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宋代宦官的文化水平

2019-09-10程民生

史学集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宦官宋代

摘 要: 宋代宦官人数不多,能量很大,是一支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精英群体。他们普遍识字读书,不少宦官在文学、科技方面颇有成就,有作品流传于当世,甚至制定《权衡法》等法规,世界最早的船坞也是宋代宦官发明的。还涌现出一批著名画家,是北宋绘画史上一支不可忽视的画家群体。为宋代历史和文化繁荣贡献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其发明创意和文化产品促进了社会发展,在宋代文化史、科技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 宋代;宦官;文化水平

宦官是中国帝王时代一个特殊群体。在性别特殊外,更有身份特殊,作为皇权的一部分,在历史上起着较大或很大作用,是中国历史尤其是政治史中无法绕开的重要群体。有关宋代宦官的研究,学界已经取得不少成果,注重其军事、政治、经济作用和对宦官的管理制度,① 但均不涉及他们的文化水平,唯有游彪曾提到“宋代宦官的文化素质普遍比较高”,惜非其主旨,未作论证。② 柳立言也言“宋代宦官能文、能武,能理财”,意识到了同样问题。③ 本文旨在探讨论证宋代宦官的文化水平,从另外一条路径深入探讨宋代的宦官制度和宋人的文化水平。

一、宋代宦官普遍有文化

在朝廷核心部位围绕皇帝、后妃服务的宦官,虽然出身低贱,但工作性质决定他们接触的多是国家大事和最高机密,从事的大量工作需要相应的文化水平。正因为如此,有的皇帝重视宦官的文化教育。如宋真宗当太子时曾在宫中办起了卫士的“识字班”,其中也包括宦官:“即东宫建学,亲为教授。因命张旻为学长,张景宗为副学长,崇勋与夏守斌为学察,安守忠以下为学生。景宗,宦者”。④ 张景宗就是宋真宗亲自教育出的宦官。宋仁宗时,“命天章阁侍讲贾昌朝、王宗道编排资善堂书籍,其实教授内侍云”。通过或借口编排皇子读书处资善堂书籍,用文官来教授宦官,表明皇帝希望并采取间接办学的方式提高宦官的文化水平。但此举遭到谏官吴育的反对:“资善堂教授内臣,而以编修为名,非盛朝所务也。”一个月后即诏罢之。⑤ 指责这不是明君应该做的事务,也是防微杜渐的深意。但是,皇帝没有放弃教育宦官的理念。王中正“因父任补入内黄门,迁赴延福宫学诗书、历算。仁宗嘉其才,命置左右”。⑥ 则是至少在这一时期,延福宫具有宦官学校的职能,培训其儒家文化以及数学。可见朝廷一方面希望提高宦官的文化水平以提供更优質的服务,一方面又担心其文化水平超出内侍的基本需要而滋生宦祸。对朝廷来说,宦官的文化水平是一把双刃剑,比较敏感。

宋代虽然没有像明朝那样制度化的宦官教育,梁绍杰:《明代宦官教育机构的名称和初设时间新证》,《史学集刊》,1996年第3期。 但制度化的宦官入宫,却须通过文化考试:“内侍遇圣节许进子,年十二试以墨义,即中程者,候三年引见供职”。《宋史》卷一六六《职官志六》,第3941页。 所谓“墨义”,就是笔答经义,既要会读,也要会写,更要理解经书。这一制度长期执行,唯南宋初年诸事草创,有些例外,局势稳定后随即恢复。绍兴二十七年(1157),因有宦官免试入宫,给事中贺允中上书指责“小黄门任嘉辅免试补官不当”。“政和旧制,内侍进子年十二,试以墨义,其中程者,候三年引见供职。自建炎后,以宫庭小黄门少,遂听不候年及命之。至是,允中以为非法”。宋高宗十分赞同:“允中此论极当,但外庭未悉宫禁曲折。先朝立法,非特此曹不得滥进,且使识字。近来小黄门人数稍足,岂可一向循例免试?前旨可勿行,自今并如旧制。”(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九,绍兴二十七年十二月丁巳条,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3419页。 强调了宦官必须识字。

