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学的角度解读《平凡的世界》

2019-09-10王一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7期
关键词:信天游黄土高原平凡的世界

王一淳

在高一第二学期暑假,我们进行了整本书阅读,选择的是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提升学生对文学的审美眼光。在这里,从以下几点浅谈一下本次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成果。

一、在共性中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概括能力

在开学之初,整本书交流会中我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概括《平凡的世界》的主要内容;二是在《平凡的世界》中出现的众多人物共同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用四个字来概括。学生对第一个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回答。第二个问题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学生说是贫穷的,有的说奋斗的,有的学生甚至说是失败的,因为主角孙少平最终没有因为读书改变命运。那些答案恰巧是因为学生没有抓住人物之间的共性,只关注了人物独自的命运。我让学生把书翻到118页。书中记载其他人一面忙于政治学习,另一面要投身到繁忙工作的同时,“对于黄土高原千千万万的农民来说,他们每天面对的却是另一个真正强大的敌人——饥饿”。看到这句话之后,学生便会豁然开朗。通过文本的共性来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因而最后得出了一个准确的结论“苦难人生”。

二、从共性回归到个性,深入探究文本

黄土高原的千千万万农民共同经历了苦难的人生。引导学生探究分析,黄土高原的农民为何而苦难?目的即是让学生第二次回到文本,抓住个性去探究、分析,进一步体会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渊源,最终积淀学生的文学底蕴。黄土高原人的苦难来自于多方面,规定学生按条作答,结合原文去分析。一是地域的苦难,黄土高原特有的土地风格,贫瘠的土地让人民苦难。二是政治的苦难,相关政策对于农民的限制;三是历史的苦难,黄土高原历史发展的滞后,农民保守的思想也为其造成了苦难。

三、从文学的角度分析,面对此种“苦难人生”,黄土高原人是如何来诉说的

黄土高原人的苦难是无法用语言来诉说的,因此他们唱响了“信天游”。他们要在全世界、全中国的人民面前大声地喊出他们内心的声音。我在课上为学生播放了“信天游”,让学生亲身体会这种声音。问学生听完这种声音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就是这种声音,面对贫瘠的土地、面对贫苦的生活所爆发出的压抑千年的真实的呼喊。接下来,我们一起在文章中找到所有“信天游”出现的位置,并根据不同的情境,给“信天游”起了名字。最后,让每个小组讨论学生自己所喜欢“信天游”,分析为何而喜欢。我在这里举例说明。

《冰冻歌》在《平凡的世界》中出现了五次,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最终我们得出的答案是:“5次的出现成为有機的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就好比电视剧当中的背景音乐,不仅为小说提供环境的渲染、展现人物的心理,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少安和润叶爱情故事的发展。”并为《冰冻歌》画了思维导图:

《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而路遥做到的是歌咏之不足,故重复歌咏之。培养学生在阅读作品时,注重歌词、诗词的出现,往往歌、诗更是能表现人物所无法表述的内心世界。黄土高原农民无论是面都苦难还是面对希望,他们都要通过“信天游”,来唱响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带领学生回忆在语文教材中是否有这样重复的情况出现。《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爱情誓词和刘兰芝的教养,诗句中虽然重复出现了两次,可是与人物之间的作用却不相同,借此来培养学生课内与课外迁移的能力。

《平凡的世界》的阅读,在积淀学生文学底蕴的同时更是要引导学生掌握中国的文化。在这个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中,想必只有单调、贫瘠的黄土高原才能锻造出苍茫、恢宏、高亢、辽远、悲壮的信天游,那里的人们在歌唱中宣泄艰难,在声音里排遣忧伤,在呐喊中表述希望......他们用信天游向世人展现黄土高原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展现了黄土高原特有的民族风情!在拉丁美洲有个人叫马尔克斯:“他活着是为了倾诉”,于是诞生了《百年孤独》;在黄土高原有个人叫路遥,“他活着是为了写作”,于是诞生了《平凡的世界》!我们坚信民族的一定是世界的,作为即将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更应该了解我们民族自己的文化。

猜你喜欢

信天游黄土高原平凡的世界
信天游故里靖边的《信天游》
咏退休族
我国黄土高原区域地质地貌特征及风土人情
黄河哺育了黄土高原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平凡的世界》之魅力评析
《平凡的世界》(双语加油站●跟我学)
《平凡的世界》里的4代人
信天游仍然是灵魂的有效方式
写给吼信天游的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