕。2014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贵州茶产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贵州茶业发展对人才需求量、人才质量都有新的要求,这也给茶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鉴于此,贵州省各级各类院校从贵州茶产业发展需要出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设相应茶学专业,以适应贵州茶产业发展需要。当前,贵州开设茶学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有12所(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截至2019年5月,贵州共有12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茶学专业—茶叶生产加工方向,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学制均为3年,这说明贵州中等职业学校茶学专业以培养茶产业初级应用型人才为主。在这12所中等职业学校当中,仅有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设有茶叶经营管理、茶艺与茶文化方向,表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茶业人才较为单一。

贵州茶产业发展不仅需要培养大批的茶叶初级技术人才,还要有茶叶高级技术人才作引领。对此,贵州部分高职院校茶学专业开设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茶艺与茶叶营销方向,以适应贵州茶产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贵州开设茶学专业的高职院校有10所(见表2)。

从表2可知,贵州共有10所高职院校设置茶学专业,开设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茶艺与茶叶营销两个方向。其中,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招生411人,茶艺茶叶营销招生247人。全省高职院校茶学专业共招生658人。在这10所高职院校当中,有4所高职院校同时开设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茶艺茶叶营销方向,即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和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有5所高职院校开设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方向,即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和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1所高职院校单独开设茶艺与茶叶营销方向,即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2008年,贵州开启茶学本科教育:2007年,贵州大学开始筹划茶学本科教学——茶叶方向,设置在贵州大学农学院园艺专业;2008年,首次招收茶叶方向本科生;2012年,招收茶学本科专业学生。为适应贵州省茶业发展需求,服务地方经济,2016年贵州大学设立茶学院,标志着贵州茶学教育迈向更高水平。贵州大学茶学院源于原贵州农学院园艺系茶学教研室。学院设置茶生物学系、茶叶工程系和茶文化系;建有茶学本科实验教学中心、茶文化传播中心和茶叶审评与检测中心。学院现有1个茶学本科专业,1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茶学专业),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农艺与种业、生物工程)。目前,在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200余人。截至2018年5月,已向社会输送茶学本科专业学生300余人[8]。

此外,2016年,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设置茶学专业,学制4年,培养层次为本科,设有茶叶安全生产、茶文化与旅游、营销与贸易三个培养方向。2018年该专业招生39人[9]。

据上述可知,近年来贵州茶学教育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茶学教育涵盖中职、高职、大学,人才培养层次有中专、专科、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层次;茶学专业开设茶树栽培、茶叶加工、茶叶营销、茶艺与茶文化方向,茶学教育基本满足贵州茶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2.贵州茶学教育现状分析

从表1和表2可以发现,近些年贵州各级各类院校根据贵州茶产业发展需要,设置茶学专业,积极探索茶学教育模式,培养了一批茶学人才。2016年11月23日,贵州大学茶学院在贵州茶产业第一县湄潭县揭牌成立,创新校地合作办学模式。“贵州大学以校地合作方式推动技术院校变革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校地的沟通、对接与合作,让高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走出象牙塔,更好地满足贵州茶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10]408尽管如此,贵州茶学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茶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与茶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存在脱节。互联网时代,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量大。“据统计,目前全国电商人才缺口在15万左右。贵州农产品企业电商人才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很多企业不了解电子商务,缺乏专业人才。”[10]54但是部分高职院校茶叶营销课程,对电子商务重视不够,学生学得不扎实,运用电子商务营销能力欠缺,导致茶企需要的人才和学校培养的人才很难衔接。

二是贵州茶学教育与国内茶学教育存在一定差距(见表3)。从表3可知,国内培养茶学高层次人才集中在农业大学或综合大学,茶学人才培养层次从专科学历到博士学位。其中,有15所高校培养茶学本科生,有10所高校培养茶学硕士生,9所高校培养茶学博士生,并且还有3所大学开设本科层次的茶文化专业。贵州虽然有高校培养茶学高级人才,但茶学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层次与国内其它设置茶学的高校有一定距离,贵州大学培养茶学人才层次有本科、硕士,然而茶学博士层次教育还是空白;贵阳学院培养的茶学人才也仅在本科层面,这说明贵州茶学教育與国内茶学教育还存在一定差距。

1.茶学专业课程设置应当符合茶产业需要

茶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既涉及农学相关学科,又与经管、人文学科紧密相连。茶学专业课程设置应当结合茶产业人才需求,开齐、开足相关课程。当前,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在很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茶学应借助贵州实施大数据战略的契机,利用大数据采集茶叶生产管理、加工、销售等信息,建立茶叶生产模型,病虫害监测预警,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等优势,完善茶学专业设置不合理的课程,以此完善茶学教育。就茶产业而言,茶园物联网技术主要应用于茶叶生产过程中茶园环境监测,以及对空气、土壤、病虫害数据监测,由此凸显物联网在茶叶生产管理的优势。因此,茶学专业应当围绕大数据、物联网等开设相关课程,这样才能培养符合贵州茶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2.“学、研、产”一体化,创建新型教学科研基地

茶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茶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理论知识,还应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重视茶学教育“学、研、产”一体化,创建新型教学科研基地。一是学研结合。茶学专业学生应当学习茶学及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丰富的茶学理论知识,具备过硬的专业功底。茶学研究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为目标。让茶学专业学生深入茶场调查研究,发现茶树种植、茶园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二是秉持“学以致用”理念。教师把茶学课堂带到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全程参与茶樹栽培、茶园管理、茶叶生产加工过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传授学生茶叶营销知识,可以把课堂放到茶企,学生在茶企调查、观摩、学习,切身体会茶叶营销的手段和方法,把握茶叶市场规律,真正实现“学、研、产”一体化,为培养创新型茶业人才拓宽口径。

贵州茶学教育经历了一百年的发展历程,茶学教育由萌芽期附属于相关学科,到今日成为一门具有特色的学科,既是贵州茶产业发展壮大的结果,也是茶文化影响的必然产物。

贵州茶产业发展依靠茶业人才素质的提高,茶业人才素质提升依赖高质量的茶学教育。当前贵州茶学教育既要走出去,与国内外茶学教育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合作,又要立足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贵州茶产业服务,办出有特色的茶学教育。

参考文献:

[1] 中国茶叶学会.吴觉农选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34.

[2] 十年坚守,贵州茶产业迎来春天[EB/OL].(2019-04-03)[2019-04-20].http://www.guizhou.gov.cn/ xwdt/gzyw/201904/t20190403_2373773.html.

[3] 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农业志[Z].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4] 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教育志[Z].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5] 贵州大学校史编写委员会.贵州大学校史丛书:贵州农学院分册[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07.

[6] 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供销合作社志[Z].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7] 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志[Z].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8] 贵州大学茶学院[EB/OL].(2016-09-26)[2019-04-24].http://tea.gzu.edu.cn/9886/list.htm.

[9] 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EB/OL].(2016-11-23)[2019-04-22].http://shxy.gyu.cn/info/1016/1581.htm.

[10]李裴,胡继承.贵州茶业发展报告(2016)[R].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钟昭会)

猜你喜欢

贵州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
贵州教育出版社
国家领导人与贵州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