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油菜生产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2019-09-10曲奕威姜玉忠任春玲
曲奕威 姜玉忠 任春玲
油菜是我国七大农作物之一,也是河南省重要的油料作物,生产面积占河南省油料作物总面积的10%左右,以信阳市、南阳市、驻马店市为主的长江流域油菜生产区面积占全省油菜面积的70%以上。河南省经过多年推广双低油菜品种,全省双低油菜占比在80%以上,主要示范推广品种为杂98033(丰油10号)、信优2405、信优2709、杂双5号、杂双6号、杂双7号、双油8号、双油092、双油杂1号、穗源988等,全省平均产量基本稳定在160 kg/667m2左右。据2018年河南省统计数据显示,全省夏收油菜面积为14.53万hm2,总产量40万t,比2005年最高面积40.77万hm2下降了近65%,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一、面临的机遇与形势
(一)面临的机遇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长江流域油菜生产,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全程机械化”“在提质增效基础上,巩固棉花、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生产能力”,明確了支持和巩固油菜生产的工作要求,为发展油菜生产提供了政策保障。
首先,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行业持续走热,2018年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突破1.6万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900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440亿元,“以花为媒”的油菜花农事景观吸引了大批游客到乡村观光体验,成为农村新业态的亮点,为发展油菜多功能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其次,按照农业农村部“两区”划定工作部署,河南省在信阳市、南阳市的20万hm2油菜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工作于2018年底前提前完成,为下一步稳定河南省油菜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2018年河南省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规模达410.87万hm2,大大提升了油菜生产的基础条件,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油菜单产潜力。最后,随着我国对大豆需求存在一定的缺口,菜籽油作为健康的大宗食用油具有一定的补充作用。菜籽饼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氨基酸,粗蛋白含量,经过硫苷处理后菜籽饼可占饲料用量的10%左右。另外,菜籽饼与大豆饼相比有一定的成本优势,菜籽饼价格仅是大豆饼的一半。因此,发展油菜生产一定程度上可补充大豆的油用和饲用缺口,对保证食用油供给和居民肉奶消费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面临的形势
1.生产种植成本上升。2018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连续上涨,其中化学肥料价格上涨6%以上,农用机油价格上涨15%以上,加上用工成本持续上升,生产成本不断上涨,油菜种植效益明显下降。
2.市场价格波动。自2015年国家取消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后,油菜籽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2018年油菜籽价格在4.8~5.7元/kg,波动幅度达19%,农户种植积极性、收购流通、加工生产等环节均受到一定影响。
3.进口冲击。由于国内生产不足,油菜籽进口量呈现增加趋势,2017—2018年度我国菜籽进口量在430万t左右,2018—2019年度国内菜籽进口量有望继续增加,预计达到460万t,对国外油菜籽的依赖程度将进一步加大。
二、取得的成效
(一)油菜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
2000年,信阳市就被农业农村部列入长江流域油菜优势区域规划带,又辐射带动了相邻的南阳市、驻马店市的油菜生产,河南省油菜生产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上有了长足发展。2000—2015年,河南省油菜生产从面积到产量基本上呈现出稳中有增的态势。自2016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河南省油菜面积不断萎缩。2018年,河南省确定了20万hm2油菜重要农产品保护区。近年来,河南省积极发展城市周边农旅、休闲油菜观光带,河南省中北部和沿黄河滩区油菜面积显著增加,而且单产比全省平均水平增长15%以上。全省油菜整体生产布局呈现出有保有增的局面。
(二)绿色高质高效模式迅速推广
近年来,河南省不断在光山县、固始县、淅川县等县开展利用油菜探索生物隔离小麦条锈病新途径,重点开展“双低”油菜规模化种植,推广机械化条播、机械化收获技术、配方施肥和增施硼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措施。积极拓展产业新功能,鼓励依托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的实施推广,开展以“油菜花”为主题的农事景观旅游、节庆活动等,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三)高效生产模式成效显著
各地根据本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在河南省科研和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开展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推广。主要是水浇地推广,即“油菜多功能利用+花生”“油菜多功能利用+玉米(或饲料玉米)”等高效模式;丘陵旱地推广,即“油菜多功能利用+春谷”“饲料油菜+春谷+观光”等高效模式;畜牧区域推广,即“饲用玉米+饲用油菜+饲用玉米”一年三熟高效生产模式。高效生产模式的推广应用,有效利用了各地生产优势,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四)油菜多功能利用得到重视
