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我国居民消费升级问题

2019-09-10潘红玉贺正楚吴艳

财会月刊·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需求侧消费升级居民消费

潘红玉 贺正楚 吴艳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升级大体经历了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和服务型消费等几个阶段,居民的消费能力、消费水平、消费结构都得到了改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消费业态、消费品质、商品形态、消费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新时代居民消费特征。依据消费增长格局变化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分析我国消费升级的演变路径和发展态势,建议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进一步助推消费升级。

【关键词】居民消费;消费升级;消费增长趋势;供给侧;需求侧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9)10-0112-7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居民消费水平、消费品市场、消费行为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及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动力由金融危机前的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变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协同拉动。近年来,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197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8.3%;到2017年,该比率已经提升至58.8%,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于消费领域。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表现为当前供给的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经济增长以及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当前,消费领域体现出以下特征:新时代居民消费矛盾层出不穷,消费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升级,各种消费热点和新兴消费业态不断涌现和更替[1]。因此,在新时代我国居民消费当中,如何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推动消费升级,积极改善消费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文献综述

按照统计标准划分,消费支出共分为八大类,分别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食品、衣着、居住、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交通通信以及其他商品及服务;按消费满足居民生活消费的层次划分,则分为生存型、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消费升级是指各类消费品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直接反映消费水平和发展趋势。在内容上,消费升级表现为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由需求弹性较低的商品转向需求弹性较高的商品。在层次上,消费升级表现为不同属性类别的消费项目之间支出的消长关系,主要表现在消费类别结构升级、消费类型结构升级、消费品质结构升级、消费品牌结构升级四个方面,反映了居民从较低生活质量标准向较高生活质量标准演变的过程[2]。

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是最早对消费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他提出了著名的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此外,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的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越大,也能说明居民的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国外学者对消费这一主题研究比较早,在消费结构升级及消费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3]。发达国家的实证经验表明,居民消费不仅能直接拉动经济增长,而且可通过影响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影响经济的增长[4,5]。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因此,若没有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经济增长将失去动力和方向[6]。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能够催生新产品和新技术,促使企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从而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7]。只有坚定推行以引导产业(企业)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消费升级,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8]。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工业化发展的需要,长期存在着重积累、重投资、轻消费的问题。随着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学界对消费也越来越重视,学者们在消费升级的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推进消费升级的政策建议等方面贡献了大量成果。

在消费升级影响因素上,有内生和外生因素之分:内生因素包括收入、财富状况和消费心理预期等因素;外生因素包括技术进步和创新、储蓄利率、国家政策等因素[9]。城镇居民消费升级具有需求多样性、层次递进性和动态非平衡性等特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非工资收入占比的增长与消费结构升级正相关,而个人社保缴费负担、不确定性和消费价格均对消费升级形成抑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消费升级的影响不显著[10]。在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上,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能显著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11]。有学者基于ELES模型对我国或部分城市居民消费结构进行线性分析,发现我国居民消费结构趋势是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呈下降趋势,食品等基本支出边际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而交通、文化娱乐等改善型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则呈上升趋势[12]。

我国消费升级过程中存在着消费率偏低、服务型消费供给不足、居民负债率上升过快、消费品工业制造与消费升级之间出现断层等问题[13,14]。由于收入差距和结构失衡等系统性因素的干扰,在居民消费升级的同时,阶层之间的消费差距也被进一步扩大,致使消费升级的普遍性被削弱,消费分层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日益突出的現象,并呈现出两极化、结构化和扩散化趋势[15]。为进一步推进消费升级,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满足居民多层次多元化消费需求[16];降低产品和服务价格,促进新消费提质扩容;健全社会消费信用体系,创新信用消费模式[17];政府保持中性,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18]。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呈现城乡趋同、区域趋同、中美趋同的“三维度趋同”特征[19]。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推动消费热点和亮点涌现[20],发挥网络、时尚、服务、绿色、农村消费等新消费的引领作用[21]。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升级趋势分析

改革开放40余年来,居民的消费结构经历了由贫困型向温饱型再向小康型的转变,目前正在向相对富裕水平升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对经济发展方面的追求正在由速度、产量、产品转向效益、质量、品质、品牌以及服务方面。创新和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通过新的供给又创造消费增长点,使两者良性循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历经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消费特征,具体如下。

