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加强对话式文言文朗读的重要作用

2019-09-10张惠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45期
关键词:对话式朗读文言文

张惠玲

【摘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少一个部分,它与各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是紧密相连的。对话式的文言文更离不开朗读,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反复朗读重点句子、字词,带着感情体会、品味。

【关键词】朗读;文言文;对话式

朗诵是一种阅读方式,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各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深入地体味文章的思想情绪,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蕴藉美和形象美。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朗读的方式是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能够更好地激起文言文的美感,让学生在体验到文言文的美感中激发学习兴趣。

一、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言文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诵读,只有教师和学生都热情参与到诵读活动中,在诵读中去感知、体验、欣赏,教师才能将文言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科学组织和完成,学生才能对文章的整体大意有更好的把握。文言文中的山水小品文,大多讲究音韵和谐,文章骈散句结合,整句居多,读来朗朗上口,如《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这类山水小品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朗读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朗读放在核心地位,一边朗读一边学习,从句子到段落再到整篇,在和谐音韵中读出山川景物的独特秀美。而叙事类的文言文,一般有人物和事件等因素在,对于初中生而言,这类怎样在初读后基本能把握文章大意,所以很多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叙事类的文言文通常是注重理解怎样,教学过程中老师“干讲”、学生“死记”的现象比较多,又或者是老师注重文言语法、虚词、实词的讲解。这样的文言文教学,老师讲得太多,学生读得太少,文章讲完后,学生也只是掌握到这篇文章的个别重点词语、文章大意等,至于这样一篇叙事文言文的人物特点、情节内涵等应该在诵读中的乐趣中体验到则完全没有。所以,叙事类文言文更应该注重诵读,下面以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富贵不能淫》和《愚公移山》为例,谈谈加强叙事类文言文的诵读,分析人物形象。

二、读全文,在朗读中把握内容

《富贵不能淫》记述了孟子与景春关于“何为大丈夫”问题的探讨,孟子借由对景春的反驳,说出了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愚公移山》讲述了不畏艰难,挖山不止,终感动了天帝,“移山”成功的故事。这两篇文言文都是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材料,两篇文章的共同特點是属于对话式的文言文。孟子的《富贵不能淫》主要是孟子和景春的对话,文章里两个人说的两段话是独立存在的,没有你来我往的问答,但在独立的一段话里却能清晰地体现两人的观点和性格特点。《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属于叙事类文章,以散句为主,对话比较多,里面的愚公、愚公的妻子、智叟等人物之间的对话是随着事件的发展出现的,重点要在反复诵读中读出不同人物的心理、性格。两篇对话式文言文的教学都要将诵读放在核心位置,将诵读与疏通文意、内容理解有机结合起来,在反复诵读中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人物的心理,进而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大意。

三、读重点语句,在诵读中体会情感

孟子的文章多用修辞,且语言气势磅礴,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其中要义。如景春的“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这两句,让学生想象景春说这两句话时的神情态度,体会他心目中对大丈夫精神实质的片面理解;孟子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三个排比句,要读出其磅礴的气势,体会孟子义正言辞地指出大丈夫精神的实质,让学生在朗读中注意三个“天下之”,体会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愚公移山》是学生们熟悉的一篇寓言故事,在学习之前已经对文章大意有初步了解,学生对这篇文章也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一些关键部分、重点语句来诵读,加强体会。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就从愚公这几句话里,我会在课堂上多读几遍,再让学生反复读,读后让学生思考“得到什么信息?”学生朗读后立刻回答“愚公移山的目标就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惊喜的是有同学注意到愚公话里的“可乎”两个字,该同学说他在读“可乎”这两个字时,能够体会到愚公当时是很认真地询问家里人的意见。其他同学听到后立刻再次读这几句话,我则抓住时机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可乎”二字可见愚公是个怎样的人。学生朗读后讨论,明确愚公不是一个独断专权的人,他对移山这件事是很认真的,希望能得到家人的大力支持。

四、读关键字词,分析人物形象

文言文的诵读除了对停顿、重音、语气要特别留意,人物说话时的关键字词更要把握到位,如副词、人物的称谓等。《富贵不能淫》中景春说的“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这一句,我会引导学生在诵读时注意读出反问句式的特点,重点把握副词“诚”的意思,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景春说这话时的对公孙衍、张仪的肯定、赞叹态度,并且试图得到听话人的认可。而孟子对景春的反驳除了前面提到的三个含有“天下之”铿锵有力的句子外,还要注意他说的第一句话“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中的“焉得”和“乎”,加强朗读的语气,反复朗读和体会,读出孟子听了景春的话后的不屑、轻蔑和鄙视的情感。《愚公移山》中愚公主要是和妻子、智叟两个人有对话,但和这两人的对话又是不尽相同的,愚公妻子称愚公为“君”,这是一种敬称,她与愚公的对话带着关心;智叟称愚公为“汝”,这是一种戏称,带着一种轻视和嘲笑。在三人的对话朗诵中,要注重把握人物的称谓和语气,读出愚公妻子的担忧、关心语气,读出智叟挖苦、嘲笑的语气。尤其是智叟的“甚矣,汝之不惠”中的“甚矣”二字,要重读,读出智叟当时对愚公移山不赞同的神态。“面对智叟的嘲笑,你们觉得愚公会怎样?请朗读出愚公回答智叟的句子。”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朗读愚公的“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底……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何苦而不平?”这段话学生读起来特别流畅、响亮,甚至有些会模仿愚公捋着胡子从容地说着话的模样来朗读。尤其是“子子孙孙”这几句,一句顶一句,让人不由自主地赞同他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想法,自然而然地加强语气读出愚公斩钉截铁的态度,在朗读中看到一个有目标、有信心、有魄力而又和蔼可亲的愚公。

文言文需要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情感,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延伸都是在朗读中产生的。对话式的文言文更离不开朗读,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反复朗读重点句子、字词,带着感情体会、品味。朗读会让学生的在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通晓文意,培养语感,享受韵律,才能更好地靠近文中的人物,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猜你喜欢

对话式朗读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对话式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对话式教学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