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法治疗术后急性肠痿患者的应用研究
2019-09-10李明
李明
[摘要]目的:分析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法医治术后急性肠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符合要求的50例外科手术急性肠痿患者,均进行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引流法医治,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有46例患者治愈,有1例死亡,3例患者放弃治疗。有32例患者在经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引流后3天内发热停止,腹腔感染已得到控制。41例患者引流后一个月内肠痿自愈进行拔管,对所有顺利出院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调查,患者均没有出现并发症,恢复良好。讨论:临床应用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肠息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法;急性肠瘘;腹腔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5-041-01
前言
肠痿大多是因为手术治疗后导致的肠管之间或者肠管与其他脏器间出现的病理性通道,是较常出现的一种严重性并发症,据有关资料统计,肠痿的病死率在17.5%左右,引起人类广泛关注,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临床治疗肠痿多以保守治疗为主,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于充分有效地引流技术,为研究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法医治术后急性肠瘘患者的临床效果,现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符合要求的50例外科手术急性肠痿患者进行研究,现对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符合要求的50例外科手术急性肠痿患者,均进行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引流法医治,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49岁,年龄最大的患者81岁,平均年龄(69.4±10.6)岁。所有肠痿患者发病原:行腹壁闭合性损伤术患者15例,行粘连致急性肠梗阻术患者10例,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9例,行嵌顿疝肠坏死切除造瘘术后二期吻合术的患者6例,小肠痿患者5例,结肠瘘患者胃十二指肠瘘患者各有2例,胰肠吻合口瘘患者1例。本次研究均取得研究对象及其家属的同意,并签订了协议书。
1.2研究方法
1.2.1治疗器械:本研究使用的器械有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管,冲洗液,吸引装置以及腹带。
1.2.2治疗方法:对术后腹腔引流管或者切口出现黄色粪便样物引出的患者,即可诊断为急性肠瘘,对其应用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法医治。手术医师需要根据患者手术情况进行肠痿位置判断,需要立即将原引流管拔出,并用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管取代原引流管进行持续冲洗负压吸引,完成后,医护人员需要时刻关注病人的引流情况,确保冲洗引流顺畅、有效,若出现引流管堵塞情况,需要满上进行清洗和更换。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嘱对病人机芯常规治疗,主要内容有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和血常规、肝肾等器官的功能检测,并配合禁饮食、抗炎、肠外营养等常规治疗,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变动情况调整用药剂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待患者腹腔感染和全身感染得到有效的治疗后,慢慢调整肠功能恢复,即及时对病人进行肠内营养。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如果发现病人的肠痿引流慢慢减少到完全消失后,可以逐步拔除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对治愈后顺利出院的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调查,研究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法医治术后急性肠瘘患者的临床效果。
2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有46例患者治愈。有1例死亡,3例患者放弃治疗。有32例患者在经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引流后3天内发热停止,腹腔感染已得到控制。41例患者引流后一个月内肠痿自愈进行拔管,对所有顺利出院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调查,患者均没有出现并发症,恢复良好。
3讨论
肠痿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临床主要常见的有腹腔感染和手术术后并发症等,肠痿患者若治疗不及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导致患者吸收营养受阻碍,加大了体液流失和器官感染的几率。目前,肠痿病患治疗的主要手段是引流保守治疗。在对肠痿患者治疗中,发现对患者进行引流时间越早其治疗效果越好,但需要严格把握患者主动引流时机,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给予恰当的引流管。此外,医生需要固定引流时最大程度上避免患者腹壁皮肤受到感染,同时给予患者一定的护理干预能够保证引流效果有效。把握患者腸内营养的开始时机非常重要,提倡患者腹腔和全身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时,等到肠胃恢复蠕动后尽早给予肠内营养。本研究应用所有患者经过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法医治术后急性肠瘘患者,临床结果为46例患者治愈,有1例死亡,3例患者放弃治疗。有32例患者在经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引流后3天内发热停止,腹腔感染已得到控制。41例患者引流后一个月内肠痿自愈进行拔管,对所有顺利出院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调查,患者均没有出现并发症。恢复良好。综上所述,临床应用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肠息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