1.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20世纪80~90年代中期,出现了消费的第一轮升级,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消费支出主要用于粮食等方面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由绝对贫困阶段迈入温饱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产品供给数量和能力不足,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都较低,因此消费需求受到供给制约。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66.7元,恩格尔系数高达67.7%,按照恩格尔系数划分仍处于绝对贫困状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后,居民对粮食的消费需求呈下降趋势,至1995年恩格尔系数降低至50%,按照恩格尔系数划分已经进入温饱阶段。该阶段的基本食品、粮食等生存型消费支出比重下降,对于日用品、服装等发展型消费支出比重则呈不断上升趋势。消费领域的升级,推动了制造行业的发展,大量发展型产品进入市场,极大刺激了居民的消费购买欲望,有效推动了國民经济的发展。

2.发展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升级。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出现了消费的第二轮升级,由发展型消费转向享受型消费。这个阶段主要特点是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降低,耐用消费品迅速普及,基本消费需求得到充分满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也稳步攀升,至2010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至40%左右,达到了基本小康水平。中产阶级逐渐产生,手机、冰箱、彩电、洗衣机等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汽车等消耗品不断普及。享受型消费需求推动了家电、汽车等制造业行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制造逐渐走向全世界。

在这一轮消费升级的后期,耐用消费品不断向高端化、个性化趋势发展。这一时期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包括大屏高清彩电、空调、笔记本、智能手机、大容量冰箱、摄像机等,小汽车成为城镇居民出行的常用代步工具,且形成了“房子、车子、票子”新三大件。这一轮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驱动着相关产业的增长,对IT产业、汽车产业、电子产业、钢铁、机械制造业以及房地产业等行业产生了强大的驱动力,从而推动了我国的第二轮经济增长。

3.享受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21世纪初期,开始出现消费的第三轮升级,目前升级仍在进行中。居民消费由享受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转变,居民的消费特点逐步转变为个性化、定制化、多样化的高品质消费,教育、医疗、通信、休闲娱乐等消费成为重要的消费增长点。经过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按当前价格算,2017年我国人均GDP为8643美元(全球第71名),全球平均为10728美元,低于全球平均数,按照世界银行的高中低收入国家划分标准,我国接近或位列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行列。同时,由于国家对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使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能力呈上升趋势,并已超过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驱动能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在这一阶段,商品由传统的实物商品转变为包括实物商品、服务商品以及体验活动的新商品,并呈现出以下特点:1消费者的主体意识增强。消费者意识清晰,不仅知道自己的权利所在,同时也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2新型消费业态不断涌现。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消费领域不断扩大,从传统的食品、服装和交通通信类等消费向以旅游、教育、娱乐、医疗保健等为代表的新兴消费扩展,目前形成了

“智能高清电视、扫地机器人、烘干一体洗衣机、净水器”新四大件。3消费品质不断升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在消费时更加重视产品和服务的品质,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受到追捧,如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等品质消费。

四、新时代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2018年消费对我国的经济贡献已超过60%。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首次降到29.3%,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的富足标准。进入新时代,全国居民消费也在不断兴起多种消费新业态,如跨区跨境消费、线上线下消费、体验分享消费等。新业态促进和加快了居民消费方式、消费热点的转换,新消费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居民消费的不断转型升级。消费的升级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发展过程,需要不断加以完善。虽然我国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居民消费结构日益改善,但当前消费升级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产品和服务供给错配,尤其是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供给结构与消费结构相适应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的关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了社会再生产过程,这四个环节既有所区别,又彼此联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定着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其会促进生产结构调整优化,进而产生更多的消费品供消费者选择。供给侧的调整优化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发展既存在制约作用又存在引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和供给直接制约着消费结构中各种消费资料和消费劳务的构成比例;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出新消费,进一步改变消费结构。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消费的认知逐渐深入,从品牌层面突破到品质层面,多领域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的短板也愈发凸显。国内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我国居民境外消费旺盛的现状也反映了我国高端消费供需结构矛盾和问题[22]。近40年的高速发展中,我国对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效益没有给予同等重视。在制造业发展方面,过度重视制造业扩张,而忽视了制造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在投资、出口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方面,更注重投资、出口的作用,而忽视了消费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拉动作用,导致经济发展中出现以下问题:

(1)制度性交易成本太高,降低了市场主体的活力,从而制约了消费的供给能力。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指企业为了遵循政府制定的各种制度、规章、政策而产生的成本,这里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具体指为了应对不合理的制度而引起的成本。一些政府部门行政规制繁琐、审批环节过多,使得众多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较高,这些情况迫使市场活动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升高。

(2)受行业准入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教育、文化、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有效供给不足,但居民对这些领域的更高品质服务需求在增加,使得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受到了限制,还没有充分展现居民消费升级对消费增长的推动作用[23]。例如:在老龄用品方面,我国市场目前只有2000多种,而日本市场有40000多种,在数量上仅是日本市场的5%,同时,我国还缺失老龄用品行业标准;在机器人市场方面,生产过程中90%的关键零部件依靠进口,且机器人市场仅有400个本土品牌,这是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典型案例。

(3)居民对消费品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但产品质量问题使得消费者对国内产品失去信心,消费外流现象层出不穷。例如,国内市场还存在大量低质量产品,以次充好现象普遍存在,年轻人偏好通过代购、海淘等方式购买国外产品。西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交易规模达到了15000亿元人民币,具有跨境电商购物经验的消费者在电商购物人群中的占比高达67%。此外,旅游景点留不住游客、游客转身即走的问题较严重;快递企业依靠“以价换量”的“价格战”方式来抢占市场份额等均属于部分领域低端供給过剩的典型例子。

2.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的存在,导致消费需求和消费升级的不均衡。近年来,消费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逐步凸显,超过投资和出口一跃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石”。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仍存在消费率偏低、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体现在“意愿”和“能力”上。就消费意愿问题而言,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历来崇尚节俭,因此居民有收入结余的时候倾向于将钱存入银行,造成高储蓄率、低消费率。同时,安居乐业一直是国民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因此城乡家庭的绝大部分收入都用于住宅消费,居民住宅消费意愿强于非住宅类消费意愿。消费意愿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消费能力的问题。就消费能力问题而言,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比较突出,不同区域以及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从而使得居民的消费意愿、消费能力、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等也具有较大差异。

(1)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消费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从消费总量来看(见下表),2013~2016年,东西部地区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差分别为7778.62元、8375.03元、8808.63元和9425.63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差距较大。2017年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是24569.00元、14696.30元,前者比后者多9872.70元,说明东西部地区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距越来越大。需要说明的是,上表的数值是以各省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基础而计算得出的算术平均值,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EPS统计平台。

2017年各地区的居民消费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中,每组柱状图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居民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

从消费结构来看,2017年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最大,分别为28.19%和30.83%,且西部地区的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高出了全国平均水平。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在两个地区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22%和8.69%,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10.84%和11.18%,说明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消费结构正朝着合理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在生存型消费支出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消费结构单一表现得更加明显。

从消费环境来看,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的互联网和物流等相关消费配套行业发展差距较大。互联网发展方面,2016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分别为39168.69万个、19913.95万个和18516.45万个。物流发展方面,TalkingData移动数据研究中心在2017年6月发布的《2017物流行业报告》显示,华东地区及沿海城市集中分布着很多物流类APP,而西部地区的物流类APP主要集中分布在成都和重庆两个地方,其他地区相关的物流类APP用户较少,分布也非常不均匀。因此,加快西部地区消费的发展是促进区域消费平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2)城乡二元结构决定了我国城乡消费发展不平衡。当前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分布在全国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的消费发展相对城市来说还处于滞后状态,这从整体上制约了我国消费发展与消费升级的潜力。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收入水平不均等。2013~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见图2),如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1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43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人均收入水平上存在1.71倍的差距。

需要说明的是,自2013年起,国家统计局对分城镇和乡村进行的住户调查施行了一体化改革,使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数据更加规范、可比,为统一口径,本文采用2013~2017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二是城乡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在衡量质量的维度方面,数量是一个最基础的维度,如果消费没有达到一定的数量基础,也就没有办法去谈论高质量消费。从图2可以看出,2013~2017年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2013年我国城镇与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分别是18487.54元,7485.16元,两者相差11002.38元;2017年我国城镇与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差距增加到了13490.42元,差距较大。