宋代宦官的来源,一般都是老宦官的养子,嘉祐四年(1059)曾诏入内内侍省云:“内臣员多,自今权住进养子入内”即可证明。(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六之一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3893页。 他们是如何学会识字的呢?自是老宦官负责教育,如北宋中期内侍裴愈“老不废学,又课厉二子,使皆有立”,(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10页。 这就从制度上保证宦官具有初步的文化水平。

宋代宦官的管理机构是内侍省、入内内侍省:“内侍省、入内内侍省,皆宦官之职也”,“分五房,所掌内殿引对群臣、发金字号、收接边奏、赐臣僚到阙茶药、新除执政官、御史中丞支赐、宗室节度使已上生日、宰臣已下夏腊药、春幡胜新火、喜雪御筵、每月奉香表往攒宫、忌辰酌献看经、设狱、太庙荐新、并奏告差宫闱令大礼执事、并奏主进衮冕、祈祷降御封香、车驾行幸、差官应奉人使在道及到阙燕赐、宣召学士及试官御试一应事务、圣节赐宰臣以下斋筵、皇太子乳香、执政官酒果、辨验迎奉到御容、赐蕃夷宴、大朝会差应奉等官,皆其职也……渡江后,又掌藏金国誓书八宝。内东门司,内侍省属也,掌机密门户。合同凭由司,掌御前及宫禁取索金帛。御药院,掌应奉礼仪、衣服、汤药。”(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一○《内侍两省》,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10页。  从中看出,其职责至少在“发金字号、收接边奏”“宣召学士及试官御试一应事务”“藏金国誓书八宝”等方面,是与文字打交道的。实际情况,远多于此。

典型如由宦官组成的御药院,本职工作是负责“掌按验方书,修合药剂”,(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五七《职官考十一》,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702页。 显然要建立在精通医药典籍基础上才能胜任。实际更多的工作是负责接受、缮写、整理、分析大臣的奏章。如元祐年间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时,“以内外臣僚所上章疏,令御药院缮写,各为一大册,用黄绫装背,标题姓名,置在哲宗御座左右,欲其时时省览”。(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05页。 宦官抄录臣僚奏章副本,供小皇帝浏览。御药院还向地方政府发公文,如“神宗闻安石之贫,命中使甘师颜赐安石金五十两。安石好为诡激矫厉之行,即以金施之定林僧舍,师颜因不敢受常例,回具奏之。上谕御药院牒江宁府,于安石家取甘师颜常例”。(宋)晁以道:《景迂生集》卷三《论神庙配享札子》,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86年,第1118册第65页。 在科举事务中,御药院的工作充分体现了其文化素质,如编排考官座次、誊录考卷密封样式等。熙宁三年(1070)诏:“将来于集英殿御试举人,其臣僚及考校并诸司幕次,依今来御药院图子内相度贴定去处,应合行事件,令御药院检举施行。”当时又诏中书门下,“令别定御试举人封弥式样送御药院,仍仰本院誊录两本,分送初、覆考官”。(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九之一四,第3554页。 宦官早超出了识字、写字层次。

宫廷的经费由宦官管理,拥有不少于朝廷一半财产的皇家内藏库以及奉宸库、景福殿库等,也由宦官管理,也即宦官掌管着宋朝大半财产,所以宦官还会算数理财。“宝元中,尝诏入内内侍省,裁节禁中之费,报详定所。庆历中,又诏入内内侍省,以章圣时簿帐,较近年禁省之费以闻。”(宋)毕仲游:《西台集》卷一五《丞相仪国韩公行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48页。 资金的运作和账簿的制作、管理、收藏,离不开文字和数字的精通。大中祥符二年(1009),宦官刘承规上《内藏库都账》,“凡置库以来,其出纳之数,纤悉具在。上嘉其勤,诏赐承珪马二匹、器币二百,掌事官典并迁秩、赐缗钱”。(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一,大中祥符二年四月戊戌条,第1602页。 足证这些宦官精通数计与财务管理。

