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鉴赏

2019-09-10覃翠萍

颂雅风·上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鉴赏文学作品高校

覃翠萍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文学作品鉴赏引入到了高校语文课堂,以优化教学方法,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教师在结合教学主体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文学作品进行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大有裨益,为大学生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提供有力支持。只有加强对文学作品的重视程度,在高校语文作文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才能逐步发挥文学作品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学 文学作品 语文 高校 鉴赏

一、当前高校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对语文教学重视不够

对于不少非专业学生来说,高校的语文课程为了获得学分而敷衍了事。他们不会认真听,更不会想到这门课对自己发展的意义。因此,大多数大学生对大学语文都会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

(二)大多数学生对文学作品知之甚少,缺乏文学知识。

进入大学之前,很多学生都在为各种科目的考试做准备,这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但这也导致了学生在上大学之前阅读时间会比较紧张,他们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应对。随着考试压力加大,导致许多学生对文学作品知之甚少,除非与考试有关,否则不会投入太多精力。

(三)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创新不足

课堂创新不足也是当今许多高校面临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将更加突出。如果教师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只遵循规则,课堂就会枯燥乏味,更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排斥。这样,我们就不能更好地開展课堂学习。

二、高校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的建议

(一)掌握关键词

掌握关键词是阅读文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一首诗,一个词,它们虽短,但反映了“对峙”“韵”“横斜调”,尤其是在唐代,对这些要求更为严格,每一个字都是精髓,对全文提取关键词有很高的提炼。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应该是广为人知的,其中的“思”字是整首诗的重点,“思”一词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向往。

(二)理解整个文学作品的意境

理解整个文学作品的意境是大学语文教学文学作品鉴赏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与掌握关键词相比,理解全文需要对全文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这是在理解全文背景、作者和掌握关键词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欣赏文学作品的意境是很困难的,但这也是把握一篇文章的关键。教师只有善于扩展文学作品课堂,注重根据学生兴趣呈现丰富的文学作品素材,基于学生现有的审美能力、兴趣需要开展循序渐进的艺术欣赏与丰富的讨论实践活动,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达到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

(三)创设情境,革新教学形式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勇于革新,突破旧有模式的弊端,创设积极情境。《地震中的父子》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课文。在对其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地震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地震的巨大危害。在课文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去表达。又如,在对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不能过于简单,例如,“在作者眼中,月光被看做了什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考虑提问内容,“作者眼中的月光为什么变成了霜?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这种问题的开放性很强,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拓展思维,创造力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结语

文学作品鉴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认真学习这门课程后会收获很多。也许这不是一门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课程,但这门课程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可以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国内外的一些文学作品,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学主题选用对应的文学作品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更加高效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创新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和对文章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段晓玲.文学作品中的经济伦理解析[J].语文建设,2017(08):77-80.

[2]任宇飞.文学作品朗诵中意蕴表达的实现[J].新闻研究导刊,2014(06):66-69.

[3]任宇飞.文学作品朗诵中意蕴表达的实现[J].新闻传播,2014(06):25-29.

[4]段士秀,赵静.文学作品选读课教学中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7):36-40.

作者单位:广东理工学院

猜你喜欢

鉴赏文学作品高校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文学作品与数学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