三是财富积累上的不均衡。2013~2017年,城镇居民的收支差呈现扩大趋势,但农村居民的收支差基本保持不变,且城镇居民收支差要明显高于农村居民收支差,城镇居民的财富积累要大大快于农村居民。

四是城乡消费结构差异显著。在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方面,2013~2017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所占的比例依次递减,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0.13%、30.05%、29.73%、29.30%和28.64%,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4.13%、33.57%、33.05%、32.24%和31.18%。也就是说,在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方面,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均小于农村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方面,2013~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占比分别是10.75%、10.73%、11.14%、11.43%和11.6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比分别为10.08%、10.25%、10.51%、10.57%和10.69%,整体上我国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占比大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占比。通过对比居民在食品烟酒消费支出与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方面的比例可知,在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支出方面,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占比更大;在生存型消费支出方面,农村居民占比更大。

五是城乡消费方式存在差异。2017年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1.245万亿元,占全国网络零售额的比重为17.40%;城镇网络零售额占比82.6%,城镇网络零售额远远大于农村网络零售额,说明在农村还没有普及以网络消费等为代表的新兴消费方式。此外,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交通、通信及公共配套设施),农村落后于城镇,这也使得农村消费环境落后于城镇。为切实解决城乡消费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加速农村地区消费的发展。

五、助推消费升级的政策建议

要实现居民消费结构平稳升级,进一步发挥消费在国民经济平稳增长中的“压舱石”作用,必须同时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入手:需求侧体现为消费者有意愿、有能力优化其消费结构,即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供给侧表现为消费者发出需求升级信号以后,企业和产业部门能否对此作出迅速的反应,从而使供给和需求能够实现良好的匹配[24]。

1.从需求侧发力助推消费升级。在需求侧,需要解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意愿和能力问题。因此,需求侧从“意愿”和“能力”着手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最根本的还是要增加居民收入。

(1)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重点提升我国农村居民以及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是促进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根本性举措。这就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以保障和增加居民的收入,对现行的收入分配体制作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健全平等就业机制,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大幅提高劳动收入占比。要践行精准扶贫,进一步完善扶贫政策,切实改善和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使扶贫在促进居民消费的同时也能缓解居民的贫困问题。

(2)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要大力发展基层医疗,如可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对口帮扶、远程医疗等多种创新方式增加基层的医疗资源,继续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网点数量,使低收入阶层的防病治病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实施更精准的大病保险政策,加强各类医保之间的有效衔接,从而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出现。对高收入阶层来说,可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设备及人才以满足其对医疗保健类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需求。

(3)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房价的持续快速上涨,使得居民没有充裕的资金进行消费,亟需加快建立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2.通过供给侧改革助推消费升级。在供给侧,需要解决部分群体在教育、文化、養老、医疗等方面所需的高品质产品与服务存在明显的供给不足问题与供需错配的问题。因此,应着力推进消费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改善市场供给结构与居民消费结构不匹配的问题,从而使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1)放管结合,在强化市场主体地位的同时完善监管体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消费安全标准。尤其是在食品、药品等领域,加强监管,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监管提高国内产品质量,严肃查处各种假冒伪劣行为,提升消费者对国货的信心,从而使居民的消费需求得到更好的激发。减少教育、医疗、养老等消费领域的准入管制,把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项规定和做法都清理和废除,使民间资本更顺利地进入市场。民间资本的进入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能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从而推动商

品和服务供给质量的提高。要建立和实行统一的行业标准,促进行业规范发展。通过发挥高科技和高档消费品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紧跟行业国际前沿发展的动态调整行业标准。

(2)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范围,使国外更多的先进技术装备、优质产品进入国内,多渠道增加有效供给。进口产品一方面满足了居民的消费升级需求,另一方面给国内的企业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国内企业为能在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立足,不得不对其投资和创新效率进行提升,从而更好地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服务。