在《宋史·宦者列传》等史籍中,有很多显示宦官文化水平的例子。如窦神宝,曾“迁西京左藏库使、领密州刺史兼掌往来国信”。《宋史》卷四六六《窦神宝传》,第13601页。 掌管外交文件,不识字肯定无法胜任。王继恩在宋真宗初,“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缄题往来,多请托,至有连宫禁者。……又士人诗颂盈门。……诏中外臣僚曾与继恩交识及通书尺者,一切不问”。《宋史》卷四六六《王继恩传》,第13604页。 与大臣、士人多有文字来往。李神祐,“性谨愿,晓音律,颇好篇咏”。《宋史》卷四六六《李神祐传》,第13607页。 既通晓音乐,还会作诗词。又如张继能,在前线“日课卒截竹为签,署字其上,且言以备将士记杀获功状……九年,坐前护修庄穆皇后陵摧陷,左授西染院使,掌往来国信。……继能性沉密知兵,颇勇敢,喜读书”。《宋史》卷四六六《张继能传》,第13623、13624页。 能带兵打仗,喜欢读书,还能作诗,“内臣张继能,颇知书。尝总戍兵于灵州,属戎寇围城,经岁不解。继能作诗云:‘夜闻塞外铃声苦,晓听城头角韵哀。不是感恩心似铁,何人肯向此中来。’”(宋)祖无择:《龙学文集》卷一四《紫微撰西斋话记共三十五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86年,第1098册第858页。 杨守珍“为入内黄门,习书史,学兵家方略”。《宋史》卷四六七《杨守珍传》,第13631页。 李舜举在宋神宗朝颇为活跃,他“颇览书传,能文辞笔札”。在永乐城之役中,宋军失败,李舜举“断衣襟作奏曰:‘臣死无所恨,愿朝廷勿轻此贼。’寻以死闻”,以身殉国。《宋史》卷四六七《李舜举传》,第13644-13645页。 熙宁初期朝廷组织翻译佛经,领导者中也有入内内侍省内东头供奉官、勾当御药院、监译经臣李舜举。[日]成寻著,王丽萍校点:《新校参天台五台山记》卷六,煕宁六年二月廿五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558页。 在宋徽宗朝有“隐相”之称的梁师成,自称是苏轼之子,“慧黠习文法,稍知书。……政和间,得君贵幸,至窜名进士籍中……凡御书号令皆出其手,多择善书吏习仿帝书,杂诏旨以出,外廷莫能辨”。《宋史》卷四六七《梁师成传》,第13663、13662页。 “凡号令御笔,皆出于梁师成”。(宋)吕中:《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卷二一《徽宗皇帝·小人任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64页。 其善于模仿宋徽宗的字体,书法颇有功夫。南宋初的宦官蓝珪、康履,“初皆为康王府都监、入内东头供奉官,尝从康王使金人行营。及开元帅府,并主管机宜文字”。《宋史》卷四六九《蓝珪传附康履传》,第13668页。 这一职务的前提是必须识字,文彦博曾上奏强调:“臣切见诸路机宜司文字繁多,所系至重,主管之官,往往不先时检阅详熟。遇有急速应答外界文字,或处分军中事宜,致有差误未当。臣欲乞遍下诸路帅臣,令掌机宜官尽将本司前后所授宣札子、不下司文字并军中前后行遣处置事状,一一分门编类排,置册封掌。遇有应报外界文字及处置军中事宜,参详检会,不致差误。所有掌机宜官,亦乞令帅臣慎择奏举。”(宋)文彦博著,申利校注:《文彦博集校注》卷一八《乞令诸路择机宜官》,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633页。 故而机宜文字“大多为进士出身之文臣”。翁建道:《北宋机宜文字官初探》,《史学汇刊》第24期,2009年。 宦官担任此职,其文化水平顯然接近士人。南宋后期,有谏官斥责宦官陈洵益“刑余腐夫,粗通文墨,扫除贱隶,窃弄威权”。《宋史》卷四二三《李韶传》,第12630页。 所谓“粗通文墨”,是与士大夫相比,且为弹劾之言,自是竭力贬斥,实际文化程度绝非如此。

