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正念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2019-09-10刘万伦汤静静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大学生

刘万伦 汤静静

[摘 要] 正念是一种对当下体验完全保持觉知的一种心理状态。主观幸福感指的是个体根据自定标准对其生活质量作出的整体性评价。选取200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探讨大学生正念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的正念水平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正念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也越强。

[关键词]正念水平;主观幸福感;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B842.9 [文献标志码]A

一、问题提出

正念(Mindfulness)是指对当下的体验完全保持觉知的一种心理状态。当我们非常专注于当下的体验,这就是正念状态,而有时我们会被一些白日梦或者困扰的情绪、想法所占據,对当下的状态失去觉知,这就是非正念状态。[1]关于正念的概念,一些学者认为正念是一个静态概念,是一种可以持续认识并表现自己内心的知觉,另一些学者认为正念是一种动态概念主要指正念训练,是个体有意识地用开放接纳的态度来面对当下。[2]正念其实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正念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注意、觉知和记忆,注意是指对自身意识的关注,觉知是指个体对自身内外部的意识,记忆主要是关注记忆过程,并且同时保持觉知和注意。[3]Shapiro等人曾提出正念的作用机制也即IAA三轴模型,I(intention)代表正念的目的;A(attention)代表“注意”,也即关注当下的体验;A(attitude)代表“态度”,即以开放、接纳的态度。通过三个轴对内外刺激进行再感知,经过这样的再次认知,人们对事物的观察比原来更加清晰客观,看问题和事物的视角也发生了一些变化。[4]

国内外对于正念的研究,更多的是研究正念的应用。Kabat-Zinn是正念的最早提出者,因为正念能成功帮助减轻病人因疾病而产生的疼痛和压力,逐渐发展成了一种正规的心理治疗方法。1979年麻州大学医学院开设了第一所“心理减压诊所”,自此“正念减压疗法”被很多人所推崇,对治疗一些具有心身问题的来访者具有很好地效果。[5]还有食禅、行禅、正念冥想、[6]正念瑜伽等正念训练技术也有效培养和提升正念水平,正念水平的高低对我们的情绪、心理健康等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7]

对于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的概念界定,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以Neugarten和Cantril为代表的心理学家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度的认知评价。Bradburn和Watson等人以个体当前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平衡的结果作为衡量主观幸福感的标准,认为较少体验负性情绪、较多体验正性情感就是幸福。Ryff从心理发展意义上阐述幸福感,认为幸福不仅仅是获得快乐,而是通过发挥自身潜能达到完美体验。Revicki和Krause倾向于从负面反映主观幸福感,但这种想法已经被否定。心理学界常用的是Diener的定义,他认为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出的整体性评价。[8]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主要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认知成分主要是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具有主观性、稳定性和整体性三个特点,主观性体现在个体是以内在标准而非他人标准进行评估,稳定性是指测量长期而非短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整体性表示这种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8]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人格(自我效能感、自我价值、自我概念、自尊)、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等。客观因素主要有人口统计学变量、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和学习状况等。[9]严标宾等人(2003)发现社会关系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个体的内部价值比外部价值更能影响幸福感,经济收入以及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10]郑日昌、张雯等人个体自尊,归因和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以“外控”归因的个体幸福感较低。[11]罗增让发现专业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很大,艺术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医学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偏低。艺术学习是一个愉悦的审美过程,艺术生社交广泛,因而容易得到较多的积极情感,而医学生的认知结构单一,课业负担重,多面对一些不健康不积极的生理心理疾病,因而较难体会到幸福感。[12]

国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经历描述阶段和解释阶段。描述阶段是我们研究主观幸福感的必经过程,主要是使用专业量表测量不同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得到他们的幸福感平均水平。在了解的基础之上进而对现象进行解释,解释阶段是更为深入的探讨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内部机制,运用一些人格理论、社会比较理论等进行解释。[13]近些年,多数学者倾向于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从客观因素到主观因素均有涉猎,众多研究逐渐显现出外部因素对主观幸福感只有中等程度的影响。

目前,国内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研究也集中在老年人,研究发现经济水平和孤独感水平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对于大学生、教师群体以及其他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研究甚少,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多采用国外量表,很多研究结果也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是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的,在人口学变量上也少有差异。在主观幸福感的三个成分当中,最能预测幸福感的是积极情感,其次是生活满意度。[13]

