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

2019-09-10杨晓娟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堂实践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杨晓娟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环节,要注意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个人的优势和语文的劣势各有不同,教师应尽可能挖掘学生的语文潜能,帮助学生强化语文的理解,并在由浅入深的语文思考中,获得语文的熏陶,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语文的不同体裁信息,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汲取更多的语文内涵,激发学生的课堂实践互动意识,强化学生的语文联想和感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实践

引言:

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学生带领到语文情境中,强化学生的语文感受,还应让学生接受语文的洗礼,在语文的世界中尽情地徜徉,充分地获取语文的联想,将语文的视线延伸到更加广阔的视域中,感受到语文的曼妙多姿。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培养,应结合学生的语言习惯、学习规律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感受到自由、喜悦。基于语文的素材感悟更多的人生道理,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品格,形成积极的生活思想,让课堂实践充满趣味。

一、趣味导入

课堂的导入环节往往能够决定整个课堂的互动效果,一开始就充分地吸引学生的兴趣,那么接下来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情感体验也相对更加充沛,反之教师采取枯燥的形式导入语文知识,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教学也比较单一教师可采取谜语、谚语、故事等形式导入语文知识,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如,教师教学北师大版《我家住在大海边》时,导入谜语“远看连着天,近看浪一片。肚里藏百宝,船行它上面。”学生猜谜语导入本节课的重点,他们从语文学习中一个被动的、漠不关心的态度转化为主动的、积极的态度,学习中教师只要适当地进行情境描述,就能够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相应情境中,获得更加设身处地的语文感受,并拓展自己的思维,拓宽自己的视野,基于语文导入内容强化心理感受。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虽然该文是一篇语言质朴的科普小品文,但由于老师独具匠心的煽情,巧妙的悬念激趣,给学生吊足了胃口,连在场的听课教师也伸长了脖子,瞪大了双眼。上课伊始,老师用娓娓动听的语调,讲述了《时代周刊》评选“年度新闻人物”的故事,然后话锋一转:“但1998年评选结果却让大家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怎么会是它?想知道吗?”学生大声地回答“想!”“真的想?”(真想!)“很想很想?”(很想很想!)老师夸张的神态,欲擒故纵的语气,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答案就在课文中,大声地读,读后轻轻地问问自己,心情如何?”老师话音刚落,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读起了课文。学生的阅读期待在教师的煽情下,达到了高峰。在“潜心会文”后,学生的精彩表现也就不足为怪了!可见,一节课的开端是多么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二、引导学生参与竞争

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与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不甘示弱。在教学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准确、流利,谁读得有感情;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谁领会得深刻……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又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使课堂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求新求奇

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就好象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芳香,令人沉醉其中,感到乐趣无穷。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都有“新意”。学习诗歌,不妨举行个朗诵会;故事性强的,不妨演一演课本剧;写景的,不妨扮一扮小导游;状物的,不妨当一当促销员;范讀时,不妨配上一段音乐;有争议时,不妨开个辩论会……如《景阳冈》一文时,一本正经地亮出了一份人才交流中心的“自荐表”:“如果当年的武松健在,要去人才交流中心应聘,这份自荐表该怎么填?”孩子们哗然,开始议论纷纷。课,马上进入了状态。自荐表上除了姓名、年龄、籍贯之外,还有这么几个重要栏目:首先是主要业绩,然后是群众意见,再是适合于做什么工作。于是,孩子们仿佛来到了人才交流中心,沉浸在这份“武松自荐表”的填写中……

四、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进取

探究学习的宗旨和归属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善于根据教学之需,确定适合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主题;要善于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为主的探究性活动,不断进取,尽量以探究性的讨论代替结论性的解释。如《最大的麦穗》一文,写事明理,含义深刻,学生不易领会。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弟子们找最大的麦穗时,找得那么认真,最后却两手空空呢?”我便让学生合作交流,自己解疑。学生对描写弟子们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语句进行了热烈的探讨,终于明白了原来弟子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因而一再错失了良机。这一点的明确为全文难点句的理解作了铺垫,而这个难点句就是全文的中心句——“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我因势利导,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已水到渠成,最后以关于“机遇”的名人名言作结。

结束语: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勇. 观千剑而后识器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 教师,2018(12):25-26.

[2]顾沁. 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以一下三个小伙伴为例[J]. 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2).

[3]刘艳芬.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讨[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6):114-114.

[4]吴阳.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实践探索[J]. 考试周刊,2017(30):100-100.

猜你喜欢

课堂实践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大学英语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学、导、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