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思考

2019-09-10张兵陈昕徐群峰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43期
关键词:三下乡实践育人社会实践

张兵 陈昕 徐群峰

摘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各高校在暑期开展的一项旨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暑期的三下乡活动,组织和引领全体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坚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理想信念,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汇聚磅礴青春力量。本文以电力工程学院“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教育关爱服务团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为例,探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关键词:三下乡 社会实践 实践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施工蓝图,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实施纲要》提出,要扎实推动实践育人,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

一、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在大学生实践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积极动员组织大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在感受五四运动100周年、建国70周年、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新成就新面貌的生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有利于在大学生实践过程中增长专业技能知识

社会实践活动将专业特色运动到实践中,以教育关爱为主,并结合当地实情,为中小学生开展课业辅导、科学技术感导、兴趣爱好引导,并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宣传新思想、水资源保护、安全用电宣传等活动,让儿童度过一个充实快乐安全的暑期,也更好的提升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有利于儿童获得更多的关爱

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致使大量儿童被留在家乡,缺少父母的陪伴。实践团队在开展活动期间,为当地儿童提供了一个了解新思想、新科技、新技能、新兴趣的机会,使当地儿童开阔了视野,开拓了思维,建立了他们与他人接触交流的平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育人作用的现状和问题

围绕高校育人的中心任务,在引导大学生坚持学业为主的同时,针对社会观察实践、社会工作锻炼、身心素质拓展、志愿公益、兴趣培养和社会参与等普遍需求,加强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合作,引导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全面提高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结合地区特色实际、针对大学生需求,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实践育人,积极促进了大学生素质提升、全面发展。

为了让大学生将专业与实践结合,让当地居民更好的了解用电安全及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實践团队专门开展了用电安全知识宣传、水资源保护宣传和当地水资源取样调查研究。团队成员通过发放宣传单、调查问卷、专业讲解、水资源取样研究等方式,把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有效的加强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归属感荣誉感自豪感,更加激发了大家对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兴趣。

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前期,学生对活动的具体意义认识不深,尽管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但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第一次将学生身份转变为教师身份,对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不足、协调组织能力欠缺等问题凸显。团队通过每天的活动总结,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到自身的不足,找到解决办法,及时改善。

三、结语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增强国家意识、社会服务意识。加强实践养成,深化实践载体,引导大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应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用青春梦激扬中国梦,以实际行动使“三下乡”实践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大体现。

猜你喜欢

三下乡实践育人社会实践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翅计划”与“三下乡”的比较与探讨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模式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