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2019-09-10刘淙雨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学模式

刘淙雨

[摘 要:乐理课程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为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与掌握奠定基础,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合理选择。本文主要围绕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程改革思想及教学模式的创新等方面展开讨论,注重学前教育乐理课程和幼儿音乐教学实际联系及运用,加深学生的乐理知识印象,逐步培养他们的音乐文化素养。

关键词:学前教育;乐理课程;教学模式]

基础乐理知识包括音的属性、节奏、音程、和弦、调式调性等,通过乐理课程教学的开展,能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有必要进行乐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措施的研究,以便为学生学习其他音乐专业课程提供合理有效的帮助。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前教育特点,注重教学娱乐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掌握乐理知识的同时,也能学会简单的幼教音乐活动教学方法和技能。

一、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改革指导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下,要求教育坚持以生为本,做到教育面向全部学生,并且教师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这种要求下,要求教学更加考虑学生和幼儿园的现实情况,提高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同时还要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者在课堂中的参与性。在这种指导思想作用下,现代教育重点在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成为课程活动组织者,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思考时间,并且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尽快创新原有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活动高效开展。

二、创新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坚持趣味性原则,打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音乐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在基本乐理知识讲解中,如果脱离了趣味性,将导致学习过程枯燥无味,课堂教学效果低下的现象发生。乐理教学中趣味性的体现,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自觉将乐理教学趣味性和知识性结合起来,从幼儿园实际所需出发,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个性化指导,并为学生音乐技能的提高提供相应的帮助。众所周知,乐理课程本身的内容更多偏向于书面和抽象的理论知识,它相当于一门工具类学科,学起来自然没有钢琴、声乐等实践课程有趣,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更要突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文化并掌握音乐知识。例如,在学习“节奏”有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弹奏一段简单的音乐,并要求学生通过走、跑、跳等步态来进行节奏练习,促使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展现并感受多变的节奏,切实体会音乐的生命力和趣味性。通过上述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有效提高乐理课堂效率,挖掘乐理教学的优势和特点,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实践表明,高效教学课堂的形成离不开趣味性这一要素,在提出音乐趣味性的基础上,能保證乐理教学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师生配合下,推动乐理教学的高效进行。

(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以往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都以教师讲解的方式为主,单方面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无法保证学生对知识有深刻印象,并且只依靠理论讲解的方式,不能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长期以往,势必会打击学生乐理学习热情。如果存在以上问题,则乐理教学不能实践于声乐、钢琴等其他专业课程,容易造成教学资源浪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要求教师在实施乐理教学活动时,注重教学课件以及音乐软件等教学资源的使用,形成一个新的教学环境,确保学生对音乐知识有较好掌握。例如,在讲解“调式”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不同的调式曲目片段,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不同的调式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效果,在听觉感受下对调式的作用有所了解。通过这种做法,能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促使他们感性化教学中掌握乐理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感悟能力和专业能力。另外,在学习“节奏”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同一段旋律,进行不同节奏的演奏,使学生直观感受不同节奏的使用对音乐产生的影响,促使他们自然的投入到乐理学习中,达到预期乐理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普遍薄弱,音乐文化感知能力差,缺乏多元化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考虑到这一现象,在进行乐理教学时,教师在为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大对他们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能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找出乐理知识间的联系及规律,是提高学生运用能力和多元化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例如,在学习“D—#E”音程有关知识时,教师会鼓励学生挖掘这一音程问题中包含的内容,如音数、全音、半音等概念,要求学生在面对某一问题时,能够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分析与学习,以便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从学生认知特点来看,他们感到学习难度较大的原因通常是多个音乐概念间的互相联系,如果不能做到全面掌握音乐知识,将不能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并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高师学前教育乐理教学模式要坚持趣味性和创新性,结合学生发展需求确定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育。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师学前教育乐理教学不应局限于特定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坚持趣味性、实用性、针对性、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创新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有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并在音乐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感受,使他们对乐理知识有一个系统掌握,从而发挥乐理教学在培养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峰.适应时代要求改革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程与教学[J].北方音乐,2014(13):109.

[2]黄毕莎.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探讨[J].四川戏剧,2013(05):152-153.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