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质量改进在耳鼻喉病房管理中的应用

2019-09-10张培永

介入医学杂志(英文) 2019年5期
关键词:耳鼻喉改进

张培永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耳鼻喉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 60 例门诊患者为观察对象,就诊时间为 2017年 2 月—2018 年 2 月,将其中 30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门诊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方式,另外 30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 96.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 8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鼻喉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方式,能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耳鼻喉;病房管理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以 60 例耳鼻喉患者为对象,就诊时间段为 2017 年 2月—2018 年 2 月期间,将其中 30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耳鼻喉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方式,另外 30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式。对照组中男性患者 12 例,女性患者 18 例,年龄 35.9~78.9 岁,平均年龄(48.60±2.53)岁,发病至入院時间(3.59±0.17)天,观察组男性患者 13 例,女性患者 17 例,年龄 36.7~79.2 岁,平均年龄(48.09±2.5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60±0.18)天。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监测生命体征、及时与患者沟通、讲解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等。实验组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具体为:心理护理。耳鼻喉病房患者会过度担心病情发展,易产生焦虑或抑郁心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积极沟通,向其讲解病情发展情况,并给予其积极鼓励。并及时解答患者的治疗或护理疑问,缓解其心理压力。告知患者健康心态对于疾病治疗的正面作用,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其心理支持。

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较为整洁和舒适的住院环境,应确保室内光线充足,定时通风,温度控制在24℃左右,湿度控制在60%左右。护理人员应通过专业且友善的态度为患者服务,明确查房次数,评估其疼痛程度,并及时发现与处理异常情况,给予对症治疗。

用药护理。指导患者充分休息、稳定情绪,并告知其用药方法,使其合理使用镇痛药。告知患者可采用物理镇痛法缓解疼痛,尽量减少镇痛药用量。并讲解药物不良反应,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反应,避免发生不良事件。疼痛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并向其讲解疼痛原因,以其主诉与行为为基础判断其疼痛度。指导患者通过放松疗法减轻痛感,进行深呼吸与节律呼吸训练,可通过看电视、看书或是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必要时给予镇痛药治疗。

规范护理流程。根据门诊患者的不同情况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合理分配,在管理体制的约束下,改进护理人员的组成,完成持续质量改进。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明白护理工作的职责所在及工作意义,将护理质量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

不断改进耳鼻喉病房护理质量,耳鼻喉病房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是在质量控制体系的范围以内,因此,出现任何问题及隐患应及时解决,自身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引起重视,从而全面落实护理质量控制。另外,监督小组成员定期对护理质量检查监督之后,根据具体情况,研究探讨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通过上级领导的审核之后再去贯彻实施,不断改进耳鼻喉病房护理质量。

手术之后,护理工作人员帮助患者穿衣,为患者清洁皮肤上遗留的血迹,并进行相应的消毒工作,陪同患者走出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与手术医师进行交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咨询医师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如给药护理、生活护理及健康护理等。患者在完全清醒后,护理工作人员应详细告知患者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指导患者均衡发声,逐步训练吞咽能力等。护理人员要引导耳鼻喉内窥镜手术病人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加强术后饮食方面的护理。护理工作人员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为患者营造温馨的护理环境,与患者家属进行合作,共同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

1.3观察指标

①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药物管理、消毒隔离、病房管理及沟通质量,总分 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②护理满意度,护士自制调查问卷,让患儿家属自愿填写护理满意度量表,选项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 = 非常满意 + 满意人数/总人数。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水平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 96.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 83.3%,明显高于对照组(x 2 = 6.102,P<0.05)。

3讨论

耳鼻喉科对患者展开治疗工作,通常需要将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应用,其会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疼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提高,还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的疼痛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不良临床情况。

患者由于对耳鼻喉疾病知识的缺乏,在术前易出现恐惧焦虑的不良心理状况。某些患者在注射麻醉后,会出现呕吐、呼吸受阻、喉部肿胀等情况,加剧了不良心理状况发生程度,对手术及后期恢复十分不利。传统的护理模式,对患者的护理服务局限于病情指导与治疗,而对于患者的心理动态、细节维护等方面有所欠缺,因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优质护理服务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入手,对患者的病情、体质类型及性格等进行综合性评判,为患者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切实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从患者入院直到患者出院,手术前、中、后三个阶段均开展护理服务,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因而对于患者身体恢复及情绪改善起到了积极的正向作用。

病房的日常护理工作包括:基础护理、药物管理、消毒隔离、病房管理及沟通质量等,而持续管理改进需要从日常工作着手,根据护理人员的个性及工作内容,划分工作职责,让护理人员清除自己的工作范畴,将工作落到实处,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配合度;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仔细清点药物,注意摆放位置,防止药物潮湿失去药理作用。对药物的使用期限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护理人员需要学习相关传染病知识,掌握基本的护理流程,同时向患者发放健康手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护理人员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措施,保证病房的干净整洁;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耐心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想法,提高患者信任度。从这五方面着手,建立监管流程,将护理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加以讨论,及时制定更改措施,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高危医疗场所,任何不妥的操作均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风险和隐患,给患者带来难以挽回的灾难或后果。安全隐患在围术期广泛存在,需要广大医护人员深入挖掘、提升意识、加强责任心,认真落实医院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耳鼻喉科手术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应当结合具体特点运用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从而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满意度。综上所述,在耳鼻喉科病房中应用疼痛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的不良心理情绪,减轻其疼痛程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晨燕.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D].南京医科大学,2017.

[2]  段丽娜.以人为本的耳鼻喉科护理模式思考与探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3):122-123.

猜你喜欢

耳鼻喉改进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心理护理对老年耳鼻喉手术患者的影响
循证护理在耳鼻喉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
在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分析
耳鼻喉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