慈悲善良之人常常能体会人间疾苦,也即正念水平高的人往往更容易体会幸福。目前,国内外对于正念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颇多,但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相对较少。一般来说,正念水平高的人能更客观地看到世事变幻和人间冷暖,拥有更慈悲的心态,所以幸福感自然很高,因而研究正念水平和主观幸福感二者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4]Brown和Ryan曾研究经济欲望差异也即当前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单纯地获得更多财富是很难减少这种经济欲望差异,而通过正念可以增加满足感从而缩小欲望差异,主观幸福感就会增加。当人们朝着欲望前进或者达到欲望时,幸福感就会提高,相反,当感到本身拥有的和欲望相差甚远时,主观幸福感水平就会很低。[15]这与Diener(2002)的研究结果有异曲同工之妙,个人收入水平的增加对主观幸福感并没有持续和长期的影响,收入的增加并不伴随着主观幸福感的改善。[16]通过以上证据可以建议加强正念作为调节人们财务欲望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够使得具有较大财务抱负差距的个体更能接受他们目前的财务状况,进而提升幸福感。Schutte和Malouff曾研究情商是否能调节正念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情绪智力在正念和更高的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和更低的消极情感之间起中介作用。正念使得当下的体验更加清晰生动,鼓励个体准确感知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有效的调节情绪,因而正念能够促进情商的发展,情商的提高也导致更高水平的幸福感。[17]一些以大学生为样本的研究表明,正念可能通过情商、自尊、核心自我评价等中介影响主观幸福感,但已有证据只能证明这些因素只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还存在其他一些潜在的因素如心理弹性等。心理弹性作为一种个人特质,是一种能够在面对生活逆境时保持和恢复幸福感的能力。一些具有较高心理弹性的个体能通过缓冲逆境时期的负面影响来保持身心健康,对于幸福感具有很大的好处。Pande曾研究发现正念通过心理弹性对幸福感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换句话说,就是拥有更高专注力的个体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影响力。正念的意识促进更强恢复力的发展,恢复力高的个体其乐观水平、热情度等方面也相应较高,高水平的专注力能帮助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正确的态度,培养韧性,而不是以自动的和非适应的方式做出反应,处理问题也更有创造力,不会不知所措。[18]Hanley(2015)探究发现冥想练习者的正念水平、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水平都明显更高。因而,以上研究都支持正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19]

综上所述,正念水平通过正念训练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一些中介因素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的影响。那么正念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二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该研究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正念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以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正念水平的高低对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到底有什么影响?我国大学生的正念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目前到底处于什么水平?该研究假设大学生的正念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消极情绪存在负相关关系。正念水平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本研究以中国大学生作为被试,试图证明上述假设,为大学生的正念水平和主觀幸福感提供研究支持。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以安徽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纸笔测验。实际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6份,剔除无效问卷后,保留有效问卷为190份,有效问卷率为95%。其中文科生44人,理工科学生146人;男生76人,女生114人;大一学生53人,大二学生109人,大三学生15人,大四学生13人;被试年龄在18-23岁。

(二)研究工具

1.正念注意觉知量表

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indful Attention Awareness Scale,MAAS)[20]共计15个题目,指导语是要求被试按照最近一周内的实际情况在各个条目后选择最符合自己的描述等级,“1”到“6”代表“几乎总是”到“几乎从不”。得分越高也就代表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以较高的水平对当下觉知和注意。该量表信、效度较好,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789。

2.生活满意度量表

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Life with Scale,SWLS)用于测量生活满意程度的量表。[21]该量表采用7级评分(1=非常不同意,2=很不同意,3=有点不同意,4=中性,5=有点同意,6=很同意,7=非常同意),共计5个题项,分数越高代表生活满意度越高。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819。

3.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

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ositive Affect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22]中测量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词各9个,共计18个题项,采用5级评分(1=根本没有,5=非常强烈),要求被试根据自己在过去一周内的体验来评价自己多大程度体验到这些词汇所描述的情感。本次测量中积极情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4,消极情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49,总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799。

(三)数据处理

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对安徽某大学300名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施测时间为30分钟,给学生填完问卷立即回收。采用SPSS18.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结果