菜籽油是健康的食用油,油菜菜薹是优质的蔬菜,油菜具有典型的“一菜多用”性。近年来,河南省农业部门在发展油菜油蔬两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示范,同时,大力宣传推广油菜油用、菜用、蜜源、观花、饲用、肥用等多重功能利用,利用油菜多用性调整种养业模式和结构,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五)油菜花农业休闲旅方兴未艾
近年来,河南省各地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将油菜花主题融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挥其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方面的作用,景观性油菜种植面积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河南省油菜主产区之外的豫西、豫北地区油菜生产发展迅速,播种面积逐年增加。例如,辉县市、濮阳市华龙区、新密市、新郑市具茨山风景区、郑州市黄河风景区、长垣县、三门峡陕州区等地的景观油菜基地种植面积合计达到2万hm2;濮阳市华龙区、辉县市、原阳县、新密市、渑池县、襄城县、方城县、光山县、新县等地还举办了油菜花节,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繁荣了乡村经济。
三、面临的问题
(一)现代化生产程度低
1.政策资金扶持较少。油菜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缺乏项目支持,双低油菜品种覆盖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标准化栽培技术应用率较低。
2.全程机械化机械普及率较低。农机农艺融合度不够,适合机收的品种少,后期收获难度大,造成用工成本高。
3.土地流转成本高。南部种植大户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油菜意愿不强,相当一部分油菜种植户还是以榨油自用为主,与市场衔接程度较低。
(二)综合利用水平低
河南省油菜规模化生产程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产业化程度较低。全省油脂加工行业整体呈散、零、乱的无序竞争格局,生产缺乏龙头企业拉动,市场竞争力不强,仅有泌阳县的“悦生合”、固始县的“申源”为数不多的油菜籽食用油品牌,而且其原料本地采购量有限,难以形成较强的生产拉动效应。特别是油菜饼粕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基本上都用作了肥料,蛋白资源浪费严重,优质油菜籽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增值效益不显著。
(三)进口油料冲击
随着近年来油菜籽进口量的不断增加,国内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双双下降,加上中美贸易问题的影响,使得大豆和豆粕的进口受到影响,国内对植物食用油和饲料饼粕的需求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菜籽、菜籽粕和其他油籽、饼粕的进口量来填补大豆的缺口。未来的走势不确定性,也给国内油菜的生产带来诸多影响。
四、建议
(一)强化政策扶持
完善油菜籽生产补贴政策和保护性措施,激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利用好油菜适宜产区的冬闲田。推广“粮油兼丰”模式,在小麦产区推广“小麦-油菜”轮作模式,在水稻产区推广“油菜-水稻”一年两熟制模式,利用好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优势,挖掘提升油菜单产。鼓励开展土地季节性承包,应用机播技术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支持发展油菜观光旅游经济。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优质优价”政策,推进“双低”油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升优质农产品效益。鼓励各地政府部门出台政策,发展油菜多功能利用,打造具有地方特点的油菜生产亮点。
(二)加速新成果应用
集成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广高油、高油酸油菜新品種,加快适合机收的新品种选育,减少收获损失和难度,提升油菜的单产水平。优化油菜种植布局,以划定的“两区”为重点,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油菜生产基础水平。引导规模化、订单化的基地发展油菜生产,通过订单生产稳定农民收益。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力度,引导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带动能力强的主体集聚,缓解成本上升、资金短缺等问题。
(三)推进机械化生产
加大油菜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增加农机补贴目录,农机农艺部门应联合推介适合不同种植模式和不同地形的农机型号。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开展农机农艺瓶颈技术攻关,推广全程机械化生产,制定与机械化生产相配套的标准化、轻简化的栽培技术标准。加大对成熟实用的农机引进力度,支持油菜种植大户和农机、农技合作社开展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和代耕、代种、代收等社会化服务。
(四)提升产业化水平
1.对发展较好的油脂加工企业给予扶持,鼓励开展油菜籽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培创名牌产品。
2.推进优质“双低”油菜基地建设,建立国产非转基因“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加大国产非转基因菜籽油宣传力度,提升高附加值终端产品对整个产业链的拉动作用。
3.拓宽利用途径。菜籽油除了作为食用油,菜粕也是良好的精饲料。另外,菜籽油在机械、化工、医药等领域也有广泛用途,要发展精深加工,延伸油菜主副产品的产业链,提升产业的科技水平。
(五)应对进口影响
加强油菜籽进口管理,利用好我国油菜籽进口量大这一筹码优势,增加我国在外交、谈判中的主动性和应对空间,增加多元化进口渠道,保障国内油菜籽原料供应能力。目前,终端市场上非转基因菜籽油价格是转基因菜籽油的1.5倍,要严格国内油菜籽非转基因生产监管,实现原料来源可追溯和独立封闭管理,在民众中树立国产油菜籽产品不含转基因的共识,将国产油菜籽产品打造成类似日本农产品的“国产最优”的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