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搞好基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019-09-10苏圣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6期
关键词:发展方向乡村振兴

苏圣

摘要:本文对当前农田水利建設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情况进行了阐述。对如何搞好农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强调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搞好新时期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根本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仍很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水利;发展方向

一、当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分析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农业生产紧紧相连,息息相关,关乎着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增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取得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巨大成就。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入机制经历了“国家投资+农民投劳” 投入,“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两工”制度投入以及“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变化形式。特别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和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但与此同时,农村集体组织逐步退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以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主体缺位,特别是2003年“两工”制度取消后,面广量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出现较大缺口。近两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把农业农村发展纳入了国家全面振兴的重要一环,稳粮提效,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著名论断。农业全面振兴,离不开水利农田基本建设,但就目前农业农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当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资金投入不够,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社会公益工程事业,应以政府投入为主,但随着国家城乡二元体制的发展,政府的重心更多放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相比,缺口较大。另一方面,社会资金投资不足。由于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资金大、收益回报所周期长、农业比较效益低、自然风险大等原因,社会资金投入的动力不足。

(二)农田水利设施标准偏低。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大型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基本停滞,即使个别地方投资建设标准普遍不高,如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平均每亩建设标准为1500元(含群众投工投劳),只能解决基本灌溉条件,不能很好地提档升级。同时,人工、材料价格逐年上涨,而水利水电概算定额多年没有进行大的调整。

(三)管理主体分散。现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级政府的目光又重新审视农田基本建设,开始向农业投入,但是多个部门都有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大量资金,由于投入渠道分散,投入对象、建设标准难以统一协调,运行环节繁多,资金难以形成合力,重复建设和管理主体缺位的情形并存,难以提高资金效益。既增加了管理成本和腐败风险,也造成资金效益不高。

(四)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滞后。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差、维护不及时,造成水资源的“跑冒滴漏”严重。

设计和建设不切实际,造成闲置和浪费 部分项目前期勘察设计不够科学,不切合实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点多面广,内容宽泛,涉及千家万户、千渠万田,实际情况繁杂,需求也各自不同,勘察设计往往很难面面俱到,设计不够精准,从而在建设时,与实际情况脱节,容易形成半拉子工程,导致闲置浪费。

三、如何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认识。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没有防洪排涝基础设施的保障,就没有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稳定。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装备农村水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的观念指导农村水利,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保障,加快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的转变,实现农村水利的新飞跃。

(二)建立健全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机制。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因此,各地要积极探索,尽快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制度化的农村水利投入机制.首先是要坚持分级负责、划分事权原则,明确投入主体;其次是要继续按照“受益负担”原则,组织受防洪工程保护的所在地区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修建防洪基础设施;再就是要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农民投资兴办农田水利工程,使农民成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体。

(三)坚持创新,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灌溉方式有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管灌)、微灌工程(微灌)、喷灌工程(喷灌)等。管灌是利用水库、山塘天然水头(或通过机泵)和管道系统直接将低压水引入田间进行灌溉的方法;微灌是利用水泵加压或者地面的自然坡降通过管道系统与末级配水管上的灌水器,将水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喷灌是利用压力管道输水,再由喷头将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洒落在地面,湿润土壤并满足作物需水的要求。各级特别是偏远干旱山区,要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着力发展喷灌、滴管、渠道防渗防冻胀、土壤蓄水补灌等技术,实施有关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建立完善的现代化节水、高效的生态农业发展体系,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保障机制。

(四)要加强农村水利服务队伍的建设。根据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公益性服务职能和性质,各级要落实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人员的各项有关政策,逐步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基础设施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各地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和服务手段,切实提高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服务能力。要加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能力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扶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要制定扶持准公益性专业化服务队伍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总之,我国农村水利工作的政策体系、投入方式、工作重点和管理制度正处在一个重大的变革时期,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率,紧紧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努力开创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新局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济南市莱芜区寨里镇政府)

猜你喜欢

发展方向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浅析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