元祐初,崇政殿说书程颐曾上疏云:“后世不复如此,谓人主就学,所以涉书史、览古今也,不知涉书史、览古今,乃一端耳。若止如是,则能文宫人可以备劝讲,知书内侍可以充辅道,何用置官设职,精求贤德哉?”(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一,元祐元年六月乙卯条,第9292页。 从反面证实宋代宦官识字知书是普遍现象。

二、宋代宦官的文化贡献

宋代宦官的文化水平,不仅体现在日常事务的文字应用,而且不少宦官颇多才艺,在文学、科技方面富有成就,有作品流行于当世。

如宋仁宗朝宦官孙可久,“赋性恬澹……好吟咏,效白乐天格,尝为陕西驻泊,为乐天造祠堂于郡城大阜之顶,中安绘像,乃缮写生平歌诗警策之句,遍于旧墉。晚年著《归休集》,行于世”。(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第109页。宦官裴愈,“亦好吟咏”,诗《送鲁秀才南游》云:“东吴山色家家月,南楚江声浦浦风”等,“皆其佳句。有《肯堂集》行于世。”他的养子孙湘也是宦官,诗赋俱佳,其赋甚至可以和进士媲美,得到皇帝的赞赏。(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第109-110页。父子二人皆宦官,皆兼诗词作家,都有作品集发行于当时。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宋代宦官在文化方面的突出贡献,有两个典型人物。

宋初入宫的宦官刘承规,历事三朝,有着很高的文化素质:“颇好儒学,喜聚书,间接文士质访故实”。不仅热爱儒学、藏书,与文人交往,更切实地做出了不少文化业绩。咸平年间朝廷的一系列文化事业,多由他主持。如“朱昂、杜镐编次馆阁书籍,钱若水修祖宗实录,其后修《册府元龟》、国史及编著雠校之事,承规悉典领之”。可谓文化事业家。他思维精密有条理,善于总结概括,制定规章制度,“乐较簿领,孜孜无倦”。如景德二年(1005),置官提举京师诸司库务,“以承规领之。所创局署,多所规制”。“自掌内藏仅三十年,检察精密,动著条式。又制定权衡法”。《宋史》卷四六六《刘承规传》,第13610、13608、13609页。 大中祥符二年(1009),他与林特等人编制《茶法条贯》:“林特、刘承珪、李溥上编成《茶法条贯》二十三册。”(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一,大中祥符二年五月乙亥条,第1608页。 刘承规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制定国家的《权衡法》。淳化三年(992),宋太宗有诏书云:“《书》云:‘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所以建国经而立民极也。国家万邦咸乂,九赋是均,顾出纳于有司,系权衡之定式。如闻秬黍之制,或差毫厘,锤钩为奸,害及黎庶。宜令详定称法,著为通规。”负责此事的监内藏库、崇仪使刘承珪随即报告:“太府寺旧铜式自一钱至十斤,凡五十一,轻重无准。外府岁受黄金,必自毫厘计之,式自钱始,则伤于重。”“遂寻究本末,别制法物。至景德中,承珪重加参定,而权衡之制益为精备。……先是,守藏吏受天下岁贡金帛,而太府权衡旧式失准,得因之为奸,故诸道主者坐逋负而破产者甚众。又守藏更代,校计争讼,动必数载。至是,新制既定,奸弊无所指,中外以为便。”《宋史》卷六八《律历志一》,第1495、1497页。 《权衡法》的制定,事关重大,不仅涉及全国计量的统一、官民的一致,更涉及公平交易和收纳标准,减少了纠纷,提高了效率,杜绝了奸吏作弊、民众破产,受到普遍的欢迎,计量的统一之功甚大。后来朝廷建供奉宋太祖、宋太宗的二圣殿,“塑配飨功臣,特诏塑其像太宗之侧”。《宋史》卷四六六《刘承规传》,第13609页。 给予极大的褒奖和荣誉,就是对他贡献的充分肯定。

