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类风湿关节炎针刀镜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19-09-10曾眉

介入医学杂志(英文) 2019年5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曾眉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类风湿关节炎针刀镜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一共收录住院并接受针刀镜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总计为6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较、满意程度及住院费用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健康教育效果更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降低因为护理不当所产生的不良事件,提高社会医疗效益。

【关键词】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类风湿关节炎;刀镜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简称类风湿,是一种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发生功能紊乱,导致全身大大小小的关节出现肿胀、疼痛。炎性滑膜炎为代表性疾病,该类疾病特点为对称性、多关节,即一般来说左右两侧肢体发生关节炎的部位是基本对称,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经常容易发生关节炎症。在过去,80%以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因关节畸形而残疾,因此该病又被老百姓称为“不死的癌症”。因此,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一共收录住院并接受针刀镜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60例患者,其中30例患者采用针刀镜治疗,配合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治疗效果相对满意,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一共收录住院并接受针刀镜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为20-67岁,病程为7个月-10年。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为21-68岁,病程为8个月-11年。所有参加本次实验的患者,均已符合临床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且符合针刀镜治疗,并均已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因素并精神正常,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其他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介绍入院规章制、针刀镜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指导、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等。

观察组:给予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小组构成:主要由专家组、指导组、实施组三部分组成。专家组由科室主任(骨科、针灸、内科)构成,主要负责路径整体的实施和指导;指导组由2名护士长构成,主要负责路径实施过程的监督和及时向专家组的反馈或汇报;实施组由1名医生和2名责任护士组成,主要是路径具体实施和实施过程中变异的分析,并及时记录和上报。全部成员均从中医院校毕业或接受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培训。

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制定:通过循证法,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和《中国风湿病学》、《中医护理学》书籍,初步拟定初稿,交由专家组审核修改,形成路径试行表。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记录存在问题及变异情况,实施组与指导组一起讨论,并将疑难问题上报给专家组,并持续改进。

临床护理路径的评价:自行设计问卷,在术后5天、出院前、出院后三个阶段进行调查。

1.3观察指标

  出院前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发放健康教育知晓情况调查表,各发放30份,回收30份。对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及满意度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的满意程度及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98.8±0.6)高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92.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总费用(5969±1201)低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6548±1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较

观察组在术前宣教、术后调护、疼痛护理、辨证施膳、功能锻炼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健康教育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标准化,运用图表形式提供有序性和时间性的有效照顾,是整体护理的一种工作模式和深入。其作用对于患者而言,能够减少的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降低了医疗成本,并且提高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对于医院而言,节约了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从而间接提升了医院整体形象。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健康教育效果更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降低因为护理不当所产生的不良事件,提高社会医疗效益。

参考文献:

韦嵩,孙维峰,陈志煌,等,中医微创针镜在痹证局部顽固性肿痛中的应用12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9):2188.

杨莉,顾平,张旋.消渴病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与评价[J].护理研究,2015,29(6):2115.

刘冰,杨慧银,鲍鹤玫.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1):48.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
藏药内服外浴配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0例临床观察
藏药五味甘露汤联合小叶毛球莸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类风湿关节炎蒙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25例疗效观察
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性能评价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初步评定及护理
糖尿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