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全学分制下民办高校教务管理体系构建探究

2019-09-10杨菲夏艳华王思琪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9期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民办高校教学管理

杨菲 夏艳华 王思琪

摘  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民办高校教学改革逐步深入,完全学分制的施行成了不可阻挡的改革趋势,作为完全学分制施行保驾护航的教务管理体系,随之进入重建和改革的历程。本文结合教务管理实践经验,针对完全学分制下民办高校教务管理模式的构建和改革进行探究,围绕教务管理内容进行分析,提出改革和完善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

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为基础,以学分为单位计算学生的学习量,以平均学分绩点为尺度衡量学生成绩,学生必须取得一定学分才能毕业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当前我国高校的施行中,一般分为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两种形式。学年学分制又称为计划学分制,是一种既规定修业年限又实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全学分制则是一种把修满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南,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课程进度,制定自己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当修满最低学分且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即可毕业。相对于学年学分制,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利于在高校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完全学分制的改革施行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学校各部门之间的通力配合之下,承上启下的教务管理工作是基础。完全学分制的施行首先要建立在自由的选课基础上,它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较大的选择性和自由度,同时给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增强了复杂性,使之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云师大商学院属于民办高校,学校教学资源馈乏、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要让完全学分制得以顺利试行,就必须构建合理的教务管理模式,以保证完全学分制下教学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开展。结合自身教务管理实践经验和资料参考,笔者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建议。

一、大力加强课程建设,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选课制是完全学分制的核心和基础,只有建立起数量和质量都有保障的“课程库”,学生才有选择的对象,所以要推行完全学分制,民办高校首先要大力加强课程建设,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第一,加大课程开发力度,丰富课程数量。相关数据显示,哈佛大学一年能开出近2万门课程,我国普通高校一年能开出的课程一般在1500-2000门左右,差距非常大,远远不能提供给学生自由选课。所以,高校必须加大在课程开发和完善方面的投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制订多元化的教学计划,大力开发新课,完善“老课”,盘活教学计划中开课次数较少甚至为零的“死课”。第二,完善课程结构。我校在目前的课程体系建设中,一直在不断的探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已经建立了各专业的基础课、方向课、实践课、通识课等。但选修课的开出比例不高,重视也不够,还存在选课不足无法开课导致课程资源闲置或浪费的情况。对此,要加大对选修课的重视和开发,并合理设置课程容量。第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网络课程平台,引入优质课程资源,增加慕课,更大程度地保障学生自由选择和灵活学习。第四,改进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由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转变,通过设立专题、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来进行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完善和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完全学分制的推行是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完善和改革教学管理机制,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施行选课制,贯彻因材施教。这不仅要让学生有课可选,还要建立跨校选课、跨专业和跨年级选课后学分互认的机制,同时要做好选课指导工作,让学生在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毕业标准的基础上及时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避免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第二,实行导师制。完全学分制的施行给了学生学习较大的选择空间和自由,但同时也容易让缺乏自我规划和自我监督的学生学业变得松散和盲目,特别是民办高校学生,相对一流大学学生自我规划和设计能力不足,因此,实行导师制十分必要。学生入校后,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建立关系,导师利用交谈或网络形式在人才培养方案讲解、学习计划制定、选课指导、学习进程等方面进行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督促学生修满规定学分。

第三,实行弹性学制。打破原本4-6年的修业年限,以教育部相关规定基本学制为参照,建立3-7年的学习年限,允许学生提前毕业、延期毕业、休学创业等自主学习安排,并做好相应的考试安排、实习实践、学籍管理、档案管理、学位授予等各环节的工作。另外,要完善跨校或跨专业选课学分互换、第二学位制学分认定、海外学习学分认定等相关管理制度,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有更多的学习选择,从而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第四,建立严密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施行完全学分制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在保证学生个性发展、灵活学习和因材施教的同时,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必须建立起来。其一,施行严格的学籍管理制度。对于提前毕业、延期毕业、休学、复学等学籍变动必须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和严格施行,对于不能按时按计划完成学业的学生则应该进行学业预警、警示、退学处理,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学习压力。其二,施行灵活与严格相结合的考试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免修、免听、间断听课制;施行补考、重修制;推行试卷库建设,教考分离,流水阅卷、计算机阅卷;建立严格的考试要求和纪律制度、处罚规定,杜绝考试作弊现象。

三、加強教务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完全学分制施行过程中,自由选课、弹性学制、灵活的专业转换和学分互认等,不仅大大增加了高校教务管理工作量,也增强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专业性和政策性。特别是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师资配比严重不足,教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且日常工作量大,要做好为完全学分制施行全过程保驾护航的教务管理工作,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强化校级教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升级教学运行和管理岗位,增加学校、学院教务管理人员配比,合理划分工作量、教务管理与行政管理分开。

第二,明确教务管理人员聘任条件,结合学历背景、业务水平、业务素质等方面进行选择并提供定期、不定期的学习交流机会,促进新老员工业务素养的提升;重视教务管理人员的地位,切实提升职级待遇和给与岗位发展空间,增强教务管理岗位对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并形成对在岗人员的激励机制。

第三,积极引导教务管理人员转变观念,以服务师生为主导推进教务工作运行,以选课机制为核心制定教务工作预案。

四、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构建与学分制相匹配的教务平臺

完全学分制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的优劣,往往取决于该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完全学分制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更多的是针对学生个人的个性化管理,是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学习计划。它的施行不仅打改变了原始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修业年限方面也让学生有了更灵活的选择。这就需要高校积极加大投资力度,建立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教务管理平台,通过强大的教务系统让庞大且复杂的课程库建设、师资库建设、选课、排课、注册、学籍管理、毕业审核等数据处理成为可能,让教务管理人员从千头万绪中减少琐碎工作,也让学生能及时、完整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把握学习进度,实现“一个账号在手,选课学习不愁。”其次,还需要专业的计算机人员队伍来保障教务管理系统的维护与开发,通过专业地及时处理突发问题、提供精细化培训和知识更新,为民办高校完全学分制改革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精英化转向大众化、呼吁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推行完全学分制势在必行,而完善的教务管理体系在整个施行过程中是基础环节、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通过课程建设、制度支撑、管理队伍完善和信息化教务系统建设来构建一个完善的教务管理体系,加强对学校的内置性改革,对我校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颖岳.高校施行完全学分制的难点及对策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6(6):1-5.

[2]  翁幼珍,吴卫荣.高职院校完全学分制的构建探索[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7):1-4.

[3]  孙文娟.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路径[J].青春岁月,2018(9):189.

[4]  陈友情.完全学分制下高校教学工作新模式探究[J].科教文汇,2018(8):23-24.

[5]  朱雪波 .高校施行完全学分制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13-117.

[6]  孙婷,辛明军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48-150.

[7]  王珍.高校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内容的构建[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6):94-96.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关于2019年度校级科学研究。

:校级重点课题《民办高校推行完全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性建构 ——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成果论文。

猜你喜欢

完全学分制民办高校教学管理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完全学分制下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分析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