宦官黄怀信,是一个成就巨大的发明家,史书记载其多项发明。其一,创建最早的船坞。“国初,两浙献龙船,长二十余丈,上为宫室层楼,设御榻,以备游幸。岁久腹败,欲修治,而水中不可施工。熙宁中,宦官黄怀信献计,于金明池北凿大澳,可容龙船,其下置柱,以大木梁其上,乃决水入澳,引船当梁上,即车出澳中水,船乃笐于空中,完补讫,复以水浮船,撤去梁柱,以大屋蒙之,遂为藏船之室,永无暴露之患”。(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二《权智》,杨渭生新编:《沈括全集》卷六○,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78页。 这是固定式干船坞,即修、造船舶的工作平台,为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船坞记载,得到了科学家沈括的赞赏。其二,发明清淤的濬川杷。王安石兴修水利时,最初采用铁龙爪以濬黄河。但“宦官黄怀信以为铁爪太轻,不能沉,更请造濬川杷。其法:以巨木长八尺,齿长二尺,列于木下如杷状,以石压之;两旁系大 纟 亘,两端矴大船,相距八十步,各用牛车绞之,去来挠荡泥沙,已又移船而濬之。王安石甚善其法,嘗使怀信濬二股河,怀信用船二十二只,四时辰浚河深三尺至四尺四寸,水既趋之,因又宣刷,一日之间又增深一尺。怀信请以五百兵,二十日开六里直河,顺二股河水势,用杷濬治,可移大河令快。上许依怀信所擘画。安石请令怀信因便相度天台等埽,作直河,用杷疏浚。上亦许之”。后来王安石向宋神宗报告说:“以濬川杷濬黄河,自二十八日卯时至二十九日申时,凡增深九寸至一尺八寸,请以杷濬汴。”宋神宗说:“果如此,即大省夫力、物料。”予以批准,(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八,熙宁六年十一月丁未条,第6042页。 推广到汴河。熙宁八年(1075),宋神宗赏赐黄怀信官淤田十顷,“赏濬河劳也”。(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三,熙宁八年闰四月壬寅条,第6435页。 其三,发明飞土梯、运土车。熙宁九年,黄怀信“献修城飞土梯、运土车。诏将作监试验”。(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七,熙宁九年九月庚辰条,第6787页。 具体情况不详,大概是提高向城墙上运输土方效率的新型机械。其四,发明万全战车。治平三年(1066),黄怀信“造战车,一名为万全车。诏以小样进入”。(宋)王应麟:《玉海》卷一四六《治平万全车》,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年版,第2697页。(明)潘游龙辑:《康济谱》卷一九《兵制火攻·万全车》载有万全车式样:“此车四轮,辕长一丈五尺,横阔八尺。一层如墙,高三尺,中载折叠望楼,旗杆强劲。八人顶窍内,出神器,八柱高七尺。横梁上销板射,八人于内。女墙高三尺五寸,八柱上横井字,其顶高七尺,中载弩床二张。神器长枪上,带一小窝蜂,飞砂铁弹火弩。女墙开窍,安神器,分建旗杆上,行用五马攻战,以铁骑九匹,驰骤若飞者。冲阵,敌人固守,我于高埤处,换去望楼,以竹索牵之防风。上女墙仍用吊搭开窍,以索牵系其顶,上须断水漏,恐湿神器,须周回立小旗二十四面,前后跳荡。”(《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7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631页)只是不知是否黄怀信所设计者,录以参考。 其五,发明夷床、氵 齿床。在安葬宋英宗时,司马光任山陵仪仗使,“目睹内臣黄怀信用夷床、氵 齿床等下梓宫,数刻之间,安厝已毕。乃知守约、若水等欺罔聪明,轻侮邦宪。若不惩戒,则不公挟诈之人,将何所忌惮?伏望陛下治守约、若水等罪,严行责降。若升祔毕有赦,守约、若水等缘修奉山陵得罪,特乞不原。其黄怀信等宜优与酬奖,贵使赏罚明白,人知耸畏”。(宋)司马光:《司马光集》卷三七《石椁札子》,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58页。 所谓夷床、氵 齿床,当是一种工程机械,比原需要二十四个时辰的方案简捷有效。“先是为石椁,匠人须俟奉安梓宫后方壁其南而掩之,计又延二日而毕。高品黄怀信建议,令椁四周皆备,止留覆石,机窆有法,故及时而复土”。(清)徐松:《宋会要辑稿·礼》二九之五五,第1351页。 诸多的发明,足见其文化水平之高,贡献之大,是一个智力超群、不该被遗忘的发明家。如此人物,大概因为官品较低,《宋史·宦官列传》中竟没有传记,实在遗憾。