(一)大学生正念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

通过对大学生正念水平的描述性统计可得表1,正念水平采用6级评分,中位数是3.5,表1中显示正念水平的均值大于中位数,可以得出大部分学生的正念水平较高。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生活满意度量表采用7级评分,中位数是4。表中满意度均值是3.8,低于中位数,可得大部分学生对生活满意程度较低。情感维度的量表均采用5级评 分,中位数是3,表中显示消极情感均值是2.3,低于中位数,积极情感均值是3.4,高于中位数4,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情感更多一些,整体主观幸福感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二)大学生正念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情况

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正念水平在性别、年级、专业和所在地这些人口学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到,年级越高,正念水平也越高;女生的正念水平得分要稍高于男生;理科生的正念水平得分高于文科生的正念水平;乡村同学的正念水平的得分高于城镇同学。

从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文理科和生源地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表中数据仍可看出差别,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体验到积极情感,男生在对生活的满意度和体验消极情感的水平均高于女生,从总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来看,男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略高于女生。就文理科生而言,在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上,理科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均高于女生,因而可以看出理科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高于文科生。就生源地方面而言,乡村学生在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上均高于城镇学 生,因而乡村学生比城镇学生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更为强烈。

(三)大学生正念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本次研究为了探究大学生正念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对大学生正念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进行了相关分析(见表5)。结果显示,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维度呈现显著正相关;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正念水平与消极情感并不存在显著相关的关系,生活满意度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均呈负相关的关系;大学生的正念水平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的关 系(r=0.340,P<0.01),与积极情 感也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227,P<0.01)。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正念水平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346,P<0.01)。

(四)大学生正念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为了考察正念水平对主观幸福感三个维度的预测作用,本次研究将正念水平作为自变量,将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所得结果见表6。正念水平对因变量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主观幸福感的B值分别为0.538,0.246,1.731,且P<0.05,即正念水平对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主观幸福感的贡献较大,预测作用大学生的正念水平对消极情感是负向预测。

四、讨论

(一)大学生正念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的正念水平较高,在人口学变量上,正念水平并没有显著差异,但从已有数据中仍可看出,女生的正念水平略高于男生,表明女生比男生更善于保持对当下状态的觉知,女生也比男生更加敏感一些。随着年级的增高,大学生的正念水平也呈现上升趋势,这就表明文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正念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善于去感知周边世界,觉知当下体验,用更为全面和理性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另外,乡村学生的正念水平高于城镇学生,生活背景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感知当下的习惯,乡村学生可能更善于觉知当下。

总的来说,主观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和国内外其他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是从微观角度分析,城乡差异使得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在对幸福的定义和感知上都存在差异,乡村学生由于追求和抱负受限因而更容易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水平也相对偏高。一些学者研究发现,收入增长对主观幸福感并没有必然联系,收入处于某一稳定等级时,个体会适应这一水平,而当收入突然发生改变时,主观幸福感也只是会暂时的增加或者降低而已。[23]就专业方面而言,理科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维度上均高于文科生,因而理科生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高于文科生。理科生偏于理性思维,对事会更偏向于理性评价,容易看到问题本质,理性解决问题;文科生偏于感性思维,处事也会瞻前顾后,多愁善感一些,这些因素使得理科生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文科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杜军等人(2007)年也得到理科生的积极情感成分要显著多于文科生的结论。[9]庞文等人也得到类似的结论,认为艺术类和体育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最高,其次是理科生、文科生。[24]但也有学者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朱国文等人将各专业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艺术类、文科、工科、理科、医科。[25]

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生活满意度不高,但是大部分大学生均是积极情感占主导,所以综合下来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科技发展迅速,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再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文素质增长使得当代大学生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向上的心境,大学生也更多的关注自我,积极心理学的深入也使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所提高。

(二)大学生正念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有学者以问卷的形式探究了正念水平、人格特质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宜人性、主观幸福感、开放性和自我怜悯与大学生的正念水平都存有相关关系并且是显著正相关,这也就说明正念水平越高,越容易感受到幸福感,可以更好地接纳他人和悦纳自我,也使得主观幸福感也比较高。汪静莹(2014)也在研究中得出正念训练虽然不能改变主观幸福感,但是能显著提升个体的正性情绪从而提高个体的幸福感感受。[7]Laurie和Kenneth (2010)的研究发现正念水平高的人,对当下环境认知更明确,更能清晰看到问题解决办法,从而理性应对生活问题,幸福感也相对较强。[26]

