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策略研究

2019-09-10杨泽高

速读·上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教学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然而部分中学语文教师或是未给予足够重视或是缺乏方法策略,未能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因此,本论就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包括传授鉴赏方法、了解创作背景、培养文学审美观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文学鉴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中,要逐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指的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艺术特色、语言特色及审美价值进行感知、领悟、理解和品味,并作出鉴别、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然而,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不利于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鉴于此,本论对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研究。

一、传授学生鉴赏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想要提要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教师首先的需要传授学生正确的鉴赏方法,因为教会学生具体某篇文章毕竟是有限的,而教会学生方法则能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可以自由游弋在文学作品的海洋里汲取营养。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讲授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1)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许多文学作品之能够长期流传被人广为传诵,其主要价值之一就是其中蕴含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准确把握作和恰当的评析,这也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基本前提。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需要弄清楚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等,即作家描写了什么时代什么具体事件,以及通过这些事件塑造了怎样的典型形象,文章流露出作家怎样的思想感情,以及作品试图表现的主题和所起到的社会教育意义等等。

(2)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中学语文教师在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中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和艺术特点。比如反复是中學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强文学作品的表达效果。例如在《祝福》中,就反复用了句子:“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这是因为在鲁四老爷眼中祥林嫂是个伤风败俗和不干净的人,是不允许在祭祀时是沾手的。作品以四婶之口反复说“祥林嫂,你放着罢!”实质上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地主阶级为维护吃人的旧礼教而对勤劳朴实的劳动妇女的无情绞杀。

(3)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不同风格的作者往往有着其自身不同的语言特色,而对作品的语言特色进行赏析也是文学作品鉴赏的重要问题之一。例如“真挚朴实”是朱自清散文的重要语言特色,他的许多作品一些平凡无奇的小事而被他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得真实感人,催人泪下。作者的父亲岁数大了,体型胖,行动不方便,却坚持给儿子买橘子。“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那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样的普通老人的背影,却孕育了深厚的父子深情。所以有人评价朱自清的语言特色:“……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

二、通过了解创作背景更好地鉴赏文学作品

在文学作品赏析中,熟悉作者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个人背景和平时经历、创作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不但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也更能够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色彩,对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赏析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先了解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军北上,歼灭了袁绍残部,统一了北方;在归途中他登上当年秦始皇、汉武帝也曾登过的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不禁心中汹涌澎湃。于是通过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学生们也自然更能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句中所表现出的诗人胸怀天下、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博大胸怀。

三、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中学语文大纲指出语文教学的任务应包括“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也是中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的之一。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吸引我们的就是文章优美的语言,因此在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品位文学作品的美,既能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也能不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的审美观点不同,对文学作品的观点或喜好也不相同。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文学作品教学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品的审美特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例如《紫藤萝瀑布》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对作品的审美和深刻立意的解读。作品与其说是一幅关于紫藤萝色彩的写生画,不如说是一幅关于生命勃发的写意图,然而作者只是单纯在写紫藤萝花?实际上作品所表现的紫藤萝已不仅是纯自然生物,而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生命再生,象征时代更替,象征精神涅槃,象征美的不灭,象征心灵之花的重放。从而让人悟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道理。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美学意义,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从而真正地提高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宏武,杨丽彬.朱自清散文艺术特色探析[J].科技视界,2017(5):105-106.

[2]王颖颖.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情感的渗透[J].语文学刊,2014(7):160-161.

作者简介

杨泽高(1976—),男,广东陆丰人,中学语文一级教师,从事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语文教学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