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2019-09-10金寰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6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生活化

摘要: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生活中所发生的与法治和道德相关的真实事件,都是这门课程的编制基础和灵感来源。因此,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要贴近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进而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

1.结合生活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是初中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教师只有在课堂初始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调整好学习状态,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会并掌握教师所授的学习知识。为此,教师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新课导入工作,并结合真实有趣的生活素,激發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授《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这节内容时,可以选用经典动画《小马过河》作为教学素材,由小马与马妈妈、牛伯伯、松鼠的对话,以及故事的结局,以发展独立思维、培养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力三个主要教学目标为核心,让学生进行自我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与“小马过河”有关的事件分享给大家,调动课堂学习气氛,从而让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变被动接受者为参与者,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情景创设生活化,让教与学完美契合

首先,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不仅要与教学内容想契合,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让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更具针对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情景创设的过程中,要防止“一刀切”的情况发生,恰当运用情景创设,增添课堂教学的层次感。同时,情景创作的课件,还要根据学校的多媒体教学硬件设备来进行来一定的调整,确保在教学资料在课堂播放的过程中,能够保证视频清晰,音画同步,且适合所教年龄段的学生观看,符合学生当前的身心发展特点,保障教学资料的积极性与健康性。

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智能终端设备、多媒体等信息化技术来进行情景创设,以便于更好地向学生展示事物的变化过程和运动过程。

最后,情景创设所选用的生活素材,必须是健康的、典型的以及具有代表意义的,能够让学生产生认同感,进而使学生有所感、有所发,切实体会到事物演变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改变。例如,在学习《网络改变世界》时,因为学生日常联系都是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早已习以为常,体会不到网络对生活的改变,故而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影像资料,向学生展示当时人们的沟通和联系方式,并设定一定的场景,使学生感受到脱离网络的不便和麻烦,以此来直观而有效的向学生展示什么叫做网络改变世界。

3.问题设计生活化,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切入角度、关联性、提出时机以及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渐进性,都对整堂课的进度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问题质量的高低和作用的程度都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问题设计的过于简单,调动不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过于复杂又会让学生望而却步;问题抛出的太早,学生会迷茫,太晚又会让学生兴致缺缺,错过最好的教育机会。为此,就需要教师提前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做好提前准备,并在适当的时间提出问题,以此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并从旁引导,将问题由浅入深,逐步向学生教授课堂内容。

再者,问题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问题设计在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同时,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而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细化和生活化,使学生感同身受,进而通过一些列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中的思想教育目标顺理成章的被学生接受和认同。

例如,在《我与社会》一节的教授中,教师要从“衣食住行”这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事情上,循序渐进的向学生展示社会的美好,让学生意识到“我与社会”的美好,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4.课后练习生活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后练习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查漏补缺,更是课堂教学的实践。传统的课后练习是机械式的做题,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接收比较闭塞。为此,教师不但需要向学生安排课后的练习习题,还应安排一定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观看新闻联播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记录下实践内容以便于后续的课堂讨论,进而更好的让学生将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变成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教师在教授《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这一节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去义务植树、义务劳动等社会公益性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也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知道个人行为是会影响社会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要很好的贴近学生生活,将课堂所讲授的知识有机的与学生生活联动起来,如此才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进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长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法制博览.2019(21)

[2] 孙艳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08)

[3] 王代兵.让生活之花开在思维的阳光下——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0)

[4] 张红星.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9)

[5] 蔡霞.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反思[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

作者简介:

金寰(1984.10—),女,汉族,籍贯:陕西渭南人,河北联邦国际学校,学历:学士学位,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河北联邦国际学校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