三、宋代宦官画家群体的贡献

在文风昌盛、绘画大发展的宋代,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宦官画家,值得特别提出。仅《宣和画谱》所载,就有10人,都有多幅作品为皇家御府收藏。现简介如下。

童贯:“父湜,雅好藏画,一时名手如易元吉、郭熙、崔白、崔慤辈,往往资给于家,以供其所需。贯侍其父,独取其尤者,有得于妙处,胸次磅礴,间发其祕。或见笔墨在傍,则弄翰游戏,作山林泉石,随意点缀,兴尽则止。人有收去者,往往复取而坏之。左右每因其兴来挥毫落墨之时,或在退纸背,或于断幅间,乃亟藏之不复出,皆以为珍玩也。故因其少而尤贵之。大抵命思潇洒,落笔简易意足,得之自然耳,若宿习而非求合取悦也。……今御府所藏四:《窠石》四。”潘运告主编,岳仁译注:《宣和画谱》卷一二《童贯》,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264-265页。 童贯得其家庭熏陶,擅长山水画,风格潇洒简洁。

刘瑗:“父有方,平日性喜书画,家藏万卷,牙签玉轴,率有次第。自晋魏隋唐以来,奇书名画,无所不有,故能考核真伪,论辨古今,推其人世次远近,各有攸当。故世所言书画者,皆率心服之。凡中外之人,有得绘画而莫知主名者,必以求瑗辨之。瑗虽未敢谁何,然论之皆有所归也。瑗亦能放笔作云林泉石,颇复潇洒。昔桓谭以谓能诵千赋自可为之,与此相类,然适意而止,所传乃不多,非若专门积累于岁月者也。……今御府所藏九:《临李成小寒林图》一,《秋景平远图》一,《秋云欲雨图》一,《色山高士图》一,《竹石小景图》一,《小景墨竹图》二,《墨竹图》一,《竹石图》一。”潘运告主编,岳仁译注:《宣和画谱》卷一二《刘援》,第267-268页。 刘瑗也是得其家庭的熏陶,既藏画,又懂画,是书画鉴赏名家,更工于山水画。

梁揆:“以荫补入仕。自龆龀之时,便喜刻雕及绘事矣。及长,因所阅甚多,往往一见而便能,似其宿习。花竹人物,凡可赋象者,一一能之。率取其名流高古之画,各择其一以资众善,冀兼备焉。揆齿方壮,若更加讨论,使就绳检,则有加而无已。……今御府所藏二:《春山霁霭图》一,《莲溪渔图》一。”潘运告主编,岳仁译注:《宣和画谱》卷一二《梁揆》,第269页。 他从小喜爱美术,善于花鸟画,尤以山水画精彩。

罗存:“性喜画,作小笔,虽身在京国而浩然有江湖之思致,不为朝市风埃之所汩没。落笔则有烟涛雪浪,扁舟翻舞,咫尺天际,坡岸高下,人骑出没,披图便如登高望远,悠然与鱼鸟相往还。此人后生,若其学骎骎未已,他日岂可量哉?……今御府所藏二:《秋江归骑图》一,《雪霁归舟图》一。”潘运告主编,岳仁译注:《宣和画谱》卷一二《罗存》,第270页。 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山水画家。

