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视野下高校传统民族器乐教学的传承与改革

2019-09-10张明珠

锦绣·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传承高校改革

张明珠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现如今的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多元化的发展环境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多元文化视野下,在这种背景的影响下,高校的传统民族器乐教学也需要进行改革,通过对当前已有的器乐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的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此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给传统民族器乐的推广和发展起到进一步的助推作用。在这方面,笔者根据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分析了高校传统民间器乐的教学是如何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视角下进行和改革的。

关键词:多元文化视野;高校;传统民族器乐教学;传承;改革

进入21世纪以来,近20年的发展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进行不断的变革,由于国际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族地域文化,对各个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在传统民族器乐的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就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又要对传统乐器进行传承和发展,所以要对不同卓越的文化进行兼容性的学习,探索一条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文化遗产的道路。

一、高校目前传统民族器乐教学的基本状况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中的传统器乐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习传统乐器的学生越来越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已经走入了国际舞台,成为了传统文化推广的重要媒介,在国际文化交流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很多学生都在进行曲目的表演,让外国民众更加熟悉,从而拉近东西方文化的距离,这种演奏方式迅速风靡了我国各大音乐院校,同时学生们能够以高技术的曲目来展示自我演奏水平,从而传统文化的推广有了新的媒介,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学生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向模仿西洋器乐的角度转变,已经背离了传统民族文化音乐的核心理念,从长远角度来说,这种推广方式与创作方式是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

二、展开民族乐器教学的意义

在高校传统乐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会酝酿出不同的民族文化,所以在学生之间学习时,尽量保持对这些民族音乐认知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自由平等的观念去对待这些文化,感受不同文化孕育出来的多种艺术风格,并从中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反思,由此来构建自我民族身份的认同,这种方式对于了解其它文化,提高文化认同感和包容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大学生来说,我国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音乐是反映当地人文特征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比如蒙古长调,它就善于表现蒙古族独特的文化特点和生活习惯,蒙古地区幅员辽阔,人民逐水草而居,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是它们用一种豪放的方式来进行情感交流和身份祭祀,长调以这样的方式在生存环境中不断演变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音乐形式。比如南方地区的音乐,多为丝竹管弦音乐演奏风格较为柔和轻巧,大多表现江南美景,江浙一带地区的面积不大,但人口密集,在有限的生活环境中人们的自得其乐,安然闲适也在音乐中得以展现,它们并不会与蒙古长调那样形成音质粗犷,音量高的音乐形式,而这种闲适自在的音乐表现形态,也是当地人们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体现。

三、怎样实现传统民族器乐教学的改革

1.深化文化感知

随着多元文化视野的不断深化,在高校民族器乐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器乐演奏,更应当对其他契约进行简单的学习,对于专业音乐高校来说,应当利用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培养,高校学生对于艺术的感知能力,和其他非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多媒体完善资料的,查找散落文化的内在关联,向学生传达多元化的艺术观念,不仅在中国存在这样的文化现象,在世界各地都和中国一样多民族的文化是互相交融的,他们作为平等主义的文化表现形式,承载着重要的人文情怀和背景,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当对多种文化形式进行接纳和了解,教师要鼓励青年学生对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进行深入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多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加深文化背景和文化体验,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音乐理解能力。

2.鼓励学生参与民间音乐文化体验活动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民歌的采风制度,通过采风来了解人们的生活变化和思想变化,经过千年的朝代更迭,这种方式逐渐成为音乐工作者调查的工作的一部分,采风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传统音乐进行记录,因此,学生如果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采访工作当中,了解各地的语言和人文文化,在细节上去感受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和音乐色彩,深入到当地民族文化当中参与各项民族活动,对各个民族的人文历史进行追溯,在这样的文化体验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不同,以及在音乐作品中的重要体现,跨民族跨文化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加充分认识到音乐的多样性,使他们在音乐学习的基础上培养更强烈的求知欲。

3.优化课程内容在音乐课程设计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传统高校音乐教材的设计仍然以欧洲音乐体系为主,对于本国的音乐体系研究尚浅,因此,在民族器乐讲法演奏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很难在上课时间内对学生的演奏技巧进行规范,也缺乏传统乐理知识的系统性讲解,学生并不能充分体会到传统音乐文化的文化内涵,所以高校民族器乐的教学必须充分认识到现在教学所面临的局限性,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对教材进行丰富和充裕,既要培养通晓中外乐理知识的专业人才,又要加强对传统乐理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总之,在高校传统乐器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教学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学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培养兼容并包、多元接纳的品质,对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今后的音乐学习,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入多种文化因素,使自己的演奏更加生动丰富。

参考文献

[1]杨凌,曲香竹.中国民族器乐在高校的传承和途径[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8,26(02):76-80.

[2]杨梦娜,钦媛.多元文化视野下高校传统民族器乐教学的传承与改革[J].黑河学院学报,2017,8(08):145-146.

[3]王政.高校民族器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11):75-76.

[4]卢盈盈.浅谈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传承性与时代性的融入[J].赤峰学院學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02):239-240.

猜你喜欢

传承高校改革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