为了提高我们的幸福感,可以使正念通过增强自我怜悯,降低负罪感、羞愧等这些消极情感来达到,这也说明了自我怜悯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该项研究还对维度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消极情感与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这两个维度是呈负相关;大学生的 正念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生活满意度 这个维度间呈显著正相关(r=0.340,P<0.01)即:正念水平与积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r=0.227,P<0.01);正念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346,P<0.01)。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很好地说明大学生的正念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也随之越高。

为了进一步考察正念水平对主观幸福感三个维度的预测作用,本研究将大学生的正念水平作为一个自变量,将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即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经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正念水平对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主观幸福感的B值分别为0.538,0.246,0.033,1.731,且P<0.05,即正念水平对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主观幸福感的贡献较大,其中正念水平对消极情感是负向预测。这说明正念水平对于主观幸福感具有很好地预测作用,正念水平的高低可以很大程度反應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程度。[27]

五、 结论与启示

从研究结果可知,大学生的正念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二者在人口学变量上并无显著差异,但从数据中仍可看出一些趋势。经相关分析发现,大学生正念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经回归分析发现,正念水平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很高地预测作用,拟合效果很好,也即大学生的正念水平越高,其主观幸福感也越高。那么这项研究也给予了我们一些启示: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正念水平和主观幸福情况,适当开展一些正念训练或者正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正念练习的方法,减少负性情绪,帮助学生提高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靳亚歌.正念训练对大学生工作记忆的影响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4.

[2] 苗元江,汪静莹.积极心理学领域中的正念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3( 8) : 46-52.

[3] 段文杰.正念研究的分歧:概念与测量[J].心理科学进展,2014(10):1616-1627.

[4] Shapiro S L, Carlson L E, Astin J A, et al. Mechanisms of mindfulness[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10(3):373-386.

[5] Brown K W, Ryan R M. The benefits of being present: mindfulness and its role i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3(4):822-848.

[6] Kabat-zinn J, Lipworth L, Burney R. The clinical use of mindfulness meditation for the self-regulation of chronic pain[J].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1985(2):163-190.

[7] 汪静莹.正念训练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8] 丁园园.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5.

[9] 郑祥专,孟万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03-106.

[10] 严标宾,郑雪,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37-142.

[11] 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61-62+44.

[12] 罗增让,王佳利.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5(10):38-42.

[13] 尹海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 开封:河南大学,2004.

[14] 范璐.正念训练对NAP任务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 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4.

[15] Brown K W, Kasser T, Ryan R M, et al. When what one has is enough: Mindfulness, financial desire discrepanc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009(5):727-736.

[16] Diener E, Biswasdiener R. Will money increase subjective well-being?[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2(2):119-169.

[17] Schutte N S, Malouff J M. Emotional intelligence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dfuln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J]. 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1(7):1116-1119.

[18] Bajaj B, Pande N. Mediating role of resilience in the impact of mindfulness on life satisfaction and affect as indice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J]. 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6(4):63-67.

[19] Hanley A, Warner A, Garland E L. Associations Between Mindfulnes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with Respect to Contemplative Practice[J].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15(6):1423-1436.

[20] 陈思佚, 崔红, 周仁来,等.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148-151.

[21] 郑雪,王玲,邱林,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2):105-107.

[22] 邱林,郑雪,王雁飞.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的修订[J].应用心理学,2008(3):249-254.

[23] 李儒林,张进辅,梁新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理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1):783-785.

[24] 庞文,韩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2006(3):40-43.

[25] 朱国文,蒋关军.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3):66-70.

[26] Wayment H A , Wiist B , Sullivan B M , et al. Doing and Being: Mindfulness,Health,and Quiet Ego Characteristics Among Buddhist Practitioners[J].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11(4):575-589.

[27] Carmody J, Baer R A.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ndfulness practice and levels of mindfulness, medic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nd well-being in a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program[J].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08(1):23-33.

[責任编辑]王立国

Abstract: Mindfulness is a state of mind in which one is fully aware of the present experience.Subjective well-being refers to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life made by individual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standards.200 colleg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mindfuln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by using mindfulness awareness scale,life satisfaction scale and positive emotion and negative emotion scale.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 students’level of mindfulnes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subjective well-being,and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mindfulness,the stronger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Keywords: mindfulness level;subjective well-being;college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关于体育参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