(3)大力发展消费热点,拓展消费市场,刺激城镇居民消费。基于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且处于上升的趋势,将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交通通信、杂项商品和服务定义为目前的消费热点。因此,政府应该大力推动这三个消费热点的发展,并逐渐建立新的消费热点。同时,倡导城镇居民标准内消费、理智消费,引导高收入群体的合理消费。

(4)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以品牌引领居民消费,从而使整体的消费质量得到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通过运用市场化手段,使资源更多地流向优质企业与优质产品,从而淘汰劣质的企业和产品。逐步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品牌企业和产品,力争做到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带市场,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高品质消费需求。此外,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监控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以便更及时地调整生产结构,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3.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助推消费升级。消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良好的消费环境对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需求的扩大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针对当前消费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发展理念、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等深层次原因入手,破除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消费环境不完善等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实现潜在消费需求向现实增长动力的有效转化。

(1)在道路选择上,坚持走可持续消费发展道路。消费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消费需要,又不能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

(2)在发展理念上,核心是地方政府要切实转换发展思路,围绕消费者所关心的产品供给、消费环境等稳定、精准发力。

(3)在制度环境上,核心是要对影响消费供给的现有制度性约束进行改革和调整,激活微观主体,提高它们的发展和创新活力。在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制止和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为提升全社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视程度,可以从国家层面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各行各业也要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具体规章,完善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如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认定标准和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处罚办法、处罚标准等。

(4)在政策体系上,要制定完善的信用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建议依托各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整合个人信用信息,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构建大征信平台,并逐步建立互联、互通、互查机制。在财税政策上,尽快落实针对消费者的各项减税措施以及个人所得税改革,让消费者不断增加收入。总之,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形成严格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体系,引领消费回流,扩大服务消费市场,都是十分必要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毛中根,谢迟.新时代中国居民消费: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50~54.

[2]毛中根,杨丽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给侧改革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J].财经科学,2017(1):72~82.

[3] Kaleckidoi M.. Selected essays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socialist and the mixed econom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2:1 ~ 200.

[4] Chenery H. B.,Robinson S.,Syrquin M.. Indus- trialization and growth a comparative study[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1 ~ 200.

[5] Doi J..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J].Seoul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3(16):343 ~ 362.

[6]龚志民,张振环.坚持消费需求导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J].消费经济,2017(6):13~17.

[7]龚志民,张月朗.基于消费结构变动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56~61.

[8]孙早,许薛璐.产业创新与消费升级: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的经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7):98~116.

[9]杜丹清.互联网助推消費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J].经济学家,2017(3):48~54.

[10]魏勇,杨刚,杨孟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特征与动因研判——基于空间溢出视角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7(1):51~63.

[11]吴瑾.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问题探索,2017(12):18~22.

[12]刘子兰,姚健.基于ELES模型的大中城市消费升级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55~59.

[13]黄隽,李冀恺.中国消费升级的特征、度量与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8(4):94~101.

[14]刘华,侯秀芳,王栋.消费品制造与消费升级对接探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6(11):79~82.

[15]林晓珊.增长中的不平等:从消费升级到消费分层[J].浙江学刊,2017(3):112~120.

[16]贺卫华.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10):61~64.

[17]冯春林.中国经济新方位下培育新消费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8(1):142~145.

[18]付敏杰,张平.新常态下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的税收政策[J].税务研究,2015(3):11~16.

[19]宋平平,孙皓.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三维度趋同”特征[J].改革与战略,2017(8):138~141.[20]张磊,刘长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服务业新业态与消费升级[J].经济学家,2017(11):37~46.

[21]严先溥.新消费引领新产业加快发展[J].金融与经济,2017(1):52~55.

[22]潘红玉,贺正楚,周建军.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端消费增长点的培育及供给[J].财会月刊,2018(11):153~158.

[23]刘哲希,陈彦斌.消费疲软之谜与扩大消费之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8(11):3~12.

[24]王永中.消费升级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J].人民论坛,2018(26):84~86.

猜你喜欢

需求侧消费升级居民消费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我国农村消费升级趋势与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流通发展新常态下的“需求侧”改革思考
探索提升业扩报装服务水平的管理办法
这次“消费升级”,就是越买越贵吗?
我国跨境电商高速发展下的国际物流问题
消费升级给营销带来的思考