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莫兰迪作品的画面结构及视觉效果

2019-09-10郭晶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4期
关键词:莫兰迪色调

郭晶

摘要:当今中国油画作品存在越来越严重的现象,就是只关注描绘对象的立体感和质感,注重对物象的模仿,只是完美的再现物象,忽略挖掘物象表面背后的抽象构成等因素的训练,缺乏对物象的主观处理,以及对画面结构的分析,造成的画面效果基本雷同,缺乏自己的绘画语言及风格。本文将通过对莫兰迪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变化,作品的正负形、色调、黑白灰、构图、光影、疏密关系及造成的视觉效果等分析,让大家更关注到一个好的艺术作品的形成历程。

关键词:莫兰迪;正负形;解构与重构;色调

平淡孤独的生活早就了莫兰迪谦逊、宁和的性格,以及他画面散发出来的淡泊、静谧、质朴的绘画图式。莫兰迪在他狭小的房间中对静物的绘画题材研究了长达四十多年的探索,面对在多数人看来无趣的瓶罐,本身是一种意志的考验,但他却能从中寻找到一种精神寄托,以至于我们今天看到他的作品,宁静、平淡的画面感感染。下面我们来分析下莫兰迪画面静谧的奥妙之处。

一、形的变化

(一)形的几何化

莫兰迪早期在波洛尼亚美术学院学习是就开始研究对物象形体的简化,1910-1916年,他开始研究立体风格作品,临摹和学习了毕加索、布拉克的作品,作品造型开始简单概括,都是采用大块的几何图形,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展现丰富的物象特征。与契里柯等“形而上”画派的交往,绘画方式也开始受到他们的影响,“形而上”画派主要追求的是“平凡物品的形而上呈现”,通过平凡事物转换成一种内心心灵的精神指向,被莫兰迪保留了下来,这时他作品的画面结构过于理性,显得机械造作,大块面的涂抹均匀平整,没有过多的层次上的变化,过于规则化,这与莫兰迪顺应自然的艺术追求不符。所以,后来他开始画面避免太规则化,而开始寻找物象更为自然的几何造型,并通过画面将自己的艺术追求体现出来。

上世纪20年代,受塞尚的影响,莫兰迪开始回归写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把物象本来面目表达出来。构图开始十分简洁,表现手法还是写实,颜料反复厚涂,瓶子具有质感和本身的造型。

到了20世纪到40至50年代时,他的瓶子造型开始慢慢变得抽象,根据画面的需要拉长、变形,各形状瓶子突兀的站立起来。最后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莫兰迪的造型越来越大气,不拘小节的概括形体,为了画面结构更整合。所有瓶子抽象成一个最本质的世界。

(二)形的变换

莫兰迪开始把瓶子的图形元素打散、拆散,根据画面,把正负形的画面关系主观的重新组合,通过的对画面的虚实关系处理以及形与形的关系进行提炼与简化,最后创造一个新的整体的形,也就是我们说的解构与重构。同时他还很善用形与形的叠压、重叠,造成空间视觉效果,在观察物体正形的同時也注意物体的负形,有的地方就靠负形的挤压,显现出正形。利用重叠空间,把物象画成近小远大的反向透视,虽然违背客观知觉的真实性空间,但可以知觉到其所处的空间距离。

二、色调统一

莫兰迪作品的颜色多是不饱和的灰颜色,更多原因是他瓶子长期放置,上面本身就以及有一层层的灰色、厚密的、绒毛般的灰尘,他利用这种自然的感受,多采用中明度的色调。有时他在摆放透明玻璃瓶时,也会往里倒放色粉以达到画面色调的和谐统一。这样灰度接近,色彩强弱变化不大,显得统一和谐,这也使他的画面显得更加安静平和、舒缓从容,悠然淡雅的视觉效果。

三、光影效果

莫兰迪的工作室极其简陋,只有几十平米的房间,只有一个可以让光线进来的窗户,一直都是那些静物永恒不变的光线,特殊的物体质感,成为了他特殊的表现方式,光影是他表现静物的基础,用侧光来表现物体的体积与画面空间,多用的是自然光。中后期的时候,他采用平光,让光影漫射到整幅画面,更注重光的表达和物体的明暗关系。到了晚期,通过对物象光影明暗中的抽象元素来重新对画面进行安排,由暗衬亮,亮衬暗,哪怕物体本身是暗色也会根据自己画面要求主观处理成亮色或者灰色,以求画面的统一和谐。这样的光影交替组成具有节奏感的画面,有时还为了让虚实感更强,还会让物体与背景尽可能的融为一体,以达到画面整体和谐的效果。

四、柔和的画面

莫兰迪的静物基本型都是以不规则的面为主,在视觉上,面似乎比点和线更具包容。而且他的作品中静物的外形都没有尖锐的角,主观把角画的圆润,线条也都不是僵硬的直线,都是柔和的曲线,好像他担心尖锐的角和硬直的线会刺痛观众的内心。可见,莫兰迪的内心一定是个温柔、淡定、从容的。

莫兰迪一生都在具象绘画中探索,但我觉得他的绘画应该是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因为他的造型概括、线条轻松自由、淡雅和谐的色彩创作了一幅幅具有抽象意味和形式感的画面,表现出一种宁静、淡泊、隐秘的心理感受。他对于世界有着自己的理解:“没有什么比我们现实所看到的更抽象、更不真实了。作为人我们知道我们所有能看见的真实世界,会如我们看到的和了解的那样真实的存在。当然事物是存在的,但是没有他们自己本身的意义,如我们所加诸于它们身上的,我们只能知道杯子是杯子,树是树。”

每个人对于事物的感受都有所不同,有人看到自己装有半杯水的杯子,就觉得很悲伤,觉得自己只剩下半杯水,而有人却很开心,觉得自己还有这么多水。对事物的色彩也是一样,积极开心的时候他眼中的世界是五彩缤纷,消极低落的时候他眼中的世界暗淡无光。对于绘画中的造型更是如此,每个人的气质不同,乐于选择的造型也会有所不同,物体造型可以画多也可以画少,可以把物体画的很具象写实,理性规则,也可以画的偏抽象感性,不规则的外形。克莱夫贝尔谈论到绘画的价值,认为艺术的目的在于创造,艺术家要看到物象本身的意味和形式,要善于从具体的物象中去提取那些具有构成画面形式的抽象因素。现今大多人却总是把真实的对物象描摹看作是绘画唯一的基础训练手段,而忽略了怎样从具象事物中提取抽象因素来丰富组织自己的画面结构。我希望通过本文对于莫兰迪作品的分析,能让画家们开始重视物象的抽象因素和造成的画面视觉效果,让作品更有意味,别具一格,更好的传达画家内心的情感和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 丁一林、孙腾.解构与重构:构图新概念[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

[2] 滕守尧.审美心理学描述.[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3] 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 贡布里西.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1997年

[5] 康定斯基著,罗世平、魏大海译.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6] 胡明哲.色面造形——岩彩绘画形式骨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大学)

猜你喜欢

莫兰迪色调
莫兰迪:在淡泊生活中寻觅平静的艺术
莫兰迪笔下的高级灰
他的瓶瓶罐罐和我的花花草草
风致
莫兰迪的夏天
安静地欣赏几支花瓶
ROMANTIC PARTY
马拉喀什记忆
肆意融合
In Spring!春之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