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课堂教学的生态学思考
2019-09-10王蕊
王蕊
摘要: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与2017年10月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强调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基于此,将生态观融入当代教育便成为了教育工作新的切入点。
关键词:临床医学课堂教学;生态学;思考
引言
现阶段,在我国科技不断创新的背景下,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它的理论基础与多个学科相交叉;是管供修、医教研、理工医相融合的产物。早期以综合管理临床仪器为目的。发展至今侧重于在临床医学中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以医学工程的成果为医疗提供服务为宗旨的专门学科。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上都有了长足的拓展和延伸,在学科定位上也有了较大突破,从原来只重视仪器设备的采购、维护,扩展至临床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联网、操作、功能扩展与研制开发,特殊接口与附件的设计,医疗环境建设等。它伴随着医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日臻完善,成为医院建设与发展的 ! 大技术及人才支柱。
1 生态课堂与临床医学课堂教学
生态课堂的概念源于上个世纪德国的生态教育学观念,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由教室内的师生与其教学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构成一个活跃的生态系统。其核心精神在于“系统、平衡和联系”。它力求实现学生、教师、课堂环境等各类生态群体与生态因子间相互的动态平衡,以实现师生双方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临床医学课程是医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临床医学课程了解和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和体征、诊断及治疗等基本知识,同时建立和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讲授书本知识,使教学变为知识的单向灌输,忽视对学生启发引导和人文关怀。师生关系上,教师的“主导性”凸显,学生的“主动性”不足。教育的评价中,常以对知识的考核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忽视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使医学临床教学应有的活力缺失,难以实现应有的教学目的。本文试图从构建临床医学生态课堂的策略,对生态课堂实际运用中的注意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促进该教学法在实际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
2 构建临床医学生态课堂的策略
2.1 创造生态课堂环境,开展体验式教学
生态课堂强调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的和谐互动关系,因此采取 workshop 形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分组教学的特点是:以实践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在workshop 中通过实践掌握新的知识和技巧,培养其自我思辨能力,同时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教师的“导”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以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胃溃疡为例,教师在回顾完胃和小肠的正常生理解剖后讲解胃溃疡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胃溃疡会导致什么症状,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出现该症状的原因,每组指定一位学生整理大家讨论的结果。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由教师点评,给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把基础和临床结合到一起,做到学以致用。
2.2 更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临床医学生态课堂能否成功建立,还依赖于教师是否能够大胆地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近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颇受推崇。例如,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和基于研究的学习等。这些教学法有的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有的通过提供丰富的具体情境,提供生动、直观、形象的教学信息,并且重视信息的反馈和调控。这些方法不仅能使学生通过探讨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培养思辨能力,还能提高其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仅帮助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以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还有利于整个课堂生态系统进行信息及时、全面、多向的流动,提高信息的传递和接受的质量。另外,一些新式教学法,例如云课堂、翻转课堂等,借助计算机虚拟技术和互联网界面,将学习与生活更加灵活智能地联结在一起。这一变革将学习的时空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有效地增加了课堂与课外生态系统的联系,做到了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正向协调作用,并形成整体合力。
2.3 维持医学教育发展的动态平衡
首先,按照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教育自身的运行规律来合理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使社会适应和满足高等教育系统的需要。其次,必须做到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相互顺同、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相互促进 ,教育目的与教育手段相互拓展、教育投入和教育产出相互对称、教育时间与教育空间相互延伸等。最后,坚持开放办学,提高医学学校竞争力:要使其保持生机、活力和繁荣发展的势头,就必须充分吸收和利用国外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与国际教育惯例接轨,提高学校的国际竞争力。
2.4反思教师角色
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讲授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扮演一名权威者和先知者,教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而生态教育则将教学过程视为一种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处于复杂的教学生态系统中的教师更像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向导和顾问,而不是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教师应该认识到,虽然课堂教学活动是由教师教与学生学两种活动所构成,但主要是学生学的活动,教师的任务和作用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由此,教师应该成为多重角色的综合体。首先,教师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这一点要求教师能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达到更高的能力水平。其次,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寻找、搜集、发现和利用学习资源,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其次,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这意味着教师应该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不断地促进自我和学生关于学习意义和生命意义的再建构。最后,教师还应成为教学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协调者。总之,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反思和监控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师角色,才能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真正促进双方的共同發展。教师要不断对于自己的教师角色进行反思,对于保证生态教育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和政府对关系国计民生重大问题关注和重视,我国正迎来一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高峰期和转型期,加之医学教育和医生职业的国际化程度、开放程度逐步提高,更加要求医学教育实现规范和标准化,临床医学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教育生态视角下积极开展临床医学卓越人才培养,探索构建当代我国临床医学卓越人才教育模式,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冬云,边林.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课堂主体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29):44-46.
[2]程从柱,刘惊铎.生态主义视野下的师生关系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9(1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