冯觐:“少好丹青,作江山四时、阴晴旦暮、烟云缥缈之状,至于林樾楼观,颇极精妙。画《金风万籁图》,恍然如闻笙竽于木末。其间思致深处,殆与《秋声赋》为之相参焉。惜乎觐性习未宁,但恐他日参差耳。……今御府所藏十有三:《雨余春晓图》一,《江山春早图》一,《膏雨乍晴图》一,《薰风楼观图》一,《清夏潺湲图》一,《霁烟长景图》一,《南山茂松图》一,《江山晚兴图》一,《金风万籁图》一,《霜霁凝烟图》一,《霜秋渔浦图》一,《江山密雪图》一,《雪霁群山图》一。”潘运告主编,岳仁译注:《宣和画谱》卷一二《冯觐》,第271页。  其山水画颇为精妙,使人如临其境。

贾祥:“少好工巧,至于丹青之习,颇极其妙。当时画家者流,一遭品题,便为名士。时宝和殿新成,其屏当绘设色写龙水于其上,顾画史虽措手,皆不当祥意。上命祥笔之,而神闲意定,纵笔为龙,初不经思,已而夭矫空碧,体制增新,望之使人毛发竦立,人皆服其妙。作竹石、草木、鸟兽、楼观皆工,时人得之者遂为珍玩。至于雕镂塑造,靡所不能。……今御府所藏十有七:《宣和玉芝图》一,《写生玉芝图》一,《梵阁图》一,《湖石紫竹图》三,《写生奇石图》七,《寒林鸲鹆图》一,《小笔》一册,《戏猫图》一,《写生水墨家蔬图》一。”潘运告主编,岳仁译注:《宣和画谱》卷一九《贾祥》,第389-394页。 他的美学造诣很高,品判作品能力很强,具有权威性。还善于雕刻、塑像,水墨画以花鸟为精品。

乐士宣:“早年放浪不束于绳检,中年莅职东太乙宫,遂与炼师方外之士往往从游,留心冲漠,遂觉行年所过为非,以是一意于诗书之习。方其未知书则喜玩丹青,独爱金陵艾宣之画,既胸中厌书史而丹青亦自造疏淡,乃悟宣之拘窘,于是舍其故步而笔法遂将凌轹于前辈。画花鸟尤得生意,视艾宣盖奄奄九泉下人矣。故当时有出蓝之誉。晚年尤工水墨,缣绡数幅,唯作水蓼三五枝, 氵 奚 鸟氵 勅 鸟一双,浮沉于沧浪之间,殆与杜甫诗意相参。士大夫见之,莫不赏咏。士宣未尝轻以示人。凡所画或以求之再三而幸得者,皆藏之以为好。屡以画上进,寔为北省绝艺也。……今御府所藏四十有一(略)。”潘運告主编,岳仁译注:《宣和画谱》卷一九《乐士宣》,第390-391页。 他通诗书,涵养有文人气质,花鸟画深得士大夫的赞赏,是一个高产且多精品的画家。

李正臣:“喜工丹青,写花竹禽鸟颇有生意。至于翔集群啅,各尽其态。时作丛棘疏梅,有水边篱落幽绝之趣,不作粗俗桃李、雕栏曲槛以为浮艳之胜,亦见其胸次所致思也。……今御府所藏六:柘竹杂禽图一,梅竹山禽图一,鹌鹑图一,写杂禽图二,棘雀图一。”潘运告主编,岳仁译注:《宣和画谱》卷一九《李正臣》,第393页。 李正臣创作的花鸟画生机勃勃,幽绝脱俗。

李仲宣:“始专于窠木,后喜工画鸟雀,颇造其妙。观《柘雀图》,其顾盼向背,一干一禽,皆极形似,盖当时画工亦叹服之。其所缺者风韵萧散,盖亦有所未至焉。然人间罕见其本者,以其寓意于燕雀之微,不求闻达以自娱尔。……今御府所藏三:《寒雀图》一,《柘雀湖石图》一,《柘条雀图》一。”潘运告主编,岳仁译注:《宣和画谱》卷一九《李仲宣》,第394页。 其花鸟画为当时同行所赞赏。

杨日言:“幼而有立,喜经史,尤得于《春秋》之学。吐辞涉事,虽词人墨卿,皆愿从之游。作篆隶八分,可以追配古人;尤于小笔,妙得其趣,其写貌益精。方仕宦未达,而神考识之,拔擢为左右之渐。于殿庐传写古昔君臣贤哲,绘像钦圣宪肃。及建中靖国以钦慈皇太后写真,顾画史无有髣髴其仪容者。命日言追写,既落墨,左右环观,皆以手加额,继之以泣。叹其俨然如生,其精绝有至于是者。作山林、泉石、人物,荒远萧散,气韵高迈,非世俗之画得以拟伦也。……今御府所藏四:《秋山平远图》一,《溪桥高逸图》一,《士女图》二。”潘运告主编,岳仁译注:《宣和画谱》卷七《杨日言》,第167页。 他喜爱经史,精通《春秋》,擅长篆隶八分书,多才多艺。绘画上不仅精于人物肖像,山水画也颇脱俗不凡。

以上宦官,都是当时著名画家,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皆属自娱自乐,不求闻达,无意成为画家,作品多超凡脱俗,这都与宦官身份有关。他们是宋代绘画史上一支不可忽视的画家群体。

结 语

宋代汲取了前代的教训,“祖宗之法严,宰相之权重,貂珰有怀奸慝,旋踵屏除,君臣相与防微杜渐之虑深矣”。《宋史》卷四六六《宦者列传序》,第13599页。 大多数情况下能够严格控制宦官,避免其专权,故而人数也不多。北宋建国之初,宋太祖规定掖庭给事不得超过50人。宋太宗时规定“自供奉官至黄门,以一百八十人为定员”。《宋史》卷一六六《职官志六》,第3940页。 宋仁宗晚年宫廷宦官人数骤增,“内臣”多达4000余人。(宋)李元纲:《厚德录》卷三,《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6页。 宋徽宗时期的宦官没有具体数字,但“至宣、政间,动以千数矣”。(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五,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6页。 仍以4000计,当不为过。但是,他们人数虽少,能量很大,被宦官的污名所掩盖的文化水平及成就,不可忽视。

宦官是国家机器中枢部位的细小精密的齿轮,维持着宫廷内外的运行,其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历代宦官都不乏杰出人才,汉代蔡伦和明代郑和就是代表。笔者曾指出:“除了个别时期外,宋代宦官作为一个群体,在宋史中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程民生:《北宋开封人才的井喷现象与历史贡献》,《河南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全面认识宋代宦官的文化水平,有利于深刻了解宋代崇文抑武的国策以及各项政策的运作,有利于窥视宋代宫廷事务的文化含量。我们看到,除了身体等不需言说的前提条件外,识字是宋代宦官唯一明文规定的条件。作为一支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精英群体,宦官为宋代历史和文化繁荣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单独在文化事业上做出了诸多贡献,其发明创意和文化产品促进了社会发展,在宋代文化史、科技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杨 军

Abstract:The eunuchs in the Song Dynasty were a group with high cultural quality, despite their small number, they had strong ability. Generally the eunuchs were literate, many of them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literature and art. Some of them even formulated regulation. The worlds first shipyard was also invented by eunuchs. Some eunuchs are famous painters. The eunuchs contributed a lot for the history and cultural prosperity of the Song Dynasty, their invention of creative and cultural products promote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the Song Dynasty; eunuch; cultural level

猜你喜欢

宦官宋代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
公平交易是外交准则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朝鲜为何没有宦官乱政?
重蹈覆辙